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語文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識字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識字教學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如何才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呢,本文闡述了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84-01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語文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識字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如何才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呢?
一、創設各種有趣的學習情境
小學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響和感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創設各種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提高教學的效率。
1.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因此,筆者一般都是從教材的實際出發,依據學生年齡的特征,精心設計識字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他們具體的識字方法。例如筆者在“識字”教學中,經常采用“摘果子”、“叫字排隊”、“表演動作”等具體的情境游戲方法進行識字教學,這樣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和老師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學,共同為提高識字的效率做貢獻。
2.通過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聯想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識字教學。去掉生字上的拼音,只留生詞,再讓學生用多種形式進行讀的訓練,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例如在學習“說”字,這個時候學生會聯想到之前學過的《柳樹醒了》一課中的一句“春雷跟柳樹說話了”,讀出這個“說”字。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會讀、會寫漢字,也會正確地理解和使用漢字。
二、掌握認知原理是基礎
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識字是兒童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學習書面語言最初的基本環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音、行、形、義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這是學習漢字的基本環節,我們教師在教學漢字的時候,掌握這些漢字的規律會取得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來說比較的弱,為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語文教師可依據漢字的音形義對要學習的漢字進行分析解讀,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規律,讓學生聽寫學過的生字,注重每個字共幾筆,第幾筆是什么。利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心里默數這個字怎么寫,共多少筆畫,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例如:“落葉”的“葉”共幾畫,第四筆是什么筆畫呢》“源水”的“水”最后一筆是什么筆畫呢?
2.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形象地進行字義教學。例如單人旁——并不是和文化有關,而是和人的稱呼有關系的,比如“他”、“你”、們等;日字旁——帶“日”字旁的字,只有少數與日字旁有關的,如“明”等。教師在教授漢字時,要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形象地進行字義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音節、文字三者之間的聯系,體會到自主識字的快樂。
3.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識字。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在老師進行閱讀學習的時候可以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從而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和認識,增加自己的識字量。通過教師的領讀,讓學生自己再獨自進行閱讀課文,并且要求讀準字音。 (不認識的字先讀準字音,再多讀幾遍),讓學生鞏固記憶,牢記新字。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簡單,為了更好地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可以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夠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和多彩,這樣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學生的記憶就牢固了,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1.教師示范技能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識字教學的質量。多媒體課件可以很好地彌補教師示范的不規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例如以“摘蘋果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給學生展示一片一片的蘋果樹林,樹上結滿了蘋果,而蘋果上面則顯示出的課本中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形象演示,很快便認識了“蘋果”,這樣讓學生學得輕松,深刻,得法,才是我們的工作之所為!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地去識字,課堂教學也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在教筆畫中結合動畫效果,讓學生準確地掌握生字的書寫。將漢字的演變過程做成一個動畫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易學、好學。例如在學習“森”字時,要展示“森”所表示的含義,并讓學生理解其木字旁所表示的本義,因此可采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動態畫面的設置,首先向孩子展示出大片森林的圖片,用鼠標輕輕點擊一棵樹,然后再點出第二棵樹,并且讓學生認識“林”,之后在點擊變成三棵木字排列的樹,然后進行靠攏,組成“森”字。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演示,看到這奇妙的變化,好奇心被激發出來,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漢字,提高識字的效果。
漢字學習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認知特點,努力創設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及手段,采取多樣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為學生今后的自主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應該多發揮自己的才智,在小學語文教學上要盡量想一些有趣的措施,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能單純的為了教學生識字而識字,應該把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相結合來進行識字教學,從而讓枯燥的識字學習變成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參考文獻:
[1]涂淑珠. 感受生活情境 搖激活識字教學——《菜園里》教學片段實錄[J]. 小學教學參考 2005年Z1期
[2]孫桂娟.從“扶”到“放”,漸行漸遠——小學識字教學方法初探[J]. 新課程(小學). 2012(11)
[3]王亞敏.樸實 扎實 靈動 有趣——特級教師于永正詞語教學賞析[J]. 小學語文教學. 2006(11)
[4]李亮,周彥.江蘇省小學語文學業質量分析報告[J]. 江蘇教育研究. 2012(06)
[5]黃曉赟,程華.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