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作風建設要從“知恩感恩、知責盡職、知足常樂”入手,這“三知”既是領導干部在思想品德修養上帶普遍性的重要內容,又是加強作風建設、立身做人需要回答的特殊性問題,既是為人立業之根本,又是實現人生目標之要義。
關鍵詞:黨性修養;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54-01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一次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中,提出了黨員領導干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自,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這“三嚴三實”是對作風建設的進一步升華,簡明扼要,切中要害。當下,隨著以反對“四風”為重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進一步深入,筆者認為,作為黨員干部,要著力從“知恩感恩、知責盡職、知足常樂”入手,自覺錘煉黨性修養,不斷加強作風建設。
首先,要懂得知恩感恩。知恩圖報是一句古話,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留下過不少佳話,像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巳”、岳飛的“精忠報國”等。我們共產黨人也講知恩圖報。鄧小平同志有一句著名的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他不忘祖國和人民的養育之情。從古代的仁人志士和老一輩革命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知恩不光是一種心態,更是一個人確定價值取向和道德的出發點。作為一名軍人,特別是黨員干部,實踐中要如何知恩感恩呢?一是思想上要常懷感恩之念。受人之恩,常記在心,這是一個人的良知,是一個人的素質,是一個人的品格。在社會生活中,對于別人給予我們的幫助要牢記在心,做到“一飯之德必償”。受恩不忘并非易事,因為一般人容易記仇,不善懷恩。受恩之人,往往當時很感動,而時間一長就容易淡焉。我們要做一個施恩不念、受恩不忘的有情有義之人。二是行動上要常踐感恩之行。有一句話說得好,最好的尊重是工作,最大的報答是實績。感恩要用工作說話用實績說話。作為黨和人民軍隊的一員,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加強學習,要把學習、更新知識當作“充饑”的精神食糧,當作發展的力量源泉,當作前進道路上的“加油站”;就是要勤奮敬業,用實績感恩,要想對黨和社會有所回報,要想不辜負軍隊的培養,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盡心盡職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要清廉自守,用平安感恩。三是生活上常想感恩之事。就是要看到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有。要正確對待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特別是每當自己遇到挫折時,要常想感恩之事,注意轉移“痛點”,辯證思考,自得其樂,不要偏激和沖動。要真正意識到知恩是一種樸素而又高尚的情感,是一種成就事業的內在動力。
其次,要做到知責盡職。知責思為,這是我國當代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話,意思是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在社會上承擔的責任,并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我認為,黨的干部一般都有三重角色:從社會角度看,是一個普通公民,應當履行普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組織角度看,是一名普通黨員,應該按照黨章黨規嚴格規范自己;從整體和全局看,是一個領頭人,對黨和人民負有重要責任。作為軍隊的領導干部,在解決知責盡職的問題上,我們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要滿懷激情地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有熱情才會有激情,有激情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會無怨無悔地追求,才會在追求中成才、成功。實際工作中,精力要集中,不分心走神,不被雜事所擾,要有一股把工作當成事業干的勁頭,有一個夜以繼日、寢食不安、孜孜以求的工作姿態。二是要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和工作。凡事都要認真,做到認真對待自己,不放棄;認真對待工作,不放松;認真對待家庭,不放縱;認真對待下屬,不放任。我想,只有我們認真對待自己的前途命運和所從事的工作,才會在人生的旅途上少走彎路,才會在工作中減少失誤。三是要勇往直前地解決難題。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凡是有作為有成就的人,都是知難而上的人。領導干部要成為解決熱點問題的能手、解決焦點問題的高手、解決難點問題的強手,而不是遇到疑難問題就推、遇到疑難事情就繞、遇到疑難矛盾就交。只有盯著疑難問題做工作,才能在解決難點問題中求提高。
再則,要學會知足常樂。生活上、名利上的不知足是作風建設的大敵。明朝有一首民謠:“終日奔忙為了饑,才得飽食又思衣。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更問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得九天還嫌低!”這樣被貪欲迷住心竅,得寸進尺、得隴望蜀的人,必定活得很累,難有歡樂。反思我們當前的黨員干部隊伍,不知足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存在:個別同志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在職務上嫌低,在待遇上嫌差,在榮譽上嫌少;有的向組織伸手,爭待遇、要名利,要得理直氣壯,鬧得不太像話;有的利用各種條件為個人撈好處,公物私用,私買公報;還有的當個人目的達不到時,就講怪話,就罵娘。凡此種種,都是不知足的表現,生活得也不快樂。那么,實踐中我們怎么才能做知足而且常樂呢?我看,有三點需要把握和解決好。一是要培養高尚的境界。事實證明,名利、地位、吃喝玩樂方面的滿足也許可以使人快樂一時,但不過是過眼云煙,卻不能帶給我們長久的幸福感。在對待名和利上,領導干部要有更高的境界。無私則正,無欲則剛,無爭則善,要不斷凈化心靈,凡事都要注意形象,凡事都要講究境界。二是要善于正確的比較。也就是要選擇正確的參照系。作為黨員干部,確立什么樣的參照系非常重要。如果把參照系放在待遇、實惠上,就會越比心理越不平衡,如果把參照系放在奉獻、創造上,就會越比越有積極性。有的人比地位、比待遇,稍不如意,就牢騷滿腹,消極怠工;有的人只比別人得到的,不看別人付出的,越比越覺得吃虧;還有的人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越比越覺得別人不如自己。這些人就是選錯了參照系,比的結果只能是滿肚子失意,滿肚子不滿足。那么,我們在生活上應該同誰比呢?我看,首先要跟全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如果說,哪位同志硬要同那些大款、大腕比,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定讓大家跟貧困地區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老百姓比,也不夠實事求是。當然,機關也有少數同志家庭生活比較困難,但平均水準確實不算低,這也是應該知足的理由。再就是要跟那些甘于清貧、知足常樂、知恩圖報,一心為黨的優秀典型比。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最根本的在于他們心中有黨的事業做參照系。我們每個同志都應向他們看齊。三是要保持健康的心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態,是黨員干部素質的一個基本方面,也是黨性觀念、覺悟程度和道德修養的綜合反映。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養立黨為公的寬闊胸懷,克服名利得失上的錙銖必較。毛澤東同志當年勸柳亞子先生有一句詩:“牢騷太盛防腸斷。”我們也要注意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整天跟自己和別人過不去。我感到,黨員干部在這方面要做到“四平”:努力做個平凡人,不能老想著出人頭地,坐轎子,聽喇叭;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坐哪把椅子都不舒服;甘于過平淡生活,不能沉迷于酒綠燈紅、應酬往來;專心干好平凡事,不嘩眾取寵,不好高騖遠。概括起來就是: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平常心、干好平凡事、做個平凡人、過平淡生活,自覺堅守思想道德防線、廉潔從業底線、黨紀國法紅線,不斷錘煉黨性修養,加強作風建設,努力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