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采購作為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生活的一種重要手段,被許多國家采用并制度化,我國也通過建立政府采購制度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發揮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但由于我國采購制度建立時間晚,經驗不足,導致相關法律制度存在缺陷。本文從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和存在問題入手,結合國外的一些制度實踐,提出了一些規范化的對策。
關鍵詞:政府采購;法律制度;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2.2;F2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72-01
一、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及存在問題
我國的采購制度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而建立的。1995年上海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將財政資金的設備購買納入采購范圍,并實行招標制度。1997年深圳采用邀請招標及服務競爭的方式,選擇了兩家保險公司作為公務保險服務,同時也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政府采購條例》,成為第一個關于政府采購內容的地方性法律法規。此后很多省也在進行著適合自己特點的制度嘗試,到1999年,全國已經有28個省級單位建立了政府采購的相關機構,這為后來的政府采購制度的立法奠定了基礎。2002年頒布的《政府采購法》標志著我國政府采購真正進入了法治化、規范化,現代意義上的采購工作也開始全面推行。
伴隨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政府采購逐漸呈現出規模的擴大化和活動的規范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制度的實際運行中不斷顯現出很多問題。首先,行政效率低下。政府的采購審批環節過多,程序復雜,延長了不必要的采購周期;政府對采購招標管理過多,部門間爭搶各自利益,對責任互相推諉,職能和權限難以協調,降低了政府采購效率。其次,競爭機制缺乏。政府在一些項目的采購上不經招投標而直接采購,如科研項目和外國貸款項目等;還規定了外國供應商不可投標的領域,此外對招標的地域范圍也進行了不合理界定。再次,權力尋租現象嚴重。由于政府采購必然伴隨著交易,所以采購中的丑聞屢見不鮮。在以工程建設和設備采購貪腐案件為代表的經濟犯罪中,權錢交易和團伙作案的特點明顯,一些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和影響進行權利尋租,犧牲社會利益來換取個人財富。最后,采購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我國采購制度起步晚、不健全,管理不規范,造成工作人員的理論素質和實際操作水平較低,而且往往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經濟管理、公共關系等知識,最終影響采購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國外相關國家的制度實踐
在國外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中,美國和英國的采購制度具有代表性,因其相對完善和成熟,也成為其他國家借鑒的模本。整體看來,法治化管理和監督機制它們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的主要特點。
美國在1861年就通過一項聯邦法案,成為了美國政府采購立法的基礎。在不斷的實踐中,美國逐漸建立了管理范圍全面的政府采購制度,其大致包括:1.招標制度。為規范招標管理,統一單據和格式;定位招標管理人和操作人并促進部門間配合。2.作業標準化制度。政府采購不僅要按照有關法律規章進行,而且也要按照采購細則執行每一步程序。3.供應商審查制度。國家標準局規定對企業的審查項目,通過項目分析和評估,對合格者歸類建檔并對外發布。4.審查監督制度。通過對采購部門在采購程序、數量、成本及其他財務事項的審查,對采購進行監督。5.交貨追查制度。一方面通過采購檔案對采購部門的采購流程、工作范圍以及作業情況進行核查,另一方面核查采購合同的履行狀況。
英國的采購制度歷史悠久,早在1782年就成立了“文具公用局”。制度實踐方面,專門機構、預算控制、個人責任和議會監控等制度保證了采購支出的“物盡其用”。專門機構以特有的采購程序和制度負責采購政府所需;政府部門在預算范圍內對自己的采購決定負責,多余支出必須向議會負責;各部門所有支出都要有議會的授權,且各部門都有會計對公共財政進行管理和負責。英國的政府機構通過供應商之間有效的的競爭,使采購做到真正的“物有所值”。在競爭準入上,允許所有供應商參與競爭;根據合同項目復雜度確定競爭形式,但所有形式都以競爭性為基礎,較復雜的采用協商和招投標結合的形式,極為復雜的采用協商談判的形式。
三、完善制度的規范化對策
1.建立體系化的政府采購管理機構。政府采購工作的順利開展依賴于統一、規范的管理體系,所以應對采購機構的性質以及機構間關系有明確認識,在此基礎上合并、裁撤原有采購機構,建立新的體系化的政府采購管理機構。從中央到地方統一實行采購中心的“采管分離”制度,明確責任劃分,起到互相監督的效果。減少各個主體之間責任不清,缺位越位等現象的發生,避免政府采購工作部門帶來的沖突和摩擦。2.完善招投標中的競爭機制。實行嚴格的招標和投標制度,使采購整個過程都在公眾的監督之下,防止出現破壞公平競爭的行為。對于招標對象主體,應該從法律的層次上,明確不同類型性質的政府采購行為的限制和禁止。比如在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相關項目,實行國內招標;涉及吸引外資技術等項目,實行優先外資招標的方式。改變政府和各個部門在政府采購上隨意制定相關文件,限制招標的條件,破壞公平競爭秩序。引導市場和企業適應貿易規則,參與國際競爭。3.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將整個采購活動置于陽光之下,才能遏制采購中的不法行為。應將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與個人監督結合起來,增加監督渠道。在信息時代,也可以將整個采購過程通過網上進行,任何公眾都可以通過網絡來查詢,降低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提高了采購過程的公正公開。4.提高政府采購人員素質。政府采購是一項涉及法律、財政、商業等眾多領域復合型工作,因此,政府采購人員必須具備各個專業的知識能力,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采購人員的任職資格進行考核、培訓,使其有能力勝任整個具體管理和操作過程的工作。還應加強職業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廉潔自律的能力,真正成為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仆,公正、合理地支配采購資金。
參考文獻:
[1]焦富民.政府采購救濟制度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2]張照東.政府釆購制度比較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馬海濤.政府釆購政策功能探析[J].中國政府采購,2006,(1).
[4]詹靜濤.國外推行政府采購的主要做法及其對我國的啟不[J].求是,2005,(10).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均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