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進
四川省廣元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用
——唯讀物《實辯踐證論》法《認矛盾知論新》等常有態感
孟進
四川省廣元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作為必俢課,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因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的看家本領。在省委黨校學習期間,認真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實踐論》《矛盾論》,感受較多,再次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是認識國情、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加能為推動各項工作提供強大思想武器。
對于經濟新常態,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以認識的辯證過程把握與掌握,尤其我們要分析四川在新常態下的具體情況,用新思維應對新情況。
——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專注發展是定力。一方面,把新常態作為思考和謀劃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總依據,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是四川基本省情,保持適當的發展速度,關系到全省的就業、社會穩定等多個層面的問題,所以各地各層面都既要共性,又要注意個性。處理好全面與局部、面與點、特殊與一般等方面的關系。我們目前要不等不靠,要在危中求機,狠抓發展,保持適當發展速度。
——切實轉變抓經濟工作的方式。進入新常態,理念更新、思路和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是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當然,這個過程中,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防止“安于現狀、無所作為”問題,加快對市場培育。在目前市場還未完全培育起來的情況下,應啟動政府和市場雙引擎,發揮政府對轉調結構的體制牽引、政策引導、制度保障等作用,切實解決在新形勢下部分黨員干部怕出事“ 不作為”,動力不夠“不想為”,解決能力欠缺“不能為”,在強大壓力之下“亂作為”等問題。
——堅持以人為本的長遠發展。四川省要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積極實施國家發展大戰略,認真研究參與“一帶一路”等布局,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以多點多極支撐為總攬,以“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為路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規劃各市州、縣區發展重點,進一步優化發展格局、培育競爭優勢、增強發展動力,加快形成以成都為首位城市一馬當先、各市州梯次競相跨越、縣域經濟底部基礎夯實的生動發展格局。要堅持以人為核心加快全面小康建設步伐,以扶貧攻堅為重點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讓全面小康看得見、摸得著、群眾感受得到。
當前,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出現大突破,帶動關鍵技術交叉融和、群體躍進,這些新科技的動力正推動全世界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著深刻變革,也迫使我們加快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堅持企業為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主體市場為導向。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快速提高自我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特別是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和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公共性技術,實現“三個轉變”,即:從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從制造工廠向創新工廠,以政府為主導向市場為主導。
——加大改革力度,破除體制機制的“瓶頸”。
改革現有科技體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在產業方面研究和掌握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真正使四川制造成為四川創造,四川速度成為四川質量,四川產品成為四川品牌。四川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要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全面推進、重點突出、務求實效的硬杠杠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善于抓住重點,立足于激發市場活力,緊緊圍繞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大力推進國資國企、農業農村、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方面改革創新,解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難題。
——強化人才這個創新的根本。要注意培養人才,發展人才,使用人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創新發展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激勵等機制,提高其創新能力。四川省在當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啟用一批新人,使用一大批具有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人才,解決經濟、發展轉軌過程中的難題,繼續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早日實現治蜀興川戰略。
——創建開放性創新系統。尤其是要加強交流合作,在區域之間、國際之間等不同層面推動交流,提升創新能力,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快速形成生產力。
——加強行政審批改革。堅持放管結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大力推行行政審批改革,盡快出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等等。
“舊常態”的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有較大破壞,而“新常態”下必須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四川省要認真貫徹新《環保法》和中央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堅持生產和消費雙管齊下,一方面劃定生態紅線,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經濟,另一方面大力引導城鄉居民樹立健康消費理念,形成綠色消費方式,這個工作任重道遠,也是四川省經濟未來是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同時,由于四川省環境容量太小,一些新興產業根本無法上馬,我們要認真研究、積極應對,特別是要運用經濟、法律及技術等手段,快速建立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有效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