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書,看到兩則名人逸事,都和花有關,一則是菊花,一則是牽牛花。
有一天,年輕的蘇軾前去拜訪宰相王安石,正巧王安石出去了,書桌上擺著兩句墨跡未干的詩,顯然是王安石手筆。蘇軾好奇地湊過去觀看,一看不禁啞然失笑。“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黃花即菊花,此花開于深秋,其性屬火,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干枯爛,并不落瓣。說它“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真是有悖常理,這花又不是桃花。蘇軾年輕氣盛,于是提筆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于續詩中暗存譏諷,王安石一代文豪,見識不過爾爾。
王安石回來后,看到蘇軾的續詩,心中很是惱火,這小子,沒見過山,就不知道山的存在,也罷,該讓他去實地考察一番了。不久,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千里迢迢到黃州赴任。重陽節之后幾天,連日大風,蘇東坡與來訪的好友陳季常一道去后花園賞菊花,沒想到菊花棚下滿地是黃燦燦的菊花,枝上全無一朵。看著一地花瓣的菊花,蘇軾不禁大驚失色。這時候他才明白,雖然大多數菊花品種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種的菊花是落的,只不過較稀罕罷了。想到自己給王安石改詩,蘇軾滿面羞愧。
把歷史的書頁輕輕一翻,到了近代,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頗為有趣。
有一天,畫家姚華去齊白石家做客,在案頭見到齊白石剛畫的一幅牽牛花,畫上還題了一句詩:“百本牽牛花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姚華毫不客氣地批評齊白石說:“哪有這么大的花啊!這么夸張,是否有點離譜?”兩人爭執起來。
看到兩個好友爭執,齊白石的夫人在旁邊一笑,說:“別爭了,何不去實地看看,這樣就知道輸贏了?”一語點醒夢中人,于是,齊白石拉著姚華的手一起前往京劇大師梅蘭芳家。到了梅宅,滿院的牽牛花開得十分嬌艷。那朵朵小碗大的花,在明媚的陽光下千姿百態,著實招人喜愛。
事實面前,姚華不得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