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田力 徐大海 郄紅偉 沈延斌 楊士偉
發揮科研院所作用服務天津科技需求的研究
◎文/張田力 徐大海 郄紅偉 沈延斌 楊士偉
科研院所是國家創新體系中最活躍的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類型的科研院所服務區域科技發展的具體內容,并對天津市科技發展現狀和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充分發揮技術研發、服務中介和戰略咨詢類科研院所的作用,更好服務天津市科技發展需求的建議。
科研院所;對接服務;科技現狀;發展需求
目前,天津市聚集了一批專業化水平較高、服務層次和水平較好的科研院所,涉及技術研發、中介服務、戰略咨詢等領域,支撐和引領了天津市科技發展的方向和脈搏。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提升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探索研究推動各類科研院所服務天津市科技發展需求、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現路徑就變得尤為重要。
作為國家創新體系中最活躍的因素,科研院所一直是國民經濟中具有明顯知識密集特征的服務業部門,在服務科技需求、促進科技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所涉及的科研院所涵蓋所有與科學研究、試驗發展、科技服務等有關的,以及推動科學技術知識的產生、傳播和應用的科研院所,包括科學院、研究院(所)、監測中心等主體。
(一)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性知識服務
科研院所擁有數據庫、實驗室、標準化機構、檢測中心、專有技術平合等大量科技資源,其自身可進行基礎性研究、應用開發等知識創造和生產過程,從而獲得相關新知識或技術成果,并可將此類研究創新成果通過成果轉化平臺、中介服務載體等面向社會實現開放共享。同時,科研院所尤其是公益性科研院所還可向企業、大學等開展獨創性研究的機構提供相關的輔助性知識服務,從而實現區域內創新知識的全面利用和共享,促進科技創新和發展。
(二)產品開發、試驗發展中技術服務
針對產品開發、試驗發展、工藝革新、成果產業化、大規模生產以及銷售和售后服務等產業鏈關鍵過程環節,科研院所可以利用自身在技術研發和知識綜合集成運用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提供相關技術或產品研發服務,幫助企業進行產品設計與開發,為客戶提供總承包、總集成和交鑰匙工程設計服務,以及其他包括檢驗檢測、標準制定與實施、市場調研、技術論證、定型設計、中試放大等相關技術服務。
(三)知識傳播、技術推廣等中介服務
為促進創新知識、技術成果等得到更好的推廣和應用,面向企業、科技人才等對象,科研院所通過利用科研設施、場所等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開展知識擴散、傳播的服務,讓科技進步惠及廣大公眾,具體內容包括科學普及、人才教育與培養、技術咨詢、技術中介、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等服務。
(四)管理決策、戰略研究等咨詢服務
面向政府部門、大學、企業或科研院所等機構,科研院所可提供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的咨詢服務,主要包括管理咨詢、決策咨詢、競爭情報、戰略研究、技術預見、行業報告、發展規劃、可行性報告、對策建議等服務內容,可作為單獨的咨詢活動或項目,也可作為其他類別服務的附帶內容,但都是為了促進科技成果研究和應用轉化,服務科技發展需求,滿足各個主體資源的個性化或差異化需求,使技術創新、產品生產、產業發展等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鏈條更加順暢和有效。
近年來,天津市圍繞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快構筑自主創新高地,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到2013年,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連續十二年位居全國第三位,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增長到2.8%,全市科技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以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為關鍵點
天津市充分發揮區域環境和科技優勢,以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為科技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加大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等創新資源的引進和聚集力度,注重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等創新主體,部署實施了一批科技創新專項和自主創新產業化項目,取得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創新性成果。目前,在組合數學、蛋白質組學、抗腫瘤疫苗、分布式發電微網系統、新型鋰電池、轉基因和分子育種等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保持全國領先;電動汽車、3D打印、大數據、抗癌、高端醫療器械等科技專項和示范工程加快推進,開發出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新型載藥支架、大面積超順排碳納米管薄膜、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大型萬能H鋼生產線成套設備等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產品;推動實施中藥現代化、制造業信息化、節能減排等科技工程,促進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高新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推廣應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創新型人才,2013年新增國家級院所產業化基地、科研機構19家,累計達到近百家;在津兩院院士37名,聚集國家“千人計劃”人才94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3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達到33名,國家優秀創新群體和團隊達到30個。全市有效專利達到6.9萬件,專利申請達到6.1萬件,專利授權達到2.5萬件,分別增長31%、46.8%和24.3%;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增長20%;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科技論文2萬篇,增長15%。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二)以服務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抓手
自2010年天津市啟動實施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工作以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均向中小企業傾斜,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支撐發展,成果轉化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公共平臺服務發展,創新項目、資金經費、人才隊伍、金融政策等利好條件保障發展,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型成果加快向企業轉化利用,并向企業提供信息查詢、技術創新、質量檢測、法規標準、管理咨詢、創業輔導、市場開拓、人員培訓、設備共享等服務,促使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截至2014年11月,全市累計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60205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942家,比2010年增加4.8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2942家,比2010年增加22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市企業總數比重從2010年的9%提高到24%以上,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3%提高到近40%。
