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斌 編輯/靖立坤
資本金結匯管理方式改革政策答疑
文/劉斌 編輯/靖立坤
Q:資本金意愿結匯參與條件是什么?
A:2015年6月1日起,資本金意愿結匯政策已由16個試點區域擴大至全國。國內所有外商投資企業,在經外匯局辦理貨幣出資權益確認或經銀行辦理貨幣出資入賬登記后,均可根據企業實際經營需要在銀行辦理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
Q:外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如何管理?
A:外商投資企業原則上應在銀行開立一一對應的資本項目-結匯待支付賬戶,用于存放意愿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并通過該賬戶辦理各類支付手續。外商投資企業在同一銀行網點開立的同名資本金賬戶、境內資產變現賬戶和境內再投資賬戶可共用一個結匯待支付賬戶。
Q:結匯待支付賬戶的資金是否可以劃轉至同名結匯待支付賬戶?是否可以購匯劃回資本金賬戶?
A:結匯待支付賬戶的資金可以劃轉至同名結匯待支付賬戶,但不得購匯劃回資本金賬戶。
Q:對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的使用有哪些限制?
A: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不得用于企業經營范圍之外或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支出;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不得直接或間接用于證券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用于發放人民幣委托貸款(經營范圍許可的除外)、償還企業間借貸(含為第三方墊款)以及償還已轉貸予第三方的銀行人民幣貸款;除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外,不得用于支付購買非自用房地產的相關費用。
Q:外商投資性企業是否可以通過意愿結匯開展境內股權投資?
A:經營范圍內可以。除原幣劃轉股權投資款外,允許以投資為主要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外商投資性公司、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在其境內所投項目真實、合規的前提下,按實際投資規模將外匯資本金直接結匯或將結匯待支付賬戶中的人民幣資金劃入被投資企業賬戶。
Q:銀行應如何規范資本金管理?
A:銀行應履行“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展業原則,在為外商投資企業辦理資本金對外支付及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支付時,承擔真實性審核責任。在每辦理一筆資金支付時,均應審核前一筆支付證明材料的真實性與合規性。
Q:對于企業因特殊原因暫時無法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的,銀行應如何處理?
A:對于企業確有特殊原因暫時無法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的,銀行可在履行盡職審查義務、確定交易具備真實交易背景的前提下,為企業辦理相關支付,并應于辦理業務當日通過外匯局相關業務系統向外匯局提交特殊事項備案。銀行應在支付完畢后20個工作日內收齊并審核企業補交的相關證明材料,并通過相關業務系統向外匯局報告特殊事項備案業務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補交情況。
Q:以備用金名義使用資本金如何管理?
A:外商投資企業以備用金名義使用資本金,銀行可不要求企業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單一企業每月備用金(含意愿結匯和支付結匯)支付累計金額不得超過等值10萬美元。
Q:資產變現賬戶和境內再投資賬戶資金結匯如何管理?
A:境內機構開立的境內資產變現賬戶和境內再投資賬戶參照資本金賬戶進行管理。境內個人開立的境內資產變現賬戶、境內再投資賬戶以及境內機構和個人開立的境外資產變現賬戶,可憑相關業務登記憑證直接在銀行辦理結匯。
Q:結匯待支付賬戶內的人民幣資金,是否可以購買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如何處理?
A:結匯待支付賬戶內人民幣資金,可以購買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均可在賬戶內保留,然后可憑利息、收益清單劃入經常項目結算賬戶保留,或直接在銀行辦理支付。
作者單位:外匯局濱海新區中心支局
聲明 “釋疑”與“說法”欄目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代表監管機構的立場和觀點。如有與現行法律、法規不盡一致之處,均以官方解釋為準。本刊及內容提供單位均不對此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