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小城鎮建設可持續發展為研究核心內容,并運用循環經濟理念,從定性的角度,對小城鎮發展規劃進行可行性的理論探討,提出小城鎮可持續發展途徑,從而達到促進小城鎮健康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小城鎮建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19-02
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加重,自然資源的枯竭危機已經凸現,小城鎮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總量極度削減,小城鎮空氣和水體污染現象嚴重,固體廢棄物無法得到及時分解。小城鎮環境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小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而且關系到小城鎮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內的許多學者對這個問題做出過不少研究,如陳逸等通過江陰市新橋鎮地區相應指標提出推廣至全國的小城鎮發展的相應舉措[1]。劉超提出用循環經濟方法建設楊凌地區成為生態型小城鎮的建議措施[2]。陳傳光對河南省的可持續性發展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倡導[3]。季昆森也提出構建循環經濟體系應該對生產資料進行循環利用,推廣了循環經濟的思想[4]。本文在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基礎上,運用循環經濟的思想來構建小城鎮可持續性發展,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一、循環經濟的定義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的經濟系統,目的是建立起一種和諧的物質循環狀態[5]。其實,循環經濟在本質上是一種現代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指導之下的,循環經濟就是要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反饋經濟流程。可以說,循環經濟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經濟形態的環保經濟,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其特點是:新投入的各類資源和能量最小化,回收利用后排出的廢物最小化,資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保持良好的環境狀態。
二、我國小城鎮發展現狀
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小城鎮的數量快速增加,我國建制鎮已從1978年的2176個增加到近年來的2萬余個[6]。我國小城鎮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處于城鄉結合處,經濟發展也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隨著我國小城鎮的發展,小城鎮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問題。目前在小城鎮的建設上存在著幾大問題:(1)小城鎮建設缺乏科學規劃;(2)小城鎮水土資源遭到破壞,能源浪費嚴重;(3)清潔生產與污物處理回收技術落后;(4)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城鎮整體功能不足;(5)資源和能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三、小城鎮可持續發展途徑研究
1.基于循環經濟理論構建小城鎮生產模式。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環保問題至關重要。在小城鎮經濟發展中,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運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小城鎮建設,探索出適合我國小城鎮發展的新的小城鎮發展新模式和新思路, 成為我國小城鎮經濟發展的必然出路。一般說來,小城鎮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發展循環經濟,堅持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3R準則,遵循生態學的基本規律,將低碳消費進行到底,因此,運用小城鎮循環經濟理論構建小城鎮生產發展模式,改變小城鎮為發展經濟而不顧生態環境的盲目行為,改善高開采、高排放、高投入、利用率低的現狀,對于我國小城鎮的未來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我國小城鎮可持續發展還應強調維護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徹底消除廢棄物,使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力爭成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原料,使得所有物質和能源都能夠得到持久有效合理的運用,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綜上,基于循環經濟理論下的小城鎮生產模式兼顧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了兩者的和諧進步。
2.小城鎮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分析。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城鎮都沒有形成完善可靠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小城鎮生產發展比較凌亂,產業布局不夠合理,生產效益難以提高,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大量的污染物難以處理。為使小城鎮建設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就需遵循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應用循環型經濟基本思想來合理地對小城鎮進行相關產業的指導。把不同產業進行類別劃分,然后分析如何實現產業之間的協調與互助。例如小城鎮中的農業和工業,在生產過程中要運用循環經濟的思想,使總是被拋棄到周圍環境中的產業廢料得到回收利用。就目前而言,我國小城鎮農業發展主要以種植業、水產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幾種類型。其實,在循環經濟下,這幾種發展類型是可以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現設計方案如下:種植業生產出來的秸稈類廢棄物可以作為養殖業或水產業的原料,同時,養殖業或水產業的動物糞便等廢棄物可作為種植業的肥料,或者經過發酵處理為種植業的大棚提供供暖服務,它們之間是相互利用的關系,最終實現一種封閉式的循環經濟。與此同時,人類消費的生活垃圾等也可經過適當處理之后加以利用。鋼鐵工業生產中的鋼渣也是一種工業末端產物,鋼渣經過加工后是一種以鈣、硅為主,含多種養分,具有速效又有后勁的復合礦質肥料,容易被植物吸收。就拿小城鎮造紙工業來說吧,傳統的生產模式是投入大量的玉米秸等原料,通過一系列的環節,最終生產出紙張,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這些廢水和廢氣既污染了生態環境,又不利于周邊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在循環經濟下,造紙往往成為一種封閉式的生產模式,廢水可以再次引入新的生產過程,還可以將其他的廢料提取出有用物質,循環再利用,這樣,既不污染環境,又避免原材料的浪費,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實現了“雙贏”。
3.建立小城鎮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小城鎮可持續發展問題,建立一套適合城鎮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必不可少的。重構小城鎮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就要以事實依據為基礎,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相應的循環經濟發展數據,以真實的調研數據為指標依據,自覺摒棄傳統產業的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盲目經濟考核方式,應將環境效益與生態效益等考慮進小城鎮循環經濟發展中去,包括水資源的利用與排放、環境指標建設、生態穩定率等等,建立起一套適合小城鎮循環經濟發展的綠色評價指標體系,全面評價小城鎮經濟發展情況。應抓緊在全國的小城鎮中積極推廣應用該評價指標體系,已經擁有新的指標體系的地區應該結合該地區的具體情況對自身的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
四、結論
從長遠的角度看,為了保護日益稀缺的資源及環境,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成為當今最為有效的理論指導。為使小城鎮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繼續地發揮其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必須想方設法變粗放型發展為精細型發展,將循環經濟引入到小城鎮建設中來,促進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發展觀首先應由環保部門規劃、監督實踐并開展成為指導我國生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原則與戰略。循環經濟作為小城鎮生態產業經濟的增長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在它的傳統產業向生態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將被長期地倡導和實踐,并在我國小城鎮建設的生態產業鏈條完型的過程中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陳逸,黃賢金,循環經濟型小城鎮建設規劃與發展的可持續性評價研究——以江陰市新橋鎮為例 [J],經濟地理,2006,26(1):74-77
[2]劉超,用循環經濟理念建設生態型城鎮——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例 [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26(6):445-448
[3]陳傳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實現河南可持續發展 [J],學習論壇,2008,24(9):42-45
[4]季昆森,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 [J],新農村建設,2008,(16):25-27
[5]薛達元,郭濼,張麗榮,論生態產業與循環經濟 [J],循環經濟,2008,10(18):54-56
[6]龔利華,關于小城鎮循環經濟發展的研究 [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7,125(7):20-22
[7]李廣斌,王勇,楊新海,小城鎮能源優化配置研究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