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都在不斷地加強房屋建設,建筑工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與此同時,建筑屋面的防水問題成為了人們首要關注的焦點之一。如果沒有改善建筑屋面的防水措施,就會直接導致屋面的滲漏問題,給建筑物本身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會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本研究將以建筑屋面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滲漏的原因,并且找出有效的對策來解決屋面滲漏的問題。
【關鍵詞】屋面滲漏;原因;對策
0.引言
屋面滲漏、外墻滲漏、廚房漏、衛生間漏,這些都是居民投訴最多的問題。不管是在我國的南方還是北方,建筑屋面的防水問題在保證建筑的質量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從古至今,我國一直都在探討建筑防水問題,但始終沒有使這一難題得到根本的解決,主要原因是因為假冒偽劣產品的充斥,建筑施工單位的偷工減料,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不規范操作等。為了能更好的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解決建筑屋面滲漏這一難題迫在眉睫。
1.建筑屋面滲漏的原因
1.1 材料方面的原因
屋面防水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是否發生屋面滲漏現象。從目前我國的建筑材料市場上來看,防水材料的品種多,規格也參差不齊,材料的質量也各有差異,這使得防水材料市場呈現出一片混亂的局面,這給許多的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可乘之機,很多材料以次充好,質量根本不符合國家建筑材料的標準。除此之外,防水材料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加上營銷員夸大防水材料的功能作用,使施工人員難以準確把握材料的真實性能,導致施工所用的防水材料質量不符合國家建筑標準,質量不過關引起建筑屋面的防水性較差,從而出現滲漏現象。
1.2 設計方面的原因
在建筑的設計方面,國家并沒有規范建筑屋面的防水設計工程,這使得設計者不太明確如何進行防水設計、有什么具體的技術要求、采用哪種防水材料等細節。設計者無法根據防水材料的性能、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等進行合理有效的建筑設計,導致有的建筑屋面的剛度差異較大,屋面發生變形或者位移,引起屋面裂縫的出現,滲漏問題隨即出現了[1]。另外,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沒有詳細介紹屋面節點構造的做法或者對屋面節點的設計不合理,比如磚條因受到風吹日曬而變形腐爛,節點遭到破壞,由此而引起了建筑屋面的滲漏現象。
2.建筑屋面滲漏的解決對策
2.1 嚴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質量
隨著我國建筑材料市場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施工人員在選擇建筑材料的時候一定要與時俱進,不能總是因循守舊采用陳舊的施工材料,要根據不同的建筑物來選擇不同的材料,特別是防水材料。目前我國材料市場上出現的JSA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SPU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等,這些都是防水性能比較好的材料[2]。建筑施工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建筑物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施工材料,從而有效的解決建筑屋面的滲漏問題。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所用到的防水材料大多都是卷材、密封材料、涂料、鋼板防水材料和瓦類等等,對于這些材料的質量必須要嚴格把控,比如對卷材的質量要求,外觀上不能有空洞、疙瘩、裂口、雜質等,同時還必須要有配套的粘結劑;防水涂料必須要有良好的低溫柔性和拉伸強度,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延伸率和黏結強度。在選用這些材料的時候要選擇外觀無破裂、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材料。只有施工材料的質量過硬,才能從根源上阻止建筑屋面的滲漏現象發生。
2.2 規范施工操作過程
建筑物的施工過程在房屋建筑中起到關鍵作用,施工是否按流程操作會直接影響到建筑物質量的好壞。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各方面的條件準備,比如施工人員要認真審查設計圖紙,確定各項檢驗項目,選購好相關的材料,確定配套材料的齊全等。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擺正卷材的鋪設,長度、寬度都要適中,接縫的地方要有較強的密封性,鋪設完畢后,卷材的整體表面光滑平整、沒有翹邊、褶皺、移位等現象,并且也要達到標準的厚度[3];混凝土剛性防水層必須要在建筑物沉降穩定之后才能鋪設,對剛性防水層分格處的剪切要用10到20厘米間距的雙向鋼筋網片,剪切的時候還要保證保護層的厚度不能小于一厘米,完工之后要保證7天以上的養護時間。總之施工過程是建筑工程項目里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說材料質量的選擇是保證建筑物質量的基礎前提,那么施工過程就是確保建筑物質量過關的關鍵。由此看來,規范建筑屋面的施工操作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3.結語
目前建筑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建筑屋面的滲漏問題,這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建筑屋面出現滲漏,不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檢查和修補,而且還對人們的居住生活造成威脅,給建筑公司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建筑屋面滲漏問題,嚴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質量,確保施工操作的規范化,找出屋面滲漏的原因所在,根據這些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解決,避免建筑屋面滲漏現象的發生,真正的造福于民。
【參考文獻】
[1]楊長勤,何濤.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存在的質量問題及預防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3,55(09).
[2]段洪勝.淺談屋面防水滲漏常見問題的防治方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65(08).
[3]吳海勝,闞明,張勝潭.高層建筑基礎構造防水底板設計[J].建筑結構學報,20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