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以及良好的國民經濟氛圍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用工過程中,把文化價值觀作為招聘人才的一個重要的考慮要素。并且不斷提高對選取人才素質的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的輸出中心,應將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文化價值觀培養作為新的研究內容,以此提高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多元文化;高職院校;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46-01
技能型人才又稱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熟練技能,在生產、建設或服務一線從事操作性工作的應用型、實用型人才,尤其指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技術工人。高等職業院校是培育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專門高等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關鍵,是技能型人才的輸出中心。高職院校為企業培養和輸送各類一線生產技能人才和熟練的技術工人以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但是在培養過程中,更多的教育重點側重于專業技能方面,在文化價值觀方面并沒有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探討。同時,文化價值觀是影響學生全面成長及其社會化的重要因素,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對學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育者應將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文化價值觀培養作為新的研究內容,以此提高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綜合素質。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一體化的進步,全球化進程加速的情況下,文化發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與趨勢,并對我國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培養形成了全方位的沖擊。多元文化是把“雙刃劍”,雖然其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文化心態、博大的文化胸襟和開闊的文化視野,但也使大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出現令人擔憂的現象。然而,當前學校培養的內容中,僅僅通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強化, 缺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主動應對及調整對人才文化價值觀的培養內容和培養模式。
一、以多元文化為背景,探討企業對技能型人才文化價值觀的需求
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以及良好的國民經濟氛圍中,各種國內外大中小型企業紛紛擴大生產用工規模加大招聘力度。同以往的用人標準相比較,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用工過程中,把文化價值觀作為招聘人才的一個重要的考慮要素。并且不斷提高對選取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僅局限于對技能型人才專業技術水平層面的要求,也開始逐步重視員工精神層面的文化價值觀。然而,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文化價值觀良莠不齊。就用人單位而言,員工的文化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員工的職業態度、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對崗位的責任心、對企業的忠誠度、對自身要求的嚴格程度等和企業生產、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
企業對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成為技能型人才緊缺的原因之一。許多企業因為招不到專業技術水平和文化價值觀端正的高素質人才而形勢嚴峻。根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近三年對全國勞動力供求狀況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遠遠大于供給,其中高級技能型人才尤為短缺。有關專家斷言,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現狀如果得不到解決,勢必將成為影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二、結合職業素質要求,高職院校大學生文化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文化價值觀是人對某種文化的堅定信仰, 是人生存于社會所具有的恒定的根本文化價值追求和核心的文化價值取向, 它的形成受到兩個因素制約, 即人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條件和傳統歷史因素。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呈現了多元化多樣性的變化。一部分學生在工作后,成為技能型人才之后出現文化價值觀卻是這一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教育者應對學生在文化素質教育中引導,在健康的文化環境中熏陶,在社會實踐中提升等途徑促進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文化價值觀。
1.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影響,高職院校學生整體上來看能夠正確認識并堅持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隨著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受經濟、政治和文化多元化的影響,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性。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有社會價值觀賴以存在的社會經濟基礎發生了改變,從而決定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了新的變化,形成了新的結構。那種長期以來以國家利益至上、集體主義為本位的價值觀受到了沖擊和挑戰。當代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也由過去基本上是一元化的價值觀轉變為一元為主、多元價值觀并存的新結構和新格局。
2.高職學生在逐漸轉化為技術型人才的同時,融入社會和世界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社會化特征在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價值判斷較早地烙上了更多的社會性印記。而且,由于他們自身成長環境、道德素質、思想覺悟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對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的理解和看法也存在明顯差別。總體來說,其物質生活要求增高,艱苦奮斗精神弱化;自主意識增強,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弱化;競爭意識增強,誠信道德問題突出。
三、試析高職院校對文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思路和方法
鑒于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用人單位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加強對技能型人才的文化價值觀建設愈加重要。為了培養教育技術型人才的文化價值觀,高職院校的教育者要在高等教育環節加強培養教育力度。
首先,在思想理論方面,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要客觀認識和評價文化價值觀隨著時代變化豐富和擴充的內容,并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價值觀中的精華,使新時代中文化價值觀的內容更加完整,使價值理念的調整更趨于明晰和穩定,強化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辯證利益觀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觀。
第二、在教育過程當中,要加強宣傳力度, 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學校根據不同的文化價值觀群體,組織具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內容,采用適當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使學校形成一個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輿論氛圍。
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文化價值觀。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所有的建設活動均由學校組織領導,以師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核心,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開展文化價值觀相關的群體文化。通過這種方式反映學校師生在價值取向、團體意識、群體心態、行為規范等方面的獨具特色與魅力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
第四、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做好企業對技術型人才文化價值觀需求的反饋,以此,更有側重面、針對性的加強技能型人才文化價值觀的培養方向和側重內容。通過就業指導、講座、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為學生量身打造成為優秀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簡介:
常君升,女,1986年5月,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現任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電氣電子工程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