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公正原則,它是意旨不偏重當事人任何一方、以中立的立場、公平的原則處理法律案件。民主、制約力、公平、透明性是起特征所在。而從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兩個維度上對其公正性進行考量,對推動法治建設和正義公平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鍵詞:民事訴訟;程序;公正;價值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83-01
法律哲學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就在于實現司法公正。作為法律手段的基本特征,從立法到法律的執行實施,公正卻長期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存在或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久而久之,不僅造成了執法人員的公正認識薄弱,老百姓對此的認識更為陌生。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進程突飛猛進的今天,尤其是在面臨社會巨大轉型、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矛盾叢生、價值觀相對混亂的局面下,樹立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則就更加意義重大了。本文正是從這些角度入手,擬對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公正價值進行研究,對司法公正進行深入探討,進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進程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界定和特征
(一)概念界定。從社會角度考慮,公正體現為一種公平性,它不偏重當事雙方的任何一方,而以中立的立場、公平的原則處理社會事務。而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公正原則除了具備上述特點外,還體現為人們認識平等性的終極追求,此外還是保障法律有效性和權威性的基本要求。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情況,我們可以將其具體劃分為兩大層次,一是具體的實體法案,它是指有明確法律條文規定的具體法條、法規,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另一層次為程序法案,是指在法律的生發、執行和修訂過程中的所執行的程序手段。盡管這兩個者體現著我國民事訴訟法從理論到實踐過程中的兩個不同層面,但公正原則卻在這兩者間體現著一以貫之的精神,今次可見公正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有的研究者說的那樣:“公正是程序最基本的價值內涵,是程序最高的價值目標。”[1]由此可以說,公正既是民事訴訟法中的最低標準也是最高標準,司法的公正既是法律保證其權威性的重要要求,也是保證法律公正性必須要遵循的標準。
(二)民事程序公正的幾點特征。如上所言,民事訴訟程序的公正體現在兩個方面:實體法的公正和訴訟程序的公正。這兩者既獨立又統一,是確保民事訴訟過程公平不可或缺的兩部分。除了這點,民事訴訟程序的公平在其他方面還多有體現,下面我們就對民事訴訟公正的特點做進一步剖析:
1.民事訴訟程序公平要以民主為基礎。在現代國家里,民主是保障法制進行的最基本保障,缺乏民主的政治環境,權力掌握在極少數人說中,國家意志和法律體系并不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那么公平原則便更無從提起,因此,要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的公平就需要以民主的政治環境為基礎。
2.法律程序要對公權力有針對性的制約力。公權力在一個國家中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如果公權力運用失當,那么很可能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后果,尤其是在民事訴訟案件中,許多并不屬于國家行政機關但手里掌控著公權力者,依靠這種權利肆意妄為、欺壓百姓,所以在處理這種案件時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訴訟程序,不給這樣的濫用權力者以可趁之機。
3.民事訴訟程序要以公平為準繩。公平在這里主要體現為“無差別的對待”。不論訴訟雙方都是什么身份、掌控什么資源,他們在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執法者要在處理這類案件時不對任何一方偏心,公平、公開、嚴格地執行法律程序遇到特殊情況,部分與案件有糾纏的相關司法人員需要執行回避政策,以免對案件的審判產生誤導。
4.民事訴訟程序需要公開透明。法院在處理民事訴訟案件時必須執行的就是公開原則。這種公開不僅體現為對外宣傳報道的公開,更體現在審判過程中對當事人雙方知情權的公開上。將當事人雙方和案件都置于公開化的背景下,不僅可以增加當事人雙方對法院的信任,還有助于雙方對案件有更進一步清晰的認識,有助于案件的快速、有效解決。
二、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價值和意義
民事訴訟因與老百姓的生活聯系最為密切,因此也往往最受老百姓的關注,但最讓他們關注的,依舊是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公正性問題。我們對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價值的定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民事訴訟程序的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這不僅是說制定民事訴訟程序的過程是雙方面的,在執行和研究上,我們也需要按照這樣兩條思路來進行。
1.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外在價值。對于民事訴訟程序的外在價值,主要體現在其社會功效上,是指法院在判決民事訴訟程序過程中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有效而進行的努力,它更多地外化為一種公平、公正的結果,也就是說,它既要保持法律的公正性又要確保每位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當然,這是從狹義上對民事訴訟程序公正性的理解,對這一命題,我們還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進行切入,即法律程序公正對法制建設和法律體系完善的重要作用,如我國學者顧培東先生在其《社會沖突與訴訟機制》中說的那樣:“程序公正是正確選擇和適用法律,從而也是體現法律正義的根本保障。首先公正的程序可以排除選擇和適用法律過程的不當偏向。其次,公正程序本身就意味著它有一套能夠保障法律準確適用的措施與手段,并且由此能夠形成保障法律準確適用的常規機制。[2]這不僅是司法的目的和要求,同時是對司法制定、執行、良性發展的的重要保障,也正是由此,才可以返回來進一步推動法律程序的公正性。
2.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內在價值。除了要對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外在價值進行研究外,其內在價值同樣不容我們忽視。與外在價值不同,這里所說的內在價值是指民事訴訟程序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具體來看,民事訴訟程序的內在價值主要體現在其獨立性和公平性上,它不允許外力的強力介入,也就是說,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整個法律程序的公正和合理,一件民事案件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要求,并遞交了法律程序,它便成了與其他人無關的獨立體,也就具有了強烈的獨立性要求。
總體來看,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是相互聯系、相互依靠的統一體,正是在這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才構成了整個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完整性,但也為民事訴訟程序公正提供了雙重保障,也才能真正擔起維護人間公平的重擔,正如有學者所言:“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如真理是思想的首要價值一樣。[3]而我們上面對民事訴訟程序公正的探討,其目的正是要維護這正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孫笑俠:《論兩種價值序列下的程序基本矛盾》,《法學研究》2002年第6期。
[2]顧培東:《社會沖突與訴訟機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美]約翰·羅爾斯著:《正義論》,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作者簡介:
1.程俊(1988—)男,河北大學政法學院訴訟法學12級研究生。
2.李鵬鵬(1989—)男,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學12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