摘要:本文介紹了由市川昆導演的83版電影《細雪》中以和服為代表的服飾藝術。通過分析和服的紋樣,以及和服與人與景與情的完美結合,闡明影視服飾在一部電影的成功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四位各具特色的演員穿上特別定制、做工考究的和服,仿佛原著中走出的人物,再配上導演獨具匠心的情、景設置,原汁原味地還原了小說《細雪》的傳統審美情趣及古典之美。和服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影片的成功也帶動了日本當時的和服熱。
關鍵詞:《細雪》;服飾藝術;和服
中圖分類號:J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49-02
一、引言
日本唯美派文豪谷崎潤一郎的傳世之作《細雪》曾于1950年、1959年、1983年,共3次被搬上銀幕。其中尤以市川昆執導的83年版《細雪》最具代表性。這部影片因其保留了完整的日本文化精髓以及如詩如畫、精美極致的畫面而成為日本電影的一個新高點,居“最受歡迎日本本土電影”第九位。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唯美作家。《細雪》是其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小說圍繞蒔岡家族鶴子、幸子、雪子、妙子四姐妹在處理愛情、婚戀、家庭等關系時產生的各種矛盾而展開,在描寫上傳承了《源氏物語》的傳統審美情趣,極富古典之美。《細雪》被譯成15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閱讀。谷崎潤一郎也因這部作品獲得了“每日出版文化獎”和“朝日文化獎”,并因其對世界文壇的杰出貢獻四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市川昆是與黑澤明、木下惠介等齊名的著名導演,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以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逐步確立了自己的風格。然而要將這樣一部唯美巨作搬上銀幕并非易事。市川導演在其執導的《細雪》中最大程度地延續了原著的唯美追求,讓觀眾直觀地體驗到了原著中細膩優雅的審美情趣。市川導演尤其在服飾上花費了很多苦心,選用了大量精美的和服,并與人與景與情完美結合,用影像展現了原著的美感,發揮了電影的視覺效果,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空前的視覺盛宴。
二、和服
據筆者統計,在長約2小時20分的影片中,共出現和服52套,有和服出現的主要場景共23個。這些制作精良絢爛多彩的和服可謂是影片《細雪》最為重要的道具,與演員們的精湛演技相輔相成,為觀賞者直觀展示出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禮儀風俗。
從電影的視覺角度出發,筆者將和服中作為重要元素的基礎紋樣整理如下表:
紋樣分類《細雪》中出現的具體紋樣
植物紋樣松、竹·竹葉、梅、菊、藤、芝草、楓、瞿麥、牽牛花、瓜葉、慈姑葉、牡丹、茶花、苜蓿、杜若、萩
自然紋樣雪、云紋、波、霞、流水
動物紋樣蝶、鶴、鴛鴦、燕、孔雀
器物紋樣扇面、鈴、斗笠、貝殼、貝桶、熨斗、寶船
幾何紋樣條紋、格紋、網眼、點、菱形、七寶、青海波、紗綾形
其他紋樣壽字紋、源氏香
52套和服大致包含了以上43種基礎紋樣,林林總總,種類繁多。而這些基礎紋樣通過不同的組合搭配,又衍生出了無窮的變化。如:植物紋樣的竹梅菊蘭搭配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四君子紋”;松樹本身的松針、松枝皆可作為單獨的紋樣,而若松紋和老松紋又各不相同,如若再融入自然紋樣的雪,則又延伸出了“雪松紋”等等。
同時,和服與腰帶的搭配也頗有講究。顏色的協調、紋樣的相映,和服的美將由搭配的腰帶得以烘托。影片中有一個場景是幸子幫鶴子綁和服腰帶,鶴子身著一件綠底紅楓水流紋的和服,為了搭配這件和服,房間里攤出了許多華麗絢爛的和服腰帶。其中有一條黑底流水鴛鴦紋的和服腰帶尤其引人注目。鴛鴦因其羽毛艷麗、姿態優美,加上又有夫妻琴瑟和鳴的美好寓意,配上流水紋是和服里常用的一種高規格紋樣。現代的鴛鴦紋大多是雌雄都合著喙,但當時的紋樣其實只有雌鳥合著喙,而雄鳥則為鳴態,表現了一種夫唱婦隨的情景,也可以說是當時男性地位的一種體現。影片中的這條和服腰帶非常忠實地還原了當時的紋樣。
