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建筑業的壯大。居住區建設地下車庫是當今社會所面臨的一大課題,所以,對于地下車庫的設計技術在不斷發展,本文將從居住區地下車庫的如何設計這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居住區;地下車庫;設計
一、前言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地下車庫設計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但是在技術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以后的日子中,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努力,在地下車庫的設計中會有更大的突破。
二、居住區地下車庫的特點及問題
由于居住區內地面可供停車的空間有限,為避免私家車擠占室外公共空間,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同時也為了給居民創造更多的綠化空間,建設大規模地下車庫勢必成為首選。這種地下車庫空間特征不明確,在使用中存在以下問題:空間幽閉、缺乏可識別性、視線不夠暢通、缺乏人際交流等。因地下車庫處于地下,受到的限制因素較多,大多數情況不便于開窗,內部空間沒有自然光線,只能依靠有限的人工照明,不可避免地會比較幽暗、封閉。調查發現,大多數居住區住宅單元采用剪力墻結構。在進行地下車庫結構設計時,為節約成本,避免出現結構轉換層,最常見的做法是直接將住宅的剪力墻延伸至地下車庫層。因剪力墻的布置在形式上很不規則,導致其對應到車庫層的空間形態也不完整,經常會產生一些死角空間。這些空間對居民的視線造成一定的遮擋,容易為犯罪份子提供藏匿之處,危險性極大。地下車庫屬于居住區中特殊的公共空間。受其內部環境及功能單一等特征的影響,居民之間很難停留下來形成交流,鄰里關系淡漠。
三、地下車庫的“人性化”設計
地下車庫設計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改善地下車庫內的景觀環境。
利用自然通風采光的具體措施:a.將地下一層整體抬高,使一層樓面比室外地面高1.1m~1.5m,而沿地下室外墻設計成排高側窗;b.可結合小區室外景觀設計將室外地面局部下沉并將地下坡道的兩側墻敞開,形成下沉庭院式景觀,并在地下車庫內設置觀景電梯,方便進入地下車庫的車主停車后通過庭院處的垂直電梯直達地面。這樣不但解決地下車庫采光通風的問題,還可通過開敞設計使室內外空間貫通相連擴大空間感,實現以人為本,創造清新自然,充滿人性化的交往空間,便于人與環境的交流、室內外空間的交流;形成一個處處都洋溢著自然氣息的人居環境;c.沿地下車庫內的車道上方設計采光天窗,引導地面上自然光和空氣進入地下室,形成地下陽光車庫。在地下車庫內可透過天窗欣賞到外部景觀。
2、改善地下車庫的物理環境。
行駛在地下車庫內的汽車排放出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廢氣,如顆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當廢氣分量不足時,造成大量廢氣在車庫內蓄積,易使人產生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因此《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對此要求:汽車庫內當采用天然采光,其停車空間天然采光系數不宜小于0.5%或其窗地面積比宜大于1∶15,且該規范也對汽車庫的通風做如下規定:地下汽車庫宜設置獨立的送風、排風系統。其風量應按允許的廢氣標準量計算,且換氣次數每小時不應小于6次。但目前許多地下車庫在運行管理時,每小時的機械換氣次數常常不能滿足此要求,使車庫內的廢氣濃度無法通過機械通風系統進行有效地稀釋達到稀釋廢氣標準,給車庫的使用者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利影響。由此可見改善地下車庫的物理環境尤其重要。
3、地下車庫的停車設計。
根據《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要求,設計汽車庫時柱網尺寸一般為5.4m~7.8m(應視柱子斷面而定),地下車庫的層高則可根據地下停車的空間大小,車庫安全凈高取2.3m~2.5m為宜。住宅小區的地下汽車庫的設計一般采用坡道式汽車庫并以垂直式停車為主。坡道式汽車庫坡道設計時應使其坡道系統在每層樓面上周轉通車道暢通,形成上、下行連續不斷的通路,并應防止上、下行車交叉。在滿足防火分區的前提下,減少磚墻的空間分隔,使行車者行車視野較為通透,減少壓抑感。
