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消費文化是在當今世界全球化語境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伴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和發展而生成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消費文化不僅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方式,還局限了他們的閱讀構成、閱讀取向。隨著消費時代的已然到來,課外閱讀也成了一個商業市場,遵循一切商業價值規律。我們研究大學生課外閱讀,就要扣緊這個時代主題,從書籍的黃金時代中走出,才能加強多當代獨立大學的大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知道。
在本文中,將把圍繞在消費文化對當代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對于傳統書籍閱讀的取向,及多媒體閱讀的取向的影響。
關鍵詞:課外閱讀;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1-864X(2014)08-0140-02
消費文化是在當今世界全球化語境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伴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和發展而生成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在消費文化視野中,文學創作被從神壇上推倒,以生產——消費理論代替了傳統的文學價值理論,將書籍納入到了符合經濟規律的市場當中加以審視。在此背景之下,近20十年來,中國的圖書市場也朝著快餐化、娛樂化、實用化、功利化的方向發展,而忽視審美取向、文化深度與理性判斷,當代讀者,特別是大學生讀者拋棄了深奧難懂的經典文本,而對這些流行時尚的書籍趨之若鶩。
本研究在此消費文化盛行的視野下來研究大學生的閱讀取向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大學作為科研及精英教育的保留陣地,隨著大眾媒體的普及,逐漸成為大眾文化盛行的第一搶占之地,大學生的閱讀取向也成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焦點。而本文所選取的獨立學院角度,又與精英化教育的“一本、二本”院校形成落差,在生源方面和培養目標方面,又有一定的區別。
在本文中,將把圍繞在消費文化對當代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對于傳統書籍閱讀的取向,及多媒體閱讀的取向的影響。
一、市場化——傳統書籍購買取向研究
從傳統書籍購買的類別上來看,當代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的課外書籍的書目是中國圖書市場化運作的成功體現。
根據調查書籍及參與調研者提供的藏書書目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市場運作推出的暢銷書籍,成為學生們購買榜單上的首位,甚至超過了教師推薦閱讀的課外書目的數量。
本文如何定義市場化運作的暢銷書籍呢?在這里,本文提出四個方面:1.位列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2.經由媒體宣傳點評的推薦書籍。3.具體迎合閱讀口味、時代熱點的書籍。4.娛樂明星、時代名人的傳記及作品。
(一)作為商品價值意義出現的書籍
在對獨立學院大學生課外閱讀取向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同學們對于傳統紙質書籍的所體現出來的商品化價值,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表為例:
表1影響大學生紙質書籍購買取向的因素統計
裝幀/
美觀程度編者/作者的知名度/權威度新版/
權威版/
典藏版價格/
性價比實用性朋友推薦/
教師推薦熱門榜單/
暢銷書籍
34%44%11%51%69%42%49%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就購買紙質書籍的取向而言,書籍作為一種商品所體現出來的商品化價值,已經成為學生購買紙質書籍的重要指標。其中,包括實用性、性價比等商品價值術語的相關選項占據了超過一半的比例。書籍的商業價值在學生對書籍進行選擇的時候產生了較大影響。
就書籍的商品價值而言,大量的名人傳記和成功學讀物,集中體現了書籍的功利價值的一方面。比如2012年熱銷的《喬布斯傳》等書籍,以及早期的《人性的弱點》作者戴爾·卡內基創立的成功學訓練,拿破倫·希爾的《成功規律》、《人人都能成功》等書籍,成為了同學們勵志前進的動力。
就書籍的實用性而言,各類考研考證的工具書成為了熱銷書籍,體現了書籍實用價值的一面。其中尤其以各類英語等級考試,公務員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的工具書的受歡迎程度最為突出。在歷年調查問卷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實用工具書的購買比例還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同時,就市場化運作方面,大量包裝精美,宣傳到位,甚至是博人眼球的作品在大學生中占有了較大的市場。
與此同時,很多經由出版社和媒體宣傳推薦的暢銷書、排行榜,也成為了當代大學生購買書籍的參考指標。我們在調查中可以看到,學生購買通過媒介和出版社哄抬的暢銷書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過了教師推薦購買的圖書的比例及知名作家新書的購買比例,達到了49%。
所以從數據中體現出來了學生課外書籍購買中,大學生的課外書籍的購買,實際上已經不再是以往我們觀念中的培養情操、提高修養的概念,而被一種務實的,具備量化價值的,商品化的概念。
(二)作為快速消費品意義出現的書籍。
