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學能力是指學生獨立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責任,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應滲透在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教會學生求知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要教會學生自已會學。教師應千方百計采取多種方法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07-01
在生物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要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自學能力。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樂學,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會學,既教會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自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屬于一般學習能力的范疇,是獨立獲得知識能力的重要方面。生物教學中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手段和其它學科有著共同之處,但生物學它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與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本文僅就初中生物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粗淺地闡述。
一、正確引導,指導閱讀,掌握方法。增強自學效果
作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在指導方法上下功夫,方法對頭,才能走捷徑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取決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好的自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方法有多種,其中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就是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閱讀也是多樣的,閱讀有課前閱讀、既是預習閱讀,課中閱讀、課外閱讀和復習閱讀等形式,不論哪種形式的閱讀,教師都要在方法上給予正確的引導。預習閱讀是教師在沒有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事先閱讀相關的課文內容,先讓學生擬定好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后讓學生提出質疑。指導擬定的預習提綱是縱覽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讀細讀,這樣對學生來說可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學習的知識。例如在講授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陳代謝”一節(jié)時,讓學生自擬提綱,掌握新陳代謝的兩個過程是什么?(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明確新陳代謝的概念包含那兩層意思?(進行著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這些變化是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和人體內部進行的。)在指導學生擬定閱讀提綱時要力求懸念性、啟發(fā)性,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課中閱讀是是指教師在在學進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全文或一個、幾個重點段落。為了使學生對所閱讀的重點段落有所領悟,加深理解,提出問題的形式多時變換的,不拘一格。課外閱讀通常是把學生編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周都有課外科技活動讓學生參加。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是與教材緊密聯(lián)系的,指導學生為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去查閱課外書籍。因為生物課外參考書種類繁多,我告訴學生要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和可讀性原則。同時在指導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去粗取精。通過閱讀課外書籍,開闊了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和熱情,最重要的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復習閱讀是指教師在講完一個單元或教材的全部課程后,要求學生對講過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為了強化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對知識融會貫通,指導學生進行專題閱讀,對所學章節(jié)出現(xiàn)的同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整理,組合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定時檢查,及時評價,及時鼓勵,調動自學熱情
不論是讓學生閱讀還是讓學生不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僅有布置沒有檢查是不可以的。不檢查就不能夠掌握第一手材料,不知道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落實得如何。而有檢查不及時評價,不適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自學熱情。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上新課前,都要利用預習提綱中所提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質疑和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較難懂的問題和容易混淆的概念組織學生先討論,由優(yōu)秀生進行回答,教師當場點評。指出不足,肯定正確。對回答正確學生及時給與鼓勵。的對回答好的打成績予以鼓勵。以上所做使學生感受到自學的成就感,內心充滿了喜悅,進而增強了自學信心。有了自學動力。
三、養(yǎng)成習慣,持之以恒,勤于思考,提高自學能力
習慣決定成敗。大量事實證明,凡事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都能夠掌握較好的自學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自學習慣:
1.養(yǎng)成愛質疑、勤思考的自學習慣。“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作為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疑點。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課堂上學生能夠提出與其他學生不一樣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給以鼓勵和肯定,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調動學生的自學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感到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
2.養(yǎng)成勤查工具書的自學習慣。勤查工具書是獲得廣博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涉及很多生物學現(xiàn)象、生物學理論、動植物名稱、名詞、學說和定律、生物學著作等知識。”因教材里有部分沒有做詳細的注釋,學生在自學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疑惑不解的術語名詞,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查閱工具書。堅持差用工具書不僅能夠豐富生物學知識,還能夠克服不求甚解的缺點。
3.養(yǎng)成記閱讀筆記的自學習慣。俗話說的好: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自學習慣是一種知識的積累過程,是一種智慧。培養(yǎng)學生記筆記的自學習慣有助于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耳、眼、腦、手一齊活動,活躍思維。記筆記是加強記憶知識點,溫故知新的助推器。記筆記更有助于積累資料、拓展新知,達到全面透徹學習的目的。還可以有效摒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浮想聯(lián)翩等一系列壞毛病。
4.養(yǎng)成不先復習不做作業(yè),不先預習不聽課的自學習慣。課前復習、預習的好處是對已學過的溫故知新,強化記憶。沒有學的新課通過預習有了大概的了解.學生自己知道哪些知識點需要在課堂上請教老師,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也使教師的授課有了針對性,學生養(yǎng)成復習的自學習慣,有利于提高寫作業(yè)的速度和準確率。
總之,作為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狠抓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如同交給了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袁金蓮新課程(上)2012,(08)。
[2]王紹文、蔡東霞《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01期。
[3]張會琴,《河南農業(yè)》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