市川導演為了原汁原味地展現原著的風格,特意邀請了谷崎潤一郎的夫人松子女士擔任影片顧問。松子夫人被認為是小說《細雪》中二姐幸子的原形,曾在《婚禮的準備》一文中提到小說中大姐鶴子在婚禮上的著裝其實就是現實中自己結婚時所穿的禮服。如此精心的制作使得原著的精髓得到完美體現的同時,又借助電影特有的感官效果使原著以外的審美藝術得以發揚光大,可謂忠于原著又高于原著。
三、和服與人
影視服飾是表現劇中人物個性特點的手段之一,在影片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展現服飾藝術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是影片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蒔岡家的四姐妹是《細雪》中的主要人物。大姐鶴子是名義上的一家之主,高貴典雅,但在處事能力上遜于幸子;二姐幸子為人熱情,為整個家族奔走操勞,展現出成熟女性的干練與機智;三妹雪子是影片的中心人物,其性格沉靜柔美,賢淑恬淡,具有典型的日本古典美韻;而四妹妙子則與其他姐妹性格迥異,充滿青春朝氣,直率奔放。四姐妹不同的性格特征正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一般絢爛鮮明,而色彩艷麗、相得益彰的各式和服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日本傳統的女性美。
導演為了塑造這四個人物,在和服的選擇與搭配上可謂匠心獨具。鶴子的和服以灰綠朱墨為基調,看起來富貴、豪華卻有一些古舊;幸子的和服以深藍暗紅居多,高雅大氣以凸顯其利落果斷的性格;而雪子的和服則多淺白淡藍,看起來清如碧水,文靜賢淑;相比之下,妙子穿和服的次數是最少的,且都以橙黃亮紅居多,看起來朝氣活潑,青春奔放。影片不僅在和服的設計上頗具匠心,在制作上也不惜花費人力物力。市川導演在專訪中提到:影片中四姐妹的和服從繪制圖案開始到布料染色、剪裁,所有的工序都是依照原著所描寫的年代的式樣一絲不茍地全新定制的。
影片的主線圍繞著雪子的相親而展開,一次又一次的相親,雪子似乎像個令人擺布的玩偶,但其內心的掙扎在不經意間又能隱隱體現。雪子的和服從一開始的偏淡色系的白色、淡藍到后來顏色越來越深,似乎寓意著導演想通過和服顏色的漸變表現雪子自身尋求的成長。
和服的色彩、紋樣不僅突出了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也真實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各種生活場景。蒔岡家族身處大阪地區上流社會,絢麗多彩,樣式紛繁的和服體現了上流社會秉承傳統的生活意識和文化習俗。比如,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中,社交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而在各種社交場合中,得體的著裝又無疑最能體現家族傳統和文化內涵。因此,影片在描繪各種社交場合中運用了大量的鏡頭突出和服的社會性,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也極好地表現出了日本服飾文化所體現的內在精神。
如此眾多的和服場景中卻有一個總是能定格在觀眾的腦海中。被胭脂口紅裝點得精致溫潤的臉蛋、黑亮的發髻一絲不茍地盤在腦后、跪坐在榻榻米上挺直的腰身、走路時的小碎步、和服摩擦著地面發出窸窸簇簇的聲響以及一開口時關西口音那特有的輕柔委婉。如果說和服本身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而四位演員的出色演繹無疑又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
四、和服與景
服飾展示著影片特定的社會和時代背景,同時也與自然風景、室內景致相互承托,相輔相成。
影片開場的色彩運用堪稱經典。淺粉色的櫻花落英繽紛,以此為背景鏡頭緩緩拉伸四姐妹絢爛多色的和服造型。通過這樣一幅唯美畫卷帶來的強烈視覺美感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大姐鶴子出場時,緩緩脫下和服外套,外套反面逐漸展露出的鮮紅底緞上鏤白的巨大“攀藤”家紋,寓意長壽與繁盛的美好祝愿,高超的染色及精細的工藝也讓蒔岡家的貴族氣派彰顯無遺,與鶴子的長房身份相得益彰。一幅看似簡單的畫面卻傳遞了多種文化信息。二姐幸子一襲淺藍底金線的慈姑葉紋外配深藍立波和服外套,領口處露出內層的白色絹緞子內衫,點綴著淡色小粉菊。雖然沒有艷麗的大花紋,但由淺漸深的層疊效果完美襯托了幸子雍容華貴的氣質。三妹雪子人如其名,是像雪一般玲瓏剔透的美人。淡綠近白色的和服緞子上繡有芝草、五瓣櫻紋,別有一種生機勃勃的味道。而雪子的一舉一動中又自帶著一股不緊不慢、從容不迫的節奏感。所謂“惆悵東欄一樹雪”,和服與雪子末代世家小姐的氣韻極為契合。小妹妙子也在賞櫻時難得地穿上了和服,鮮黃亮底的彩蝶紋和服、略微卷曲打散發尾配上粉色綢緞的大蝴蝶結頭飾,充分體現了妙子天真爛漫的小女兒情態。而隨著妙子的一顰一動,和服上的鳳蝶也似振翅飛揚、呼之欲出。據說80年代留在無數人心中如夢境般的美麗畫面,就是四姐妹走在飄舞著粉白花瓣的櫻花樹下,抬頭去看那被繁花壓得低垂的櫻樹枝,徐風微拂,輕輕掀起了華麗和服一角的一幕。
