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1.銅仁職業技術學校
教師素質重在師德
王 珍/1.銅仁職業技術學校
教書育人是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
教師;素質;師德
古詩云:“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具備的基本素質,廣大教師應按《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不僅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更應做到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良好的師德師風,處處做學生中的表率和榜樣。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明為人師表的楷模作用就是無聲的命令。要想規范學生的言行,首先我們的教師應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下面談一下個人對師德的淺見。
教師的情感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懷尊重信任上,教師豐富的情感能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進一步增加其自信心和振奮向上的情感。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在正常智力范圍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使認識過程個體品質得到健康發展,其中教師的情感作用影響更大,教師積極的情感會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活動,提高智力活動的速度和效率,同時開發智力活動的成效,認識和創造的歡樂又會振奮其精神,提高他的信心,激發他的興趣,增加其意志,使非智力因素活動的質量加大,保證了學生學習質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首先是人學,不了解孩子就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就談不上教育”。只有了解了學生才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愛,教師怎樣去愛。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教師要有民主意識,要熱心耐心,誠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意,提供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場合,切忌惟我獨尊,獨斷獨行。其次要信任學生,信任學生也就是信任自己。教師既要做學生的朋友,又要做學生的向導行業顧問。在生活中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引導、教育他們,把信任作為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和心靈溝通的橋梁,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
當今社會,互聯網、衛星電視、現代過程教育手段的出現,大大改變了現代教育體系,打破了傳統教育觀念。因此信息技術日益沖擊教育,高新技術日益進入教育領域的知識經濟時代已來臨,教育再也無法依靠于傳統思想和模式培養。人的歷史使命,也無法實現教育適度超前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嚴峻的現實已擺在所有的教育面臆。因此,為了適應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教師就必須在進取心善于思考不斷進取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善于從新角度發現問題,用新思路思考問題,用新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職務,其職責是以服務與奉獻社會和學生為已任,教書育人。當前存在著以職謀私的現象,有些家長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或要求老師給予特別關照,往往用請客送禮的形式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溝通,有些教師自身素質低下,嚴重的影響了師德的清白,師魂的純潔。而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和表率,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印象甚至影響一生。因此教師要廉潔自律,潔身自好,樹立“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輝形象。
總之我們做一位教師應時刻牢記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教書育人,在教書育人的師德概念中,育人是目的,教書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教書育人是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以育人為已任,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貢獻自己的力量。
[1]陳憲章,姜雪風,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的結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2).
[2]鄭涌,馬建吉,黃希庭,高校心理咨詢與德育工作關系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6)報,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