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奧氏體不銹鋼壓力容器設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奧氏體不銹鋼壓力容器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經常出現焊接過燒、焊接變形、氬弧焊背面氧化等問題。造成這些缺陷的原因與奧氏體不銹鋼金屬成份變化有關(主要是失鉻)。分析奧氏體不銹鋼焊接后金屬成份的變化,確定奧氏體不銹鋼焊接工藝和應采取的工藝措施。
關鍵詞:焊接過燒;加熱;裂紋;失鉻
中圖分類號:TH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95-01
一、奧氏體不銹鋼壓力容器設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不銹鋼壓力容器的數量逐年遞增,體積逐漸增大。但由于在制造過程中,缺乏相應的不銹鋼制造工藝和應采取的必要措施,其產品經常存在較嚴重的制造缺陷。如:焊接過燒;焊接工藝不當產生焊接缺陷;返修后嚴重變形等。這些均和焊接接頭含鉻量有關。分析鉻金屬元素損失過程,有益于提高產品制造質量、降低制造成本。
通過采用X-MET5000型金屬分析儀對多臺不銹鋼產品的母材、管材、熱影響區、熔敷金屬及返修部位等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發現,產品主體材料符合標準要求。部分小直徑管材不符合標準要求。其A、B類焊接接頭在焊接過程中,一般采取了冷卻措施,含鉻量基本上符合要求;D類焊接接頭很少采取冷卻措施,其含鉻量不符合標準要求。E類焊接接頭的含鉻量低于母材。
二、焊材、熔敷金屬成份
采用合格的焊材,經化驗分析,并使用X-MET5000型金屬分析儀對焊接材料進行了檢測。通過檢測可知,焊條、埋弧焊絲和氬弧焊絲均符合標準要求。
三、焊接試件、焊材熔化金屬和熔敷金屬成份
制備焊接試件:制作400×250×10mm×6塊試件。分別采用焊條電弧焊、埋弧焊、氬弧焊進行焊接。分別檢測焊接材料熔化后金屬成份和熔敷金屬成份。其中一塊試件的二分之一加熱700℃左右,冷卻后檢測其金屬成份。
通過檢測,埋弧焊焊絲熔化后含鉻量從原來的20.30%降至18.28%,含鉻量損失了2.02%;埋弧焊焊接后熔敷金屬的含鉻量從焊絲的的20.30%降至17.74%,含鉻量損失了2.56%;焊條熔化后含鉻量從原來的19.61%降至18.29%,含鉻量損失了1.32%;焊條焊接后熔敷金屬的含鉻量從原來的19.61%降至18.99%,含鉻量損失了0.62%;氬弧焊焊絲熔化后含鉻量從原來的19.67%降至18.17%,含鉻量損失了1.50%;氬弧焊焊接后熔敷金屬的含鉻量從焊絲的19.67%降至17.81%,含鉻量損失了1.86%;試件含鉻量18.41%,板材加熱到700度左右冷卻后含鉻量降至16.90%,含鉻量損失了1.51%。
在氬弧焊焊接過程中,采用背面噴水冷卻措施和未采取冷卻兩種焊接方法進行焊接。然后檢測冷卻措施前后的金屬成份,檢測結果見下表1。
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采用背面冷卻措施進行焊接,鉻含量比未采取冷卻措施有明顯提高。
四、不銹鋼壓力容器制造過程中應采取的措施
(一)過燒。
過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所造成:①焊接電流大,輸入線能量高;②焊接過程中,沒有采取冷卻措施,造成失鉻。
控制措施:采取合適的冷卻方式,在保證焊接質量的前提下,宜采用小電流,快速焊接。
(二)變形。
變形主要存在三種形式:①封頭與筒體組焊后變形;②B類焊接接頭收縮變形;③返修變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奧氏體不銹鋼的韌性較大,在局部焊接后的冷卻過程中,形成較大內應力,導致焊縫及周圍區域收縮變形。
控制措施:①采購質量有保證的封頭。控制封頭變形,應采取合理下料工藝。根據封頭的質量、板厚等因素,筒體的外徑應比封頭的外徑略大,然后進行組對焊接。②B類焊接接頭變形,應適當減小坡口角度。正面清理根部時,應盡量減少坡口寬度;③返修變形,缺陷定位應盡量準確,用砂輪打磨缺陷,宜采用氬弧焊進行焊接。
五、總結
根據實驗得出如下結論:奧氏體不銹鋼壓力容器制造廠家在選購原材料時,應把好材料的入廠關。在制造過程中,采用埋弧焊生產效率高,但輸入線能量大,施焊過程中,含鉻量損失也大。采取焊接背面冷卻措施,可減少鉻的損失。采用焊條電弧焊,生產效率較低,但是可焊接復雜部位,是埋弧焊不能代替的;如果采取合理的焊接工藝也能減少含鉻量損失。氬弧焊焊接效率低,不易產生焊接缺陷,經常用于對接接頭的打底焊、C類、D類和E類焊接接頭的焊接;因輸入的線能量小,熱量集中,變形量小,含鉻量損失也小。如果采取焊接背面冷卻及焊后表面冷卻措施,可大大減少含鉻量損失。
參考文獻:
[1]GB24511—2009,《承壓設備不銹鋼鋼板及鋼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2]GB/T14976—2012,《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3]GB/T47010—2010,《承壓設備用不銹鋼和耐熱鋼鍛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4]NB/T 47015—2011,《壓力容器焊接規程》[S], 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5]GB/T 983—1995,《不銹鋼焊條》[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
[6]GB/T17854-1999,《埋弧焊用不銹鋼焊絲和焊劑》[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1999。
[7]YB/T5092-2005,《焊接用不銹鋼焊絲》[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8]凌愛林主編,工程材料及成型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辛永泉,男,1955年出生,河北安新王家寨(鄉)村,駐廠室主任,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檢驗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