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發展到今天已成為業內外人士爭論的焦點,因為高層建筑在施工建造過程中的確消耗大量的資源和材料,在運行過程中也耗費大量的能源并排出大量的廢棄物,從節能的角度存在較大的弊端。因此,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已然成為現代高層建筑設計的一種潮流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理念;設計
1.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標準
綠色建筑應尊重自然、保護生態、與自然協調發展,盡可能減少人工環境對自然生態平衡的負面影響。綠色建筑要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綠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復使用的環保型綠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清潔能源。加強綠化,改善環境。綠色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要求建筑空間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綜合性,使用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
2.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工作優化的意義
2.1改善用戶的居住環境,增強用戶的綠色意識
通過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工作優化,讓用戶更親身體驗到生態建筑與傳統建筑的區別。綠色生態建筑讓用戶仿佛置身于既原始又帶有高科技的環境中,大大提高了用戶的居住滿足感和舒適感。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優化中的多重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也可以影響到用戶日常生活中對物品的重復綜合使用,進而讓人們養成了良好的綠色意識。
2.2推動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能源危機不是杞人憂天,它逐漸成為現實,尋找新的能源迫在眉睫。新事物只有在實踐中得到利用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進而得到推廣和廣泛使用。隨著綠色生態建筑的開展,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工作優化中,新能源的配置成為優化重要內容,那么新能源必然會在生態建筑優化中得以充分的使用,在使用新能源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的實驗,不斷地論證,不斷地完善,到底哪種能源怎么配置才最適合生態建筑。這在一定意義上是促進了對新能源的開發,促進了新能源的發展。
3.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原則
3.1節約能源
綠色生態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節能原則,也就是節約能源、資源,無害化、無污染、可循環。建筑材料使用應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資源,同時還要嚴格做到建材的無害化(無污染,無輻射)。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要求利用各種手段來創造―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實現向自然索取與回報的平衡,構建―個和諧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環境。
3.2生態和諧
建設綠色生態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態和諧。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邊的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各種物體之間的共生共榮,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些都可以通過植被的多樣性、自然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化學污染的降低來體現,從而達到營造建筑周邊的環境質量的要求。
3.3設計科學,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應當是設計的根本原則。這是因為,人是社會的主體,追求高效節約決不能以降低生活質量,犧牲人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在以往設計的―些太陽能建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服務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其室內熱舒適度較低,沒有認真做到合理設計和以人為本。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這種低標準的“綠色生態”建筑很難再有所發展,也必將被社會所淘汰。從另外―個層面來講,這與國家宏觀要求也是相符的。
3.4從實際出發,不照搬盲從
綠色生態建筑應該著重強調的是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能照搬盲從。我國的綠色生態住宅設計存在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很多設計者喜歡照搬西方的現成設計,認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發達國家與我國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也應該講究地域性特點。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及其他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
3.5強調整體性設計
建筑設計應強調“整體設計”思想,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渭的先進生態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個局部而不顧整體。
4.綠色生態建筑理念在設計中如何體現
4.1規劃的前瞻性
在進行建筑的設計時,思想中就要存在著綠色生態的理念,要根據當地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選擇選擇適宜的建筑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同時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建筑布局,在達到建筑要求的同時盡量減少對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影響,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貌,這是建筑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現代的建筑師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4.2水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
水是最寶貴的生命資源,在建筑的設計中經常會出現破壞植被的現象,而這是不符合綠色生態建筑理念的,在建筑設計中應該盡量的減少對植被的影響,盡量的利用現代的科技提高對水的利用率。在建筑物內部也要做到節約用水,可以通過節水器具的選擇來實現。
4.3靈活設計的方向
通過標準規劃和適于加熱、通風、空調系統、動力及通信系統的靈活基礎設施建設將對未來需求的靈活可變的設計融入發展之中。建筑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到其擴展慈寧宮,這也是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的一種有效措施。這就要求在設計的時候材料的選擇要謹小慎微,要避免使用一些改造困難的材料,促進建筑的維修性與更換性,提高建筑的維護功能。
4.4大自然是建筑最好的伙伴
綠色生態建筑自然離不開自然,因此,在進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利用自然地優勢,使建筑盡量的親近自然,讓自然改進室內的環境質量,利用自然地景觀來提升室內環境的舒適度,改善空氣的質量,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來改善建筑物內的熱環境和空氣質量,盡量降低一些現代化電氣的使用,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4.5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國的能源消耗仍以不可再生資源為主,這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中,可再生資源是最佳的選擇,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充分利用太陽能等自然資源,并且不斷地尋求新的綠色能源的機會。
4.6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廢物利用率
目前,全球都在面臨著污染指數的上升,環境的污染,氣候變暖,能源緊缺的現狀,而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加快,能耗不斷地提高,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不斷的增多。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在設計之初,就會針對這一現象提出廢棄物的利用與管理手段,在建筑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善環境質量。
4.7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和使用
傳統的技術與材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已經無法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新材料的不斷開發,新技術的不斷創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近幾年,建筑節能材料的發明,采光技術的發展,新型的建筑產品的應用,改善環境質量的技術的提高,都提高了建筑的質量,改善了建筑的環境,例如利用節能環保的新型墻體材料,來改善墻體的熱工性能,運用新型的玻璃產品,來改善室內的光環境和熱環境,降低噪音的滲入量,利用薄膜結構和殼體結構來豐富建筑物的整體形式等等。
5.結語
總之,能源問題的出現給“綠色生態建筑”帶來發展契機,在進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工作優化中把握尊重自然、合理使用新能源并注重建筑的多重使用功能的原則,注意嚴格控制建筑成本和做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生態建筑的優化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自覺形成“綠色意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能源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莊.建筑智能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12.02
[2]徐匯海.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與綠色建筑設計、建造、評估體系、建材綠色化及相關標準規范實務全書.2012.
[3]徐匯海.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