(三)以構建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為支撐
圍繞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天津市深化與科技部、中科院等國家部委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的建設,增強應用轉化和創新服務能力,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近幾年,引進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光電研究院、中國直升機研究所、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等多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和一批國家創新人才、創新團隊和高成長性企業,建成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天津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和研發轉化基地。各類創新和服務平臺聚集發展,2013年新增國家鋰離子動力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家國家級工程中心,累計達到35個,市級工程中心78個;累計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重點實驗室)5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10個,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國家級孵化器和生產力促進中心29個,經認定的市級孵化器和生產力促進中心達到300余個,科技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2013年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05億元,增長約14.3%。建成或完善了大型科研儀器協作共用網、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網、科技發展戰略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對接平臺和服務載體,實現了110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全市660臺套大型科研儀器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建成8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促進企業累計承接轉化科技成果近2萬項。
(四)以完善科技發展政策和環境為保障
依托一批專業的情報研究、戰略咨詢類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天津市不斷完善科技發展政策環境,制定出臺了涉及技術創新、企業發展、成果轉化、資源共享、開放合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天津市科技發展戰略智庫,整合科技部、南開大學、信息所等科技戰略研究專家資源,為戰略發展規劃、企業成長機制等提供有力支撐。實施了一大批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2013年在研項目共計361項,新增101項,涉及民生科技、區域創新、科技金融、美麗天津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等眾多領域,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多門類、多學科知識,為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提供支撐。此外,天津市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技術推廣等活動。全市已認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達93家。2013年全市組織科普講座3萬場,各種科普展覽9000次,開展科普競賽5000次。
盡管天津市科技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天津市科技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社會事業進步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強化。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關鍵核心技術還不多;產學研用合作還不夠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還不快;科技投融資體系還不健全,創新服務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社會領域的科技進步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發展的基礎能力還較為薄弱。從天津市科技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天津市科技發展離不開科研院所的全力支撐和充分保障,故應發揮各類科研院所的功能作用,不斷滿足天津市科技發展需求。
(一)技術研發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從縱向上看,近幾年天津市通過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完善創新服務體系等手段,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和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橫向上與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相比,天津市在引進和匯聚創新資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院市、部市和國際合作等方面仍存在較大不足,面臨高端創新型人才不足和流失嚴重、創新性資源和成果共享程度不高、高精尖技術的創新性成果不多等問題,制約了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可持續提升。因此,科研院所作為最具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創新主體之一,急需進一步加強科研院所尤其是國家級大院大所科技資源的聚集力度,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其自身發展能力,支持其參與到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中去,并鼓勵其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加強國際間聯合研發合作、開放共享科技創新資源等,從而不斷提升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二)產學研用合作機制有待建立
目前,由于信息對接溝通不暢、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利益分配機制、企業資金不足、政策法規不到位等原因,天津市尚未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創新發展合作機制。一方面,使天津市科研院所、高校的技術創新成果市場導向不明確,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較慢,甚至無法實現成果轉化,造成成果擱置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對于缺乏原始創新能力的企業,其無法或無力承擔最新、最需要的創新性成果,不能實現產品的升級改造和更新換代,不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就不利于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因此,應結合天津市科技創新發展實際,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發揮科研院所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其與高校、企業按照市場機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促進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有待健全