通過調查數據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在購買書籍取向上表現出對書籍的商品價值有充分的認知,還可以看到書籍作為典藏、深入閱讀的價值正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快速消費品的閱讀理念。
伴隨消費文化的影響,現下書籍出版商的商業運作,造就了讓讀者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閱讀繁榮景象。加上精美的裝幀,熱點的選題,十足的話題,媒體的大肆宣傳,各類“暢銷書”、“排行榜”讓當代大學生時刻處于一種需要閱讀的亢奮假象中。所以,這些暢銷書往往一上市便成為同學們樂于購買的對象。
那么暢銷書能否成為大學生課外閱讀的主體呢?遺憾的是,就調查數據結果而言,這些快餐式的暢銷書的命運卻往往是“草草略讀一遍”,“知道個大概就行”,“不會再看第二遍了”。
二、價值量化——多媒體閱讀取向研究
除了傳統紙質書籍閱讀意外,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客體正逐步發生變化,多媒體閱讀成為了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方式。而多媒體閱讀過程中,多媒體讀物的價值的量化,集中體現出了消費文化給當代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的影響。
(一)多媒體閱讀的興起。
網絡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一代青年人的閱讀習慣,而智能手機的發展,3G網絡的普及,又進一步加劇了這個過程。網絡閱讀正逐步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渠道。這一數據從2007級的39%,迅速擴大到了2009級的71%,到了2012級的時候,網絡閱讀在大學生閱讀方式中占到了80%。網絡信息量大、資訊深入、輕便自由、門檻低等特點,成為了大學生選擇網絡作為主要閱讀渠道的原因。
而其中涉及使用手機作為閱讀主要載體的數據,也從2007級的7%,擴大到2012級的49%。手機閱讀隨時隨地的靈活性,成為了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手段。用手機刷新微博、新聞、微小說、連載、信息檢索等,是大學生課外閱讀中最經常涉及的方面。
(二)多媒體閱讀的價值量化。
1.多媒體閱讀價值量化現狀。
目前以網絡為平臺的多媒體閱讀主要有免費和付費兩種方式。
其中,免費方式集中基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例如百度文庫等。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免費內容分散在付費網絡閱讀平臺上,涉及三種情況:開放式版權的閱讀內容,例如古典名家名著;商業價值不明顯的閱讀內容;收費閱讀的試讀篇目。
2.價值的量化。
當代大學生作為多媒體閱讀的主力軍,是多媒體閱讀中價值量化的最佳體現者。其對于多媒體閱讀內容的趣味、需求,往往和多媒體平臺中所執行的商業運作手段息息相關。
相對以往研究作品的價值觀念,多媒體閱讀方式將作品的價值進行了十分具體的量化。而量化的標準就是受讀者歡迎的程度而并非傳統意義的文學價值及審美高度。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傳統紙質書籍中暢銷書的成功運作中,在多媒體的閱讀平臺中,更加突出了這一點。從三方面體現這一點:
首先,一部作品的價值,在閱讀平臺中的地位,往往是以閱讀量、下載量來體現的。各類多媒體閱讀平臺,都以量化過的閱讀量、下載量來進行作品排行,劃分各個不同檔次的作品。閱讀量和下載量是推薦年度作品、熱門作品、經典作品的唯一標準。
其次,讀者的閱讀趣味和閱讀需求左右了作品的層次,甚至左右了作品的完成。各類多媒體平臺中各類作品的數量,集中取決于讀者的閱讀取向。各大閱讀網站中數量龐大的“玄幻小說”、“修真小說”、“穿越小說”,其數量的巨大,和平臺本身的取向幾乎關系甚小,而多半是因為此類作品十分受當代大學生讀者的歡迎,才催生了大量的該類作家作品。而許多倍受歡迎的作品,在寫作過程中,就不斷的受讀者的意見反饋所左右,從情節發展、人物設置等,到主角的配偶選擇、作品結局等,都是聽從讀者的意見。
最后,作家的價值體現,也是從讀者最終完成的閱讀購買行為中體現。以盛大為代表的付費閱讀每年都能推出數十位年收入過百萬的作家,這是傳統作家群體難以想象的數據。而這個數字卻是以數百萬的讀者三元,五元的閱讀購買實現的,由此可以看出,多媒體作家的價值地位,也是以讀者的價值取向為評判標準的。
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多媒體閱讀行為,成為了消費文化在多媒體閱讀領域的一種佐證。
結語
綜上所述,消費文化成為了深刻影響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的文化形態。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崇讀樂學的風氣,必須要看到消費文化對當代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
消費文化不僅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方式,還局限了他們的閱讀構成、閱讀取向。急功近利、實用主義的庸俗價值觀已經深深的影響了當代大學生。就連傳統意義中最不近功利,不求實用的文學閱讀,也成為了消費文化的一個環扣。隨著消費時代的已然到來,課外閱讀也成了一個商業市場,遵循一切商業價值規律,成了阿多諾“是按照工業生產的目的,由工業生產所控制,符合工業生產的一類商品,是可以進行買賣的,是具有效益的”商品。我們研究大學生課外閱讀,就要扣緊這個時代主題,從書籍的黃金時代中走出,才能加強多當代獨立大學的大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知道。
作者簡介:何俊,云南大學滇池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注:本文為云南大學滇池學院2010年院級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