除了自然的景物,室內景物與和服的映襯也是本片的一個畫龍點睛之處。導演借著鶴子在家曬和服這一場景,一口氣為觀眾們展示了黑底松鶴染霞紋、紅底金紗綾什錦紋、白底紅梅金楓紋等9件精美的結婚禮服。長房家的老屋因為建造時間久遠顯得漆黑壓抑,但當一件件色彩艷麗,精美絕倫和服被展示出的瞬間,頓時讓整個屋子充滿了光彩和生氣。
社會背景、自然景物、室內景致,正是這多種元素的精巧搭配以及完美融合,使觀賞者在2個多小時的電影中,飽覽了日本和服的極致魅力,盡享了一場奢華美艷的視覺盛宴。
五、和服與情
服裝除了在塑造人物以及烘托景色上有重要的作用之外,導演還可以將服裝作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方式,來完成故事的銜接,推動情節的發展。
規規整整穿戴整齊的和服有其凜然不侵的莊嚴寶相,而充滿了生活氣息稍帶凌亂的和服也自有一番慵懶的美態。比如市川導演設定了一場小妹妙子給雪子剪腳趾甲的戲,深藍格紋西陣織的裙裾處露出的淺粉紅色內衫一角,將雪子的小腿襯托得越發雪白瑩潤,無意撞見這一幕的二姐夫貞之助也不禁呆愣良久,浮想聯翩。熟悉谷崎文學的人都知道,谷崎對女性的雙腳情有獨鐘,名作《富美子的腳》膾炙人口。市川導演在影片中特意安排這場戲,又將鏡頭感渲染得如幻如真,足見其對谷崎文學之熟悉,可謂匠心獨具。再如,只著素色內衫對鏡撲粉的幸子,頸后白晰玉潤的肌膚,劃出一道柔美的線條,加上衣裳淡紅色小花瓣紋的點綴與突出,更是別有一番滋味,讓同是女子的妹妹妙子也情不自禁湊上去親近。
和服的美并不僅限于擺在架子上供人觀賞,在系緊衣帶的一瞬,在雪頸小露的一刻,在裙裾飛揚的一剎,這些舞動起來的和服又讓人領略了其不同的美態。而告訴人們和服可以如此之優雅、如此之醉人的,無疑就是本影片通過服飾這一藝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地傳達出的。
六、結語
一部好的電影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電影以畫面、色彩和聲音為基本元素,影視服飾是承載整部電影視覺效果的重要基礎。服飾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基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時代氣息,既是電影中的道具,更是一門藝術,是一個吸引觀眾、打動觀眾的亮點,是彰顯劇中人物個性特點的表現手段之一,因此,如何在影片中充分利用服飾藝術是電影取得成功的關鍵。
和服在《細雪》中作為一種富裕悠閑的象征、舊式大戶的象征,把大阪船場為舞臺的日本關西地區的生活很好地展示給了觀賞者。有評論贊譽該影片很好地展現了一幅日本民俗生活的畫卷。而和服可以說是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筆。因83版影片《細雪》的熱播而在80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股服飾藝術的風潮。受影片的影響,當時“換裝游戲”一度流行,日本著名作家林真理子在訪談中就曾提到她孩提時代熱衷的這個游戲。具有悠長歷史的和服,而今作為日本古樸文化、日本美的一種象征依舊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袁大鵬.電影與服裝藝術[J].電影文學,2008(14)。
[2]徐瓊.再現市井風情的畫卷--析評《細雪》[J].長城,2010(52)。
[3]郭赫男 王正佳.春有百花秋望月 夏聞蟬鳴冬映雪--日本電影《細雪》賞析[J].四川戲劇,2010(1)。
[4]李立新.解析電影中的服裝藝術[J].電影文學,2012(13)。
[5]藤井健三監修.『きものの文様』[M].世界文化社,2009。
[6]滝沢靜江.『著物の織りと染めがわかる事典』[M].日本実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