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消費的角度討論了室內設計的產生背景,并論述了作為消費品的室內設計具有消費過程的特殊性,并且受消費主體——消費者的影響下,室內設計呈現出的特點。最后提出了對于消費模式下的室內設計發展思考。
【關鍵詞】室內設計;消費心理
一、 欲望消費下室內設計發展的必然性
當今社會消費文化極大發展。其必然性源于人類不斷膨脹的欲望本質。人的欲望總是隨著前一個需求的滿足,而產生新的需求,永遠無法徹底滿足。消費產品的多樣性正是人類需求多樣性的直接體現。
室內設計正是這個大消費背景下的產物?,F如今,室內設計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多方面,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多樣性需求。單看人們對于房子的欲望,由最初的能夠遮風避雨到后來的顯示財富地位再到現在的舒適、奢華、個性化,這種轉變的內在推動力是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轉變。因此對于各類室內空間而言,設計師和使用者為其所附加的精神價值遠遠大于了它實際的使用價值。設計師針對不同的空間需求使用不同的空間語言來營造氣氛,為顧客提供多種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通過氣氛的烘托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因此室內設計不單單是解決功能與形式的問題,它被認為是解決功能、開拓新市場、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變革及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手段。
二、 作為消費品的室內設計
1.室內設計的特殊性
室內設計生產的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其生產和消費的過程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其一,它的消費價值具有一次性。設計師為消費者所做的設計服務是有針對性的,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把使用功能、文化背景、使用者等等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最終提供一個最大限度符合各種條件的設計作品。在這種條件限定下所形成的設計作品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甚至是唯一性,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發生改變,都會導致設計結果的變化。
其二,室內設計作品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消費的是一個整體的環境,是設計師提供的文化價值——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
其三,這種設計過程是一種“定制”消費,是設計師與消費者反復溝通后由設計師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假想的結果,這種消費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在溝通的過程中,消費者的個人偏好對于其消費的結果也具有極大的指向性。
2.室內設計中的廣告效應
室內設計作為一種消費品,其發展必然無法擺脫與對消費行為具有極大促進作用的廣告的關系。
廣告作為一種促銷手段,對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產生了不可抗拒的影響力。美國人格林沃爾德在1973年出版的《現代經濟詞典》一書中,對“廣告”一詞作了如下解釋:“廣告是為了達到增加銷售額這一最終目的而向私人消費者、廠商或政府提供有關特定商品、勞務或機會等消息的一種方法。它傳播關于商品和勞務的消息,向人們說明它們是些什么東西,有何用途,在何處購買以及價格多少等細節?!庇纱丝梢?,“廣告是一種說服性的武器?!?廣告通過揣摩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來說服消費者對其所推出的產品產生消費行為。它不僅對廣告主有利,而且對目標對象也有好處,它可使用戶和消費者得到有用的信息。
在室內設計中,設計師同樣會通過廣告的手段來促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比如在新樓盤建成開始出售的時候,房地產商總要先推出幾款不同風格的樣板間,此時,樣板間作為一種廣告語言出現,它所呈現的是一種帶有“舒適”、“享受”等標簽的生活狀態。通過售樓員帶領消費者在其中親身體驗之后,使得消費者對于此種生活狀態產生認同,便產生了購買行為。
3.消費者心理對于室內設計的影響
在室內設計中,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可以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這種隨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夠引發對某類商品或某種風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趨勢。比如前段時期公眾及其推崇的現代簡約風格,大家甚至都不了解什么是現代簡約,就對設計師提出這樣的設計要求。而設計師抓住消費者這種跟風心理,推出各種掛著“現代簡約”標簽的設計產品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由此產生的消費往往缺少理性的思考。
其二,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總是對那些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事物產生好奇,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人們更加希望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具有獨一性。因此,設計師會想出各種新奇的點子應用在設計中,這種設計作品極具個性化的色彩,也可以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
其三,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消費者受攀比心理的影響,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不斷更新換代,追逐奢侈和潮流。此時,室內設計如同其他的設計產品一樣,被賦予了文化精神的同時,也成為一種炫耀的手段。攀比導致了更新換代頻繁,對于資源的消耗快速而無效,這種消費心理是不健康的。其中,依靠沒有緣由的大量使用昂貴稀有材料來提高空間價值的手段是極其惡劣的一種炫耀方式。
其四,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很多消費者在確定設計意圖之后,對設計單位、設計作品進行選擇的時候,往往要考慮很多因素:價格是否實惠,質量好不好,服務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齊全,操作是否簡便,等等。這種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設計的消費方式是一種相對理智的消費,對于減少設計資源的消耗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 、由消費引起的“快消耗”
消費文化的極大發展也使得室內設計出現了快速淘汰、更新換代頻率越來越快的現象,這種快速的更新使得資源消耗速度加快,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究其原因之后發現,這種更新換代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無法避免的。
首先,對于同一室內空間,使用功能的改換使得原有的布局不能適應新的功能需求,這是導致室內設計裝修不斷更換的主要原因。比如原本一個服裝商店需要改為一個餐飲空間,其原有的空間必然無法滿足餐廳的需求,于是必然導致對這個空間進行重新設計裝修,以滿足新的使用需求。
其次,即使是出于同樣用途,主人改換也會導致空間的更新。這種風氣中國社會自古就有,在改朝換代之時,新一代的君王從來都要把前一個朝代君王的房屋毀掉重建,以樹立自己新的統治權及地位。再加上主人個人喜好的不同對于室內空間的面貌也會造成風格的改換。
第三,室內設計的流行趨勢就像服裝發布會一樣更新頻繁,引發人們對于現狀的不滿,產生改變的想法,從而跟隨潮流。由于社會時尚是不斷變化的,室內設計師原來的創作思想和他提供的文化價值,在更新、改造的過程中,被新的時尚所取代,而新的時尚不會重復以往的老路。
最后,室內裝飾材料的使用短命也直接導致了室內空間設計的短命。加上國內的設計施工精細化不夠,一個室內設計作品在完成后,多則七八年,少則三五年,就開始出現質量問題,不得不進行再設計。
以上諸多因素作用在一起,構成了室內設計空間短命的現象出現。當前,“輕裝修、重裝飾”的室內設計風氣已經成為主流,使用軟裝飾這種更換方便并且能夠進行二次利用的裝飾設計手法來進行室內布置是如今受人推崇的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此外,作為設計師,我們應該向大眾宣傳可持續的設計觀,嘗試通過二次利用等設計手法,在設計的過程中,追求動用最少的資源完成最有利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崔笑聲;消費文化時代的室內設計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2] 侯海鷗;基于消費心理下的中國住宅室內設計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2年
[3]李輝;西方馬克思主義消費文化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作者簡介:白蘭(1988年12月-)女,漢族,籍貫河北省石家莊市,2007-2014年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居住空間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