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年高考文綜政治試題,都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考查的重點。這就要求廣大師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課堂效率,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提高準確解題的技能與技巧。本文旨在總結在疏附二中高考政治課堂教學實踐,分析高考政治課堂復習方法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積極意義,探究其對高考政治復習成效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課堂復習;方法;自主學習;成效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85-01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三年級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緊緊圍繞高考目標,狠抓課堂教學效果。為此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講究方法與策略,讓學生在課堂復習中真正把握學科知識,在不斷構建知識體系中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提高準確解題的技能與技巧,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針對疏附二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基礎不牢固、課堂不參與、成績不在乎”的現狀,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努力嘗試多種復習方法與策略,讓學生體驗學習快樂和學習成效,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理論依據
構建主義認為,學習并非學生對于教師所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依據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所作的主動構建,而這種主動構建必須對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在課堂復習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以及自己的反思讓學生達到對知識的主動構建。
這一理論要求高考政治課堂復習中,必須摒棄以往那種老師一言堂、滿堂灌、一講到底的“填鴨式”講評方式,不能把學生看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高質量的高考政治課堂復習,就應該讓讓學生處于“想學”、“會學”、“樂學”、“主動學”的狀態,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高考政治課堂復習成效。
三、高考復習課堂有效性的原則與體現
1.有效性原則:及時性、針對性、主體性、激勵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原則要求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體現落實及時性、針對性、主體性、激勵性的要求,在高考政治課堂復習中,教師必須力促學生去“想學”、“會學”、“主動學”、“樂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充分體驗學習樂趣。
2.有效性的體現:“想學”、“會學”、“主動學”、“樂學”。
要想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采用各種方式、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從而使學生在這樣一種精神氛圍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禮和熏染,使之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才。
四、多種課堂復習方法與策略的有益嘗試
1.講究課堂時效性,采用課堂朗讀和課后背誦法,狠抓基礎。
從一開始接觸到疏附二中的學生,我就感覺他們對之前所學知識內容遺忘率高,學科基礎知識非常薄弱,更談不上構建知識體系。復習中我首先采用在課堂朗讀和課后背誦法,也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與課后抽查背誦高考考點相結合的做法。
雙基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注重雙基的學習能及時地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效,達到“想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使學生雙基有了較大提升。如果時間把握不好,如果耗費課堂時間多,又會影響了課堂效率,不利于復習進度。
2.針對學習現狀,采用課堂默寫法,幫助學生把握重難點的知識。
針對前一階段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我接著采用了課堂默寫法,具體做法是預先布置任務,讓學生默寫某一個高考考點知識。老師檢查和批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錯誤。
默寫法的實踐,讓絕大部分學生都很樂意接受,也很認真配合老師的要求,做到課前有復習準備、課后有收獲提高,很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對高考考點知識中重難點的把握,效果很明顯。雖然該法比較耗費課堂時間,但成效明顯確實能真正讓學生“會學”、 “樂學”,達到被動轉為自主目的。
3.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采用學生自主講解法,讓學生主動學。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讓學生提前準備,把課堂讓給學生自主講解,并采取同學發問與老師補充相結合的做法,這種學生自主講解法能極大地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該方法既讓課堂達到了師生互動也加強了生生碰撞與交流,互相促進與提高,又能取得學生“主動學”的效果。在實踐中得到了學生的認同,使得學生必須做課前準備,效果非常明顯,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課堂氣氛和效率有了明顯改善和提高。如果學生準備不夠充分或者課堂發問不夠熱烈時,就會影響課堂成效。這時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控好課堂節奏來引領學生思考與交流,才能更好地達到事預期效果。
4.鼓勵思考,采用對比記憶法,讓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對比記憶法,就是指把相近和相反知識、方法,加以比較來記憶和理解。此方法往往還能起到一舉兩得、一箭雙雕效果,把相近和相反的知識和方法都得以掌握。
第一,首先是很多高考考點知識就適用于此方法,效果非常明顯。例如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貨幣和紙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價值與價格;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人大制度、政黨制度與名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等。
第二,在解題方法也可以做比較優化選擇,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例如在計算工薪所得稅時,可以介紹兩種不同方法讓學生作比較再選擇。第一種是數軸法,即將個人工薪所得先減除免征額(目前3500元)后,在草稿紙畫上一條數軸(標上目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中各級數之間的數值),然后在數軸上找到個人工薪所得減除免征額后的數值點后進行分段按比例計算,最后把得數相加就是應該繳納的稅款數。例如:
0 1500 4500 9000 3.5萬 5.5萬 8萬
稅率3% 10% 20% 25% 30% 35% 45%
假如個人工薪所得是10000元,減除3500元后就是6500元,6500元在數軸上所在點就是大約箭頭所指。把應納稅所得額6500這個數分成1500*3%和(4500-1500)*10%、(6500-4500)*20%三段來計算后相加總和就是應繳納稅款745元。
第二種方法是速算法,此方法首先要牢記表中各級數的速算扣除數值(此數值無需知道來源),然后就可開始計算。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1不超過1500元的3%0
2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45%13505
假如個人工薪所得仍是10000元,應納稅所得額6500元應該按第三級數的稅率計算,把6500這個數乘以20%來,再減去555元后的數值就是應繳納稅款745元。
學生優化選擇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過程。這兩種方法和策略的介紹,也是教師課上的講授和課下與學生溝通后的結果,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選擇。
5.增強自信心,采用結果激勵法,正面激勵促進能力發展
結果激勵法的具體做法是,針對每一課或單元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設計問題并給出答案讓學生理解記住,然后在單元測驗題中考查。結果是成績提升明顯,能極大地激勵學生,讓學生重拾信心、體驗快樂,有利于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經過實踐證明了該方法有很大的正面激勵作用。從最近幾次測驗和考試成績來看,雖然試題有所不同,考試的內容也有所不同,但結果都表明學生的成績有了較大提高,讓學習有成效。
高三(3)成績
班級平均分選擇題得分得分率問答題得分得分率
9月月考51.929.54/5256.81%22.36/4846.58%
第三單元44.525.08/4852.25%19.42/5237.35%
中段考試56.930.94/6051.57%25.94/4064.85%
高三(2)成績
班級平均分選擇題得分得分率問答題得分得分率
9月月考46.828.34/5254.5%18.46/4838.46%
第三單元34.5923.33/4848.6%11.26/5221.65%
中段考試47.027.08/6045.13%19.92/4049.8%
五、結論
我在喀什疏附二中高三政治課堂復習教學實踐中,努力嘗試多種方法與策略,做到三個“相結合”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一,課堂的教師主動權和學生主動權相結合。這樣,教師依然掌握著課堂的主動權,主導著課堂的進展;又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轉變主導的地位,盡量把課堂交給學生來發揮來展示。第二,教師的主講和學生的課堂討論相結合。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能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并分享其探究成果的能力。第三,課上的講授和課下的溝通相結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友愛的感情可以對學生在身心發展上都產生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要做到課下也積極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而不是課堂上僅有的嚴厲。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教師與學生是在同一戰壕里堅守的戰士,要達到成功的彼岸,必須同舟共濟、想方設法,發揮教師主導和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取得好的預期效果。
當然,各種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必須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和總結和提升,才會更有成效。相信一定可以通過師生共同努力,教學相長,最終贏取高考。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周衛勇.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