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院校的傳播、認同途徑,必先深刻理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高職大學生價值觀構建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本文通過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調查,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大學生中傳播、認同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方法和傳播途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職;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35-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職業崗位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高職院校在近幾年來迅猛發展,已占高等學校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文化建設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融入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大學生中傳播、認同的現狀分析
為了掌握一手資料,作者對樂山高職學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與認同狀況作了專題調查,以問卷方式調查了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對后期的路徑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問卷設計以封閉性問題為主,兼有開放式問題。本次設計、制發調查問卷100張,回收率100%。
(一)問卷基本情況。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了解程度依次是非常了解(3.5%)、比較了解(21.5%)、一般了解(32.5%)、不太了解(37.5%)、完全不了解(5%)。可見,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總體認識模糊,他們受多種因素和利益觀的沖擊,少數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但是,在問及“你認為你所在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有效嗎?”有72%學生認為所在學校的傳播是有效果的,這說明,絕大多數高校學生迫切希望了解當前社會的變化,并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已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二)高職大學生的特點。
1.學習積極性較低。
高職大學生多是個性張揚的一代。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關注自身發展,看重自身利益的維護,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丑惡現象既深惡痛絕又事不關己,對理想信念既深深眷戀又信心不足。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較高的求知欲與較低的學習能力產生矛盾,很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2.職業意識較強。
高職專業重應用。調查對象中,藝體類學生占23%,文科類占30%,理工類占47%,藝術類、體育類、應用型工科類專業居多。高職學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注意集中力等方面要相對差一些,這些非智力因素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問卷顯示,思想政治理論、現代禮儀、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逃過課的學生比專業課逃過課的學生多,這說明,大多數高職學生過度關注“職業性”,淡化“高等性”,更注重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養。
3.人生價值取向模糊。
我國社會正在經歷著深刻的社會轉型和變革,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必然多層面地影響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念,使得學生在價值選擇、價值取向上的出現了多樣性。
在接觸多種思潮的途徑中,主要來自網絡的影響,當問及“接觸到不良信息的途徑”時,有68.1%的高職學生認為來自網絡,還有54%來自手機,47%來自報刊雜志,23%來自電視。有50%以上的高職學生承認訪問過不良或黃色網站,特別是各種錯誤思潮在一定程度上的有害影響不容忽視,比較突出的有愚昧迷信思潮、偽科學思潮、經濟私有化思潮、拜金主義思潮、利己主義思潮等等。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大學生中傳播、認同的路徑分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強調指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高職院校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技能型人才,他們的價值觀是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直接影響到將來肩負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使命。
(一)以思政教育為平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認同的規范化。
1.發揮黨校教育的示范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在黨。黨校作為學生黨員教育的第一課堂,地位舉足輕重。黨校教學要結合新的形勢變化和學員的新特點,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激發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對學員進行黨性教育、愛國教育、敬業教育、誠信教育、友善教育。開展理論學習、時事評論、學習經驗交流、學術研討交流、職業規劃探討等活動,培養學生黨員自覺地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豐富思想政治課教學形式和內容。
從問卷數據看,對核心價值體系了解的方式來看,39%的學生選擇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31%的學生選擇“電視、報紙和圖書等”來了解,還有30%選擇“網絡”方式。說明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還是占主要方式,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是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直接的途徑,因此要高度重視這些課程的德育功能,改進教育的方式方法,少枯燥說教,多用靈魂叩問或終極追問等哲學方式,讓學生以一種流暢的心境接受理論,并引發思考和反省,有計劃地從各個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貫穿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二)以教師為媒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認同的日常化。
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關鍵在教師。教師素質直接關系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效,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是校園文化的風向標。高校德育教師隊伍應牢記“三尺講臺有政治,課堂講授有紀律”,教師要時刻關注社會發展,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引入課堂教學,把最新的熱點問題融于教學之中,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和新穎活潑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解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校園思想文化陣地。
(三)以校園為陣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認同的具體化。
1.利用新媒體的作用。
通過校園廣播站或校園電視臺、校園網主頁,學生BBS論壇、精品課程網站、師生博客、借助QQ、QQ群、MSN、E-mail、手機短信平臺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新穎時尚地擴大正面信息的覆蓋面。使新興的網絡媒體運用到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成為吸引學生的亮點。運用這種形式,有利于從根本上克服傳統教育方式方法的不足,為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實效性提供鮮活的教育模式。
2.多種校園活動并行。
根據調查,僅有約21%的大學生認為將核心價值體系編入教材是其教育的最好方法;而有超過70%的大學生認為多樣化的、新穎的校園活動才是最好的教育宣傳方法。例如:通過身邊的榜樣示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起重視,評選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人物事跡,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感動校園人物評選等。通過彰顯這些榜樣,指引創新人才更加堅定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并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高職學生受專業影響,更注重個性發展,富有創造性,同時帶有一定的浪漫色彩,文化建設本身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還可以通過舉辦“五四”紅歌會、紀念“一二·九”晚會、“中國夢征文比賽”、“PPT演講比賽”、“海報板報比賽、“熱點問題研討”等形式,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努力筑牢大學生思想基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四)以生活環境為渠道,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認同的生活化。
環境對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環境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必要條件。
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當地政府要配合學校要做好校園周邊的整治工作,堅決取締無照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等文化娛樂設施、“地下”文化市場和校園周邊日租房,清理整頓有經營執照但不符合經營規范對學生學習生活影響較大的娛樂場所,加強校園周邊治安管理,為教書育人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學生公寓與食堂也成為學生積聚與交流的重要場所,要充分重視和利用這些場所的教育功能,可以開展宿舍文化節、文明宿舍評比、學生參與食堂的建設等活動與方式,從高職學生的生活環境入手。
(五)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認同的實踐化。
由于高職特殊的培養模式,最大特點就是在教育教學中突出實踐性環節,實踐性教育課時占到專業課教學總時數的40%以上,要拓寬社會實踐的渠道,首先,積極組織大學生開展各種參觀學習活動。充分利用革命紀念地、領袖故居、烈士陵園、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愛,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大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其次,實習是一種很好的實踐形式。實習可以了解社會、了解企業,也可以在實踐中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最后,課外活動可以有計劃地加強個體對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義務支教、大學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中,引導大學生將理論成果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觀念,指導服務社會和人民的實踐,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熏陶。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方式促使高職大學生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參考文獻:
[1]李君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新華文摘,2007,(4).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06-10-19(2).
[3]章鳳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9):64-66.
[4]許志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對接融合探析[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44-45.
[5]李丁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6]陳章龍 劉正峰.校園文化的基本構成要件與類型化分析——兼論核心價值體系對校園文化的引領[J].湖北社會科學,2010(11).
[7]李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高校改革發展的精神動力[J].實踐(思想理論版),2008(11).
[8]王濤,等.從學風狀況調查數據分析看高職院校內涵建設[J].職業教育研究,2010(2):30-31.
[9]十八大報告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2一13,13.
[10]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11月1日.
[11]左曉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15-17.
作者簡介:胡芝: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
注:該論文用以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大學生中的傳播、認同機制研究”結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