完善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對于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新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天津市面臨科技投融資體系不健全、創新服務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資源共享機制尚不成熟等問題,急需建立健全涉及投融資、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技術轉移、資源共享、人才培訓等功能在內的科技創新和創業服務體系。依托一批重點科研院所和專門性服務機構,加快各類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儀器設備、數據信息等各類創新資源的開放共享,加快面向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建立投資、保險、貸款、融資服務體系,形成集創業、技術、金融、人才、信息、知識產權等服務于一體的全方位綜合服務體系異常迫切。
(四)科技發展政策環境有待完善
盡管天津市較為重視支撐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完善以及相關科技環境的建設,但目前天津市仍面臨政策宣傳引導不到位、戰略性規劃研究可行性不足、科學普及形式亟待豐富、公民科學素質仍需提升等問題,加快建立科技發展政策研究制定和宣傳引導機制,不斷完善全市科技發展氛圍和環境非常迫切。對于科技管理部門而言,亟待通過項目支持、資金配套等途徑加強與管理咨詢、戰略研究類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強對科技發展各環節、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的可行性、戰略性研究,并據此出臺操作性較強、適用性較高的政策措施和規劃文件。并依托具有科學普及、中介服務功能的科研院所加強對科技政策和科技成果的宣傳推廣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媒介加大對科技支撐美麗天津的報道力度,提升全社會對天津市科技發展政策和成果的認知度,加大社會科普力度,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一)技術研發類科研院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擁有技術研發類科研院所180余家。作為全市創新資源最集中、創新能力和水平最高的主體之一,涉及了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農業、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工程勘察與設計、輕工紡織等支撐行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引領了天津市科技與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脈搏。
1.發揮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目前,天津市技術研發型科研院所建立了眾多創新性平臺,豐富的創新資源使天津市聚集了眾多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諸多均處于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天津市要在保障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托科研院所及其聚集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領域,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在研發經費、創新性項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調動其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其為天津市整體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和技術進步服務。如天津市生物醫藥領域聚集了實驗血液學、釋藥技術與藥代動力學等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干細胞、生物防護裝備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可有力支撐全市新藥創制、醫療器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2.實現科研院所與企業發展良性對接
當前,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成為推動天津市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科技工作的核心環節,一切可利用的創新性資源均應向企業傾斜。目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由于資金、人員等限制,創新能力和水平并不高,對創新性成果需求異常迫切。而天津市技術研發型科研院所涉及領域眾多,掌握了先進設備、創新性人才等眾多資源,其創新性成果技術水平先進,諸多成果與天津市企業發展需求相配套,因此,要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實現良性對接,加強院企合作,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天津市急需發展壯大的產業領域,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并根據市場需求實現院所創新成果在企業的轉化產業化。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而且有助于科研院所的創新性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科研成果的價值,增強其資金來源和收入。如天津藥物研究院在新藥創制、化藥研究等領域取得了眾多成果,但由于缺乏轉化能力和基礎,成果只能暫時擱置,影響了醫藥產品上市進程,可通過面向企業開展聯合開發,進行成果買斷、專利許可和銷售提成等轉化途徑,實現創新成果的應用進程。
3.發揮科研院所人才培養和引進職能
創新性人才是支撐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蒲性核鳛橘Y源聚集地,同樣具有培養和引進人才的功能。目前天津市部分科研院所已經具備了施教機構,通過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動站,設立博士、碩士學位培養點等方式實現人才教育和培養的功能。如鐵三院、天辰、水運所、海水淡化所、包測中心、機械工程院、化工院、核工業理化院等多家院所均擁有博士后工作站、流動站,引進和聚集了眾多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此外,如生物醫藥領域的天津工生所在生物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所在醫學電子工程、生物醫學材料等研究方向,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裝備所在生物醫學工程、衛生防疫防護技術與裝備、軍事預防醫學等領域,通過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等進行人才培養,為天津市相關專業聚斂了大量人才。下一步,天津市應依托科研院所施教機構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并建設一批高水平繼續教育基地,爭取進入國家級基地。并依托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選拔優秀人才進行專門培養。實施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培育青年人才后備軍。
(二)服務中介類科研院所
目前,天津市專門從事技術服務中介類的科研院所主要為檢驗檢測機構,而部分技術研發類科研院所的內設技術推廣部門或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也具有技術服務中介的功能。
1.發揮專業檢驗檢測院所服務功能
