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應通過家校溝通,用愛澆灌,因材施教,結對幫助的方法真心誠意地去關注后進生。
關鍵詞:溝通;愛心;集體;優點;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05-02
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有短\",更何況是人呢?一個班的學生,學習上肯定存在著上、中、下的差別,而一提到后進生往往是最令我們當老師的頭疼和心疼的了。所以后進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也就成了我們每天必想、必做的功課。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中摸索的一些想法、做法拿出來和各位同行共同分享、切磋 。
一、家校溝通——一舉多得
學生受教育處于三種環境中,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要使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老師起著特殊的作用——架設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我們要想盡快的了解學生的性格脾氣、在家的學習情況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家長溝通,對家長介紹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家庭學習環境和家庭作業完成態度。這樣對于后進生,能夠做到深入了解:既了解了其自身原因,又了解了其家庭原因;既了解了其生理原因,又了解了其心理特征,以便對癥下藥。同時,又調動起家長關心孩子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愉快地配合班主任搞好學校工作。要做好后進生的家校聯系,對于后進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與家長的溝通存在代溝,矛盾不斷激化。后進生的家長往往對他失去信心,不是暴力解決就是束手無策。做好后進生的家訪更應該耐心細心,不能一味地打“小報告”,要讓家長認識到子女的閃光點,欣賞他的可愛之處。讓后進生在校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護,回到家中得到父母的呵護。讓他們能夠健康地成長。我們在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特別要注意不僅要做好學生本人的工作,而且還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研究、分析、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及其周圍的環境,特別是學生的家庭發生不幸或出現危機時,我們的工作一定要注意方式,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和家長交流關于學生的性格、學習、生活情況等。同時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及時把他們的進步和成績給予肯定、表揚,教育家長改正對后進生的粗暴教育,消除父母與子女的緊張關系。這樣給后進生一個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
二、用愛澆灌——奠定基礎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體會到后進生的內心世界,他們渴望改變環境,獲得理解和尊重,然而部分老師嫌他們素質太差,難成氣候,從思想上輕視他們,在學習上忽略他們,讓他們的自尊心一次次受到傷害和踐踏,這些落寞的環境使他們變得更加抑郁,甚至會導致“破罐子破摔”的現象。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從愛里產生出來的”、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所以,為了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他們,我們更應該多一份尊重,在感情上更應該多投入一點。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方法有千條萬條,歸根結底一名話,必須用“愛心”來實現。教師只有用發自內心的“愛”來對待“后進生”,才能打到他們心靈的深處。用“父愛”和“母愛”獲得他們的信任,是轉化“后進生”工作的基礎。用愛去澆灌、呵護后進生的脆弱心靈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信任、尊重后進生。尊重后進生的人格,不要因他們是后進生而歧視他們,要多找他們談心,在課堂上要適當提問他們,給他們一種“被重視”的感覺,相信后進生能學好。2、要重視后進生。后進生就像一棵被風雨吹打的幼苗,只有經過細心的培育,才能茁壯成長。對這些學生老師要多一些微笑和鼓勵,避免嘲笑和漫罵,使他們理解老師是關心他們的,喜歡他們的。3、做后進生的知心朋友。我們要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淡化自己的老師權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理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摒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使他們在感情上接受我們。4、打造平等互愛的良好班風,把這些后進生融進班集體里,使他們成為班集體里不可缺少的一員,慢慢消除自卑心理。我班的一名后進生,生性膽小、性格內向、課下也從不敢大聲說話,更別說有不會的題會請教老師和同學們了,再加上幾個月前她弟弟發生意外溺水身亡了,沉痛的打擊使得她更少言寡語了,從不與別人主動溝通,看著她把自己深深地封閉起來,成績更是下滑的厲害,我真的很痛心。于是,每天我默默地關注她:常常找到這位同學,與她談心,問問她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家庭情況,生活上是否有困難,課余時間有什么愛好等等,還號召班里的同學們課下多找她游戲、聊天,和她家離得近的同學放學約她一起回家等等。慢慢地,她變得越來越開朗了,越來越愛笑了,課堂上也能舉起小手想要回答問題了,成績自然而然的上升了。一只險些掉隊的小雁終于成功的回歸到班集體的懷抱。
三、因材施教——激發潛質
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學生 “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即使留作業時我也會靈活掌握,設計了“作業自選屋”讓學生選擇自己能夠有信心完成的作業去完成,比如,教學完了《橋》這一課我的“作業自選屋”里就有這幾個作業任同學們選擇:1、讀了課文請給你印象中的老支書畫一幅畫像。2、如果老支書被入選為“中國最可愛的人”請你為他寫一段頒獎詞。3、如果這位不徇私情、可歌可敬的老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請飽含深情的寫下來。這樣的自選作業減輕了后進生對作業的恐懼和排斥,非常有利于后進生的發展與提高。
另外,對于后進生我從不吝嗇自己對他們的鼓勵也從不掩飾對他們的欣賞。課堂上、作業本上處處可聽見、可看見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大大增強了他們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四、結對幫助——齊抓共管
有時候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效果是我們大人們遠遠達不到的,所以每一個后進生旁我都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班干部跟他坐,目的是發揮集體的力量。事前,我會先對這些班干部進行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使其進步。班干部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有時班干部也會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說他們不太聽話,不太樂學,邊學邊玩……此時,我就跟她說:要有耐心,慢慢來。同時,我也會配合班干部在課余時間給他們輔導。慢慢地,他們貪玩的心收回來了,學習態度端正了,成績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
我們知道,后進生心理障礙的產生、學習難度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消除心理障礙,進行合理心理調適,培養學習興趣和信心,提高學習成績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讓我們真心誠意地去關注后進生,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得絢麗多彩,讓每一個后進生都轉變為先進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