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血脈和靈魂,它對構建上層建筑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又是社會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宮是職工的“學校和樂園”,依據“三服務”、“三促進”的原則,通過充分發揮文體活動陣地作用,為職工的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在提高群眾文化藝術水平和實現群眾文化權益、推動職工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發揮了主導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群眾文化建設中文化宮的主導作用,從而促使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文化宮;主導性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65-01
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時候,需要群眾文化支撐。切實發揮文化宮、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部門的作用,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的具體要求,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飛速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手段。通過文化宮開展系列職工群眾文化活動,如義務培訓、知識講座、書法美術攝影展,大型文藝比賽、職工運動會、義務電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不僅能提高群眾文化藝術水平,而且也是實現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
一、發揮文化宮公益性職能在建設職工群眾文化上的必要性
群眾文化主要是指群眾自發形成的一種文化活動,并且這一文化活動的目的在于滿足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最終使得群眾的素質得以提高。群眾文化具有地域性、層次性、多元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服務對象的多樣化也必然導致需求的多樣化。把“大秧歌”送給“白領小資”或把歌劇、芭蕾送給農民工是不合時宜的,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文化宮、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部門的引導和鐳射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文化宮與職工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
文化宮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并且也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除此之外,文化宮是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好地方,并且也可以使得群眾精神文化利益得到保障。在開展文化建設活動的時候,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積極開展文化建設活動。
群眾文化是文化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文化宮的目標是將職工群眾文化組織起來,促使整個文化活動變得更加有秩序。文化宮需要根據“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民生,促進作風轉變、促進和諧穩定、促進科學發展,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提升社會管理水平、提升工作落實水平”的“三服務、三促進”原則,加強與群眾的聯系,為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
三、如何讓文化宮在職工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
(一)加強創新能力,創造出職工群眾文化需求的新作品。
舉辦的群眾文化活動或創作的文藝作品如何更貼近職工生活,如何更反應出職工的心聲,如何更滿足職工文化的需求?這需要文化宮在發展群眾文化建設中不斷摸索和創新。在我國部分省市的文化宮,他們為搭建職工文化的平臺,通過職工藝術團、合唱團、書法美術攝影協會、義務電影放映隊等方式,讓群眾有機會參與近來并享受文化帶來的愉悅,滿足職工群眾文化的需求,實現職工群眾最基本文化權益。還可以通過組織職工道德講堂、職工文化講堂的形式、“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做法,宣揚模范典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職工文化大賽和職工運動會、節日職工游園活動等形式,活躍職工文化生活,打造職工文化品牌。
(二)以“三服務”的宗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為更好做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民生”,文化宮更應將職工群眾中的文藝骨干和職工隊伍中優秀的人才吸收進來,增強人才隊伍建設,如職工藝術團、職工協會,一方面要開展義務的文藝培訓和知識講座等培養文體人才,另一方面又把職工群眾中的文藝人才,吸收到職工文化隊伍當中。這些來自職工群眾的優秀的文藝人才將更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著帶頭作用,更能夠調動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
除此之外,文化宮要從自身來不斷加強自身的建設,通過不斷提高文化宮群眾的素質,從而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第一,在文化宮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職工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有助于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第二,文化宮要引進優秀的人才,從而為文化宮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第三,不斷完善文化宮的管理,促使文化宮的活動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最終有助于文化宮長遠發展。
(三)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要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文化宮開展的活動不應該受到環境以及形式的限制,因此文化宮要以不同的形式來開展文化活動,主要包括了社區文化、農村文化、廣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通過舉辦這些活動,可以活躍群眾的思想。
如近幾年來,隨著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文化宮開展的春節為農民義務寫春聯活動、關于十八大精神和社會文化建設的大型燈謎競猜活動、與當地的旅游文化節或社區文化藝術節結果的職工文化走基層活動等,不僅擴大了文化宮的社會影響,也促進了當地職工群文建設的發展。
(四)發展群眾文化要突出地方特色、改進通俗文化。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更加愿意接受通俗易懂的文化內容。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比較接近大眾的心態,更能親切、生動地反映群眾的思維和情感,直視平凡的人生。因此,不僅在中國,就是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大眾也比較喜歡現代的、通俗的、時尚的文化藝術,因此文化宮在發展群眾文化時要注意文化的通俗性,并加以改進。
但是通俗文化不能等同于庸俗,雖然在語言上需要質樸、更貼近群眾的認知,不能曲高和寡,但是要在此基礎中,融入社會主義世界觀、價值觀,要潤物細無聲,在發展通俗文化的過程中,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彰顯地方特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吸引群眾的注意力,并且也可以提高群眾的認知能力。通過開展文化活動不僅可以使得人們的心情放松,而且提高群眾的審美觀念。
四、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文化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宮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因此要重視文化宮的作用。文化宮主要承擔著組織進行文化、藝術以及體育活動,最終培養職工的審美情趣。文化宮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并且要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楊柳;張哲;方方.淺談文化館在群眾中的現實意義[J];科技創新導報;2010(18):90-92.
[2]姚廣才.關于文化館和群藝館專業化建設的若干問題[J];藝術教育;2010(10):67-68.
[3]卜衛.促進實現工人的文化權利——以北京新工人文化藝術節為例[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