檢驗檢測是現代產業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產品設計研發、型式定型、標準化、質量管理和質量提升過程中發揮著基礎作用,對提升技術進步和促進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天津市擁有多家專門從事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等服務內容的科研院所,涉及輕工紡織、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地質礦產、海洋工程、計量等領域,除此之外,部分技術研發型院所依托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掌握的先進設備和人力資源也提供相關的檢驗檢測和標準制定、技術咨詢和培訓工作,基本支撐了全市基礎和支柱產業的正常發展。下一步,天津市要進一步整合現有檢驗檢測類科研院所職能,建立高水平的檢驗檢測信息服務平臺,支持院所面向企業提供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和產品出廠的全過程檢驗服務,包括研發、中試、定型等關鍵環節的分析試驗,并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指導和培訓,協助企業降低創新研發風險和生產成本。同時,圍繞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和前瞻性需求,具有相當研究型人才貯備的院所要牽頭組織高校、企業等多方力量開展研發活動,在產業宏觀質量分析和安全預警、標準化技術服務以及幫扶產品質量提升等方面能夠綜合運用檢測、標準信息、計量認證等質監工作手段,推廣先進的共性技術,實現全市產業質量的提升。
2.提升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率
技術推廣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科研成果從創新主體向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經過程。當前,天津市專門化或綜合性的具有技術推廣和轉移功能的科研院所并不多,主要依托技術研發類院所的內設技術推廣部門或建立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載體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但由于院所定向性發展、以滿足自身需求為主、宣傳不到位、缺乏需求對接渠道等原因,其面向其他非轉制型或缺少成果轉化渠道的研發型院所提供的服務并不多,致使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率仍然較低,成果擱置現象仍較為明顯。另一方面,盡管天津市聚集了一批專業化的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如北方技術交易市場、天津市制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天津技術產權交易所等服務載體,但由于缺乏溝通渠道、院所自身管理體制限制等原因雙方有效對接并不頻繁,不利于服務院所的可持續發展。下一步,天津市應充分發揮院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快其面向社會提供成果轉化服務。同時,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對接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科研院所、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引導科研院所與各類服務中介機構進行成果對接和技術交易,實現更多的創新成果向企業聚集,不斷提升全市科技創新成果的利用率。
(三)戰略咨詢類科研院所
戰略咨詢類科研院所主要包括從事情報研究、戰略管理咨詢、文獻服務等內容的院所,也包括天津市科技普及和推廣、信息傳播、環境保護、氣象交通等公益性的科研院所。目前天津市擁有多家從事戰略咨詢和科技普及的科研院所,共同支撐了全市科技事業的發展。
1.為管理部門和企業發展提供支持性服務
戰略研究、決策咨詢等支持性服務能夠為科技部門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發展規劃、實施意見等提供可靠依據,也能為研究領域內企業的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信息情報和輔助指導,進而促進產業發展,是科技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目前,天津市擁有多家綜合性、專業性和服務性功能較強的支持科技發展的戰略研究類科研院所,如天津市科技信息所、天津市科學學所等,涵蓋了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項目評價和監理、科技統計和監測、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科技體制改革等眾多領域,并與天津市科技管理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同時,上述院所也能夠面向企業和社會大眾提供查新檢索、競爭情報、咨詢指導及科學普及、信息文獻等工作,有效支撐了企業等主體的發展需求。下一步,天津市科技管理部門應進一步拓寬與專業的戰略研究院所的合作領域和范圍,加深交流,增強溝通,為院所進行研究開辟渠道,拓寬經費來源,支持申報國家級項目,并為院所與企業的對接交流搭建平臺,掃除障礙。另一方面,院所自身也要積極參與到科技管理部門的日常組織規劃工作中去,全方位了解其發展需求,繼而建言獻策,完善政策體系,并面向企業積極開展競爭情報、咨詢指導等服務性工作。
2.加強科學普及和技術傳播等公益性服務
科學普及是利用各種傳媒方式向社會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和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是建設創新性文明城市、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必要手段,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天津市戰略研究、社會公益型院所及大部分中介服務、技術研發型院所均具備科學普及的功能,通過其內部設立的專業部門實現科學知識和思想的傳播以及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與其他各類科普機構、科協組織等形成全市科普工作和科技發展的良好氛圍。下一步,天津市應進一步發揮科研院所高科技人才密集、科研設施先進的優勢,加強各類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與社會公眾的聯系,動員和組織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多種形式宣傳科技知識,推動有條件的科研院所面向社會開放研究實驗室,通過舉辦講座、組織參觀等多種方式進行科普宣傳教育。
[1]毛偉明.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促進工業轉型升級[J].中國產業論壇,2014(1):12-13.
[2]張玉臺.加強創新驅動,促進大學與科研院所創新成果轉化[J].中國產業論壇,2014(2):22-23.
[3]李健民,李萬,葉繼濤,劉小玲.科研院所增強知識服務能力、促進服務經濟發展的思考[J].中國經濟與管理科學,2009(10):10-15
[4]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教育委員會[M].天津科技統計年鑒,2013.
[5]于麗萍,王玉霞,吳皓瓊等.科研院所自主創新能力現狀及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4(1):152-155.
[6]鐘少華.淺談科研院所如何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J].福建農機,2013(4):34-36.
[7]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科學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ON].2012.
責任編輯:田馬飛
F321
A
1006-1255-(2015)11-0005-06
項目來源:天津市”十三五”科技規劃專項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4ZLZLZF00120)
張田力(1985—),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郵編:300074
徐大海(1981—),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郵編:300074
郄紅偉(1980—),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郵編:300074
沈延斌(1977—),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郵編:300074
楊士偉(1982—),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郵編:3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