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是把語言作為關鍵內容展開的多項知識的教學,其中包括語言、漢字、篇章以及文學知識等多方面的教學過程。隨著新環境下素質教育的發展,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引入了雙語教學的觀念,尤其是對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所以,要重視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雙語教學的提升,要強化這方面教學質量的提高,強化整體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雙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08-01
一、新疆地區小學雙語教學的發展現狀
新疆地區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民族的區域,該地區教育基礎和教育質量都比較低,所以新疆地區教育領域比較重視雙語教學,一直強調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雙語教學,要在小學初級階段重視學生雙語基礎的培養,以此幫助學生構建學習維語和漢語共同應用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強化其第二語言的學習水平。
二、雙語教學的概念
雙語的本意是指能使用兩種語言的人,可以在其生活中將一種外語和本族語基本實現同用的進行聽說讀寫,一般這些人的母語知識能力要強于第二語言。也就是說,有些人讀和寫運用一種語言,聽和說是用另一種語言;還有的人會根據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語言,比如在家、學校和單位會使用不同的語言;還有的人會因為交際需要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語言,在交流不同內容的時候使用不同的語言。雙語教學就是使用除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進行部分教學,其具體過程會受到國家或地區的不同的影響。
三、雙語教學的形式
雙語教學包括多種形式,有浸入式教學,也就是學校的教學語言和學生在家庭使用的語言不統一的語言教學;還有一種是保持式教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完成其從母語到第二語言作為學習語言的轉換,可以是個別學科的轉換;再有一種就是過渡式的教學,也就是學校在基礎教學的時候使用母語,之后將所有學科的教學全部轉化成使用第二語言。
四、民族教育領域雙語教學的發展和提升
民族地區雙語教學主要指的是使用民族語和漢語進行的教學,一直以來各少數民族地區都在國家的政策保護下使用并發展自身的民族語言,民族地區的中小學一般都使用民族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教學,逐漸形成了以民族語言為主,漢語為輔以及漢語為主,加授民族語的兩種教學模式,另外也重視第三語言-外語的教學。
五、雙語教學的課程的有效實施
1.確定雙語教學的目的。
雙語教學除了要幫助學生獲取語文知識外,還要讓學生掌握漢語和民族語言的使用能力。
2.選擇科目。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自身沒有足夠的學習經驗,所以學校方面可以從語文學科入手展開雙語教學,這樣學生有足夠的語言基礎能夠參與到學習中。要重視課程的難易設置,帶領學生循序漸進的接受新的教學語言和內容。
3.選擇于雙語教學相對應的教學模式。
不同的教學模式對應不同的教學過程,其中教與學的參與行為也各具特點。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教育、培養和學習幾個過程,小學時期的雙語教學想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完成雙語教學的基本目的就要摒棄傳統的說教式教育方法,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模式。所以,要重視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探究,在教師提出新的課題的同時,學生要能夠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解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包括案例法、模擬法等多種方法展開教學,引導維族學生通過漢語進行思考和解答。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深入,學生越來越熟悉新的教學方法,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能夠在不同學習模式的引導下展開雙語學習。
4.有效強化雙語教學和語文教學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效處理雙語教學和語文教學的關系,要明確雙語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雙語學習語文,掌握語文課程中的知識內容。第一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知識背景讓其展開學習,還能夠由此帶領學生更好的掌握第二語言的知識內容;再有,第一語言能夠強化學生本身的閱讀能力;再有第一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民族地區小學語言教師要掌握并了解學生的第一語言,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心里緊張感,教師要減少第一語言的使用頻率,確保學生第二語言使用的頻率和學習提高的效果。教師要盡量使用學生可以理解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理解并適當拔高。
5.完善雙語教學的考核方法。
因為雙語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比較新穎,所以學校和教師方面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問題是比較復雜的。根據現在的教育現狀,所總結出來的通過綜合課業成績的方式進行考核。雙語教學的課業和傳統的課后作業有明顯的區別,它除了要求學生要使用地區語言完成它,以提高學生的地區語言使用能力;另外還強調了課業的實際操作性,也就是讓學生在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結合社會實踐和獨立的觀察研究掌握一些課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完成課程要求,還能強化所學知識的水平,更能提高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信息整理的水平。特別要提出的是,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要認真研究作業設計,掌握不同的課業內容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店,要確定不同的知識點所對應的課業學習水平,同時向學生介紹清楚,讓學生由此掌握更為準確的學習要點。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根據知識點的不同,確定不同的課業內容,在學期末的時候結合學生的綜合表現確定最后的成績。
6.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源。
第一,集合人才,編制教學教材。
雙語教學最主要的一點是要保障教學資源,第一語言的原版教材是確保雙語教學的關鍵,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最基礎的第一語言,另外教師要重視教學參考資料的作用。所以,有水平的教育工作者要能夠根據現有的教材,結合實際教學狀況,分析教學現狀,展開研究,最終搜集、整理、編制可操作性較強的語文教材。
第二,確定雙語教學目標,總結雙語教學計劃,構建教學體系。
要由小學語文雙語教學的實施入手,確定教學目標,開展多學科的雙語教學。
第三,強化教師素質。
現階段民族地區小學雙語教學的發展主要受到師資力量的限制,民族地區的小學教師能夠進行雙語教學的數量有限,教師自身的教學和雙語能力都比較弱,這樣想要實現小學語文雙語教學的發展就更困難。所以,要站在整體的角度分析,要構建雙語教學的教育隊伍培訓制度。要確定不同的培訓層次,實現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六、結論
通過在民族地區進行雙語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可以得知,雙語教學能夠促進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師要以學生為一切教育活動的根本處出發點展開教學。民族地區的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現狀,強化雙語教學實踐,強化教育方法,實現新的教育突破。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要強化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才果,對青海藏漢雙語教學的回顧與思考[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江森 李明波,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努力提高少數民族教學質量[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張愛玲,1994—2010年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藏漢雙語教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