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錦
所謂事業單位,即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而組件的一種社會公益性福利與服務性的職能機構,它并不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的,具有較強的公益。正是因為這種特征,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對就較高。但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很多事業單位依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如:管理職能較弱、工作人員素質偏低、資金管理混亂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制約著事業單位穩定、持續的發展。
假如我們將事業單位比作一輛汽車,那么汽車的行駛必然就會需要車輪的帶動,而管理制度則就在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具有“車輪”的角色。當然,要想讓這些“車輪”正常的運轉,就必須通過財務管理會計從業者的作用力來實現。財務管理會計從業者在事業單位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果沒有各項管理制度的引導與督促,這些財務管理會計從業者的預期工作目標儼然將難以順利完成,最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基于此,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僅能夠促進事業單位管理基礎工作的完成,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
顯然,要想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資源流動情況的明確性,切實、全面的管理反饋儼然是必不可少的依據。然而,這種管理反饋往往都是通過相關財務管理的工作來獲得的。具體來說,在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各種會計管理活動的開展能夠實現對事業單位資源流動情況的深入剖析,從而為事業單位流動資源提供更高水平的保護。在這樣的環境下,違法違紀、偷稅漏稅等現象的出現率必然就會逐步減少,從而使事業單位得到和諧的發展。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要想讓自身的科學經營發展態度得到充分的體現,就必須具備較強的內部成本控制能力。無論是人力與物力資源的合力分配、資源浪費現象的杜絕,還是有限資源功效的充分發揮,均離不開內部成本控制。基于此,財務管理會計從業者作為整個事業單位內部成本控制的重要參與者,其在內部成本控制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他們始終都將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與整個事業單位的發展充分聯系在一起,這儼然能夠有效促進事業單位內部成本控制達到平穩運轉的狀態。
目前,由于事業單位本身就具有行政職能,所以其要想完全市場化是非常困難的。同時,由于部分事業單位對日常開支預算方面并不規范,以及相關費用的支出缺乏合理的計劃,使得各項長期存在相互擠占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將直接導致單位財務計劃流于形式[1]。同時,一些事業單位對于經費的管理常在事后再進行核算,加之對資金預測與控制作用的忽視,直接造成單位整體經費收支考核長期停留在表面上,無法準確判斷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當前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部分財會人員并沒有接受過較為系統、專業化的知識教育,業務素質偏低。部分單位尚未將財務和會計明顯區分開,缺乏高級的財務管理人員。將會計報表作為一種隱藏單位真實財務情況和發展效益的工具,其主要表現為主觀更改相關數據資料、內外數據表格不統一,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多種不同的數據報表。隱瞞、浮夸等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事業單位的發展。
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部門,所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事業單位卻存在資產管理混亂的問題,具體來說:一是認識不足。普遍存在“重構建、清管理”的現象,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二是數據失真。一方面是固定資產管理的混亂以及缺乏科學、明晰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處置長期流于形式,沒有嚴格按照要求來對固定資產進行清理和盤點,導致賬實不符。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出現。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很多事業單位都存在著資金使用計劃性不強、費用開支不透明的問題。具體來說,這類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執行會計制度與財務規則的意識。部分財務人員并沒有對審核報銷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主管部門在業務方面也缺乏對下屬單位的檢查與指導;二是缺乏會計監督制度與手段。目前,國內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都是由單位一把手來控制的,實行著一支筆審批的財務管理模式。這對于財會人員來說,無疑是將嚴格的會計監督機制變成了形式主義[2];三是事業單位部門之間的會計人員嚴重缺少橫向交流,部門與部門之間缺少合作;四是沒有正確認識到發票管理的重要性。部分事業單位的管理部門在對票據的使用上,嚴重缺乏相應的指導與監督。
為了有效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則需要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切實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有效增強財務管理職能。其具體表現為:一是根據單位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設置專業的財務管理機構;二是應該結合當前單位的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三是應該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考核制度,以此強化財務監督機制。明確規定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責任,將財務和會計工作區分開,切實避免出現不規范、不合理的會計業務行為出現,有效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工作水平[3]。
要想讓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就必須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加強財務人員培訓,嚴格規定單位財會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事業單位日常財務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同時,還應該不斷增強單位財會人員的業務監督意識,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相關財經法律法規和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紀律,最大限度避免使用虛假發票等行為,從根本上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
由于我國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部門,所以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有效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因此,這便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轉變之前的管理觀念,正確認識到資金和資產之間的轉化關系,合理的將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納入到單位資產業績評價中;二是應該不斷健全單位資產管理辦法,確保單位資產管理科學化、透明化,堅持做到各項財會管理流程有法可依[4];三是應強化單位各項債務債券的管理,定期催收應交賬款,有效防止公款外借現象的發生,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推動事業單位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在強化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應加快推行“零基預算”的預算編制方法,逐漸摒棄傳統的做法“在上年基礎上進行調整”,主動積極地吸收并采用先進、科學的現代預算編制方法。具體來說,“零基預算”即是一種具有較高科學性與可行性的編制方法,其不僅能夠有效實現對單位人員、業務發展的考察,同時還能夠綜合歷史與未來的因素。顯然,這樣的編制方法必然能夠有效提升資金的規范性。
首先,無論是企業領導還是財務管理人員,都應該正確認識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轉變“重視資金、輕視使用”的傳統管理傾向,對各個具體的環節(如購置、保管、調撥、使用、轉讓、處置等)制定具有針對性且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以此來提升資產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規范性。其次,樹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以及“錢物分離”的管理原則。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來負責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并且增設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折舊等管理賬目,以此來合理區分固定資產以及低值易耗與材料之間的界限。同時,進一步完善出入庫手續,最終達到賬務、賬賬相符的效果[5]。再次,對實物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盤點,對盤點過程中所暴露的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并且嚴格按照單位內部的相關規定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處理。另外,積極實行集體采購制度,日常采購工作必須以招投標的形式來進行。只有這樣,在降低事業單位日常采購經費的同時,才能夠進一步提高采購的透明度,最終有效降低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促進單位更好的向前發展,則需要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增強財務管理職能、提高財會人員素質,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提高資產管理水平,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根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及時查找問題,提出解決的問題的策略,促進單位穩定的發展。
[1]郭雪飛.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J].會計之友,2011(1):78-79.
[2]劉曉冬.當前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新問題及新對策[J].神州,2013(3):221-222.
[3]董文婷.我國經營性事業單位企業化改革中財務管理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3.
[4]鄭姍.淺析新會計制度下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現代商業,2013,36:197-198.
[5]喻海燕.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研究[J].當代經濟,2011,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