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仔隊”特指跟蹤、監視知名人士,從事偷拍、竊聽、翻查垃圾等隱秘行為,以圖窺探名人隱私,轉售給八卦報刊牟利的媒體人。這個詞源自意大利導演費德里柯·費里尼1960年推出的電影《甜蜜生活》。據說從事“狗仔隊”行當的人早在1958年就已出現。而將其“發揚光大”的是英國人和法國人。
精通“十八般武藝”
1969年,澳大利亞報業大王默多克收購當時零售價最低的小報《太陽報》。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財大氣粗,將英國小報傳統的“偷窺功能”發揮到極致,吸引了大量讀者;另一方面積極和政界套近乎,利用他們的影響力為自己的新聞帝國“添磚加瓦”。英國小報上至國內政治、國際新聞熱點,下至社會話題、家長里短,內容之豐富,令人驚訝。
為英國小報提供“彈藥”的是遐邇聞名的英國“狗仔隊”。這些人神通廣大,善于鉆(見縫插針,利用一切漏洞接近目標)、變(變換身份接近目標并隱蔽自己)、熬(為達目的能忍耐一切困難,并不惜長時間連續跟蹤)、盯(一旦粘上便很難甩開)、磨(死纏爛打不達目的絕不罷休)。而且人人精通跟蹤、偷拍、刺探的“十八般武藝”,是上至王室貴族、政治家,下至文體明星望而生畏卻又不敢輕易得罪的厲害角色。
因為《世界新聞報》竊聽案,英國小報和“狗仔隊”一度被千夫所指,幾近黃昏末路,不過眨眼工夫,小報和“狗仔隊”又“復活”了。
逼時政雜志講八卦
2005年以后,法國新一代八卦雜志粉墨登場,每三人就有一人閱讀。它們的興起,導致一些原本的時政雜志或綜合雜志轉行走“八卦”路線,法國“狗仔隊”開始更大膽地追蹤政治名流。
薩科齊婚姻破裂、薩科齊和布呂尼約會,都是“狗仔隊”盤子里的菜,他們追蹤薩科齊和布呂尼戀情一直追到埃及、以色列,甚至偷拍他們在巴黎迪斯尼樂園約會,在麥當勞用餐。
2012年夏,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在法國度假,凱特被“狗仔隊”抓拍,隨后法國銷量第一的“時尚雜志”Closer刊出5頁包括凱特無上裝的照片,雜志因此“火”了一把。
今年1月10日,Closer依靠“狗仔隊”曝光了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明星朱莉·加耶的緋聞,這起緋聞導致奧朗德和女友瓦萊麗分手。
一切由市場決定
“狗仔隊”其實早已經成為好萊塢明星產業中的重要一環,他們與窺探明星隱私的各種街頭小報配合得天衣無縫。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額經濟利益,讓“狗仔隊”奮不顧身。如果上世紀60年代拍到一張明星逛街的照片,可以拿到5~400美元的報酬,那么前幾年如果拿出安吉麗娜·朱莉親生女兒的第一張照片,就值400萬美元了。
一般人將“狗仔隊”稱為記者,實際上他們絕大多數是自由身份,通常自尋線索、自費跟蹤,一旦獲得“猛料”,便會向有合作關系的八卦雜志漏風、兜售,待價而沽。這樣做的原因是媒體希望借此“撇清”與偷拍者的關系,盡可能回避一些法律訴訟糾紛;而“狗仔隊”個中高手希望“猛料賣高價”,不愿因一紙雇傭合同,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
立法限制“狗仔隊”
美國“狗仔隊”把長期蹲守、遠距離偷拍、跟蹤、圍追堵截等手段用到了極致,不惜侵犯個人隱私,特別對名人的家人和孩子感興趣,干擾了他們的正常生活。為此,許多州從法律層面加強對“狗仔隊”的約束。在好萊塢明星云集的美國加州,率先通過了限制“狗仔隊”工作方式的法規,攝影師不得透過門窗拍臥室,不得在餐館竊聽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