4、合理設置地下車庫的出入口。
為了在高峰期便捷有效地疏散地下機動車,又滿足目前市政交通主管部門提出的市政道路接口問題。依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的要求:停車數大于100輛的地下停車庫,當采用錯層或斜樓板式且車道、坡道為雙車道時,其首層或地下一層至室外的汽車疏散出口不應少于兩個,汽車庫內的其他樓層汽車疏散坡道可設一個。設計時除滿足規范要求外,地下車庫的主入口位置應設于城市次干道上,而出入口的位置應遠離小區居民的步行主入口以減少車行對居民的影響。根據規范規定汽車庫庫址的車輛出入口,距離城市道路的規劃紅線不應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邊線內2m處作視點的120°范圍內至邊線外7.5m以上不應有遮擋視線障礙物,并在車庫出口上方應設有明顯的禁行標志;標出限高標識及限高高度等。總之,無論地下車庫停車數的多少,汽車坡道出入口的位置均應充分利用與外圍城市道路聯系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保證高峰期地下汽車的快速疏散并減少對住宅區居民的干擾。其次設計時還應考慮讓進入地下車庫的車主通過智能化的引導牌便捷地駛入居住樓的地下停車區域。停車后通過易于識別的人行專用通道,經智能卡檢測后,進入寬敞明亮的地下電梯廳乘電梯回家,也可讓進入地下車庫的車主停車后通過花園處的垂直電梯或室外樓梯進入地面景觀中庭后步入首層電梯廳回家。
5、地下車庫的安全管理。
小區車輛管理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地面臨時停車及地下車庫停車的有效管理。具體設計體現在:機動車出入口與停放的智能化汽車庫的管理系統:針對住宅小區車輛入庫時采用遠距離讀卡,實現不停車出入車庫,提高出入口處的通行速度。通過在地下車庫坡道、出入口及庫內設置停車區位的電子引導牌等出入口控制管理,快捷、高效地引導汽車入庫就位,尤其是對夜間停車者。此外還有視頻安防監控和智能化配電系統設置,分別監視、控制相應區域,PC控制終端可以統一管理圖像檔案,實現車輛、人員出入管理、引導、收費、安全監控自動化。
四、豎向設計
地下汽車庫垂直方向的設計主要受車庫凈高要求、上部覆土厚度及坡道設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室內凈高主要由停車及行車空間尺寸高度及設備管線尺寸高度等因素決定,依據選定的車型,停放小型汽車層高定為3.6m 較為適宜,中型汽車的層高則為3.9m。庫頂局部覆土的厚度一方面與綠化有關,如種植灌木要求不小于30cm,若種植大型喬木則要求100 cm 以上,另一方面還與是否有設備管線穿過有關。在基本確定了汽車庫的剖面后,還要注意庫頂綠化是否同周圍環境相協調,是否影響上部高層建筑的使用,車庫的坡道布置能否滿足規范關于最大坡度的要求以及同周圍的道路能否很好地銜接等問題。附建式地下車庫尤其要注意車庫的基礎埋深同周邊建筑的基礎會不會產生沖突。若不符要求,可通過調節車庫地坪標高、車庫凈高、更換結構形式等多種方式加以調整。層高對地下車庫的埋深和經濟造價有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到通風、采光、防火等諸多因素。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居住區地下車庫的設計這個方面而言,地下車庫設計和發展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提供的了很多便利條件,但是在設計涉及質量的問題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經過科學家不斷的努力,肯定會為社會經濟發展更上一層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童林旭 地下汽車庫建筑設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6年
[2]劉從儒 地下停車場庫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4年
[3]張昌權 地下車庫的規劃與設計 地下空間 1986年
[4]孫思奇 王傳佑 居住區地下車庫與人防工程安全 住宅科技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