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分析
邵海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普及和運用,因此,優質的計算機人才也成為現代社會的緊缺型人才之一。在我國,許多高職院校都開展了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并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緩解了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迫切需求。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對于計算機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并要求人人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素養,不僅僅局限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就對高職計算機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性要求,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應隨之調適。
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教學模式
以往高職院校中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很模糊,無法區別于其他的計算機專業,對專業的內容和專業的范圍不同的人見解也不一致,致使培養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準,教學方法的設計上也不夠合理。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是一門邊緣性學科界于經濟類和計算機類之間的,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很容易被其他的專業覆蓋掉,缺乏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特性。課程設置上同樣存在著重疊的問題,與計算機軟件專業的課程相似,不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與計算機知識的高速發展不同步。必修課程多,選修課程少,學生沒有更多的選擇,挑選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學科,只是一味的為完成學分而學習,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每門課程學的都不精,沒有自己最擅長的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實踐環節的設置薄弱,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技能的提高。
計算機課程兼具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學生在能夠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把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實踐過程之中,從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而,當前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教師以教本為依托的現象。由于考核體制的不完善,教師不得不在課堂上更多的注重知識條理及細節,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計算機的學科性卻淡化了計算機的工具性。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教學不能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培養。以教室、教材、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調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并且,以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也難以應對信息社會的飛速變化,和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新需求。
師資力量的不足目前也是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一大問題,信息管理專業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事計算機應用的,他們的計算機技術能力是毋庸質疑的,所缺乏的是如何將計算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相關的管理知識有機的整合到一起,使之有別于其他的計算機專業。然而,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只是單一的將計算機的相關知識講授,管理的知識往往需要另外的教師講解,學科與學科之間相互獨立,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是獨立的,無法將兩個知識結合到一起,因此,培養具有管理知識同時又具備計算機技能的教師是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對高職學生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像計算機這類學科專業課程都比較抽象,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不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同學能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基本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覺得計算機專業課程比較枯燥,覺的比較難,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根本就不愿意學習,如何引導我們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用更多與實際生活相關連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我們要面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提現“工學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的用人需求為依據
要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想成材要先學習怎樣成人,加強道德品質的培養及具備于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要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設置,以工學結合為依托,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設置直接面向企業用人需求的課程,設置偏向于實訓的課程,讓學生能夠零距離的上崗。要形成與職業能力相關的知識鏈,側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要開展多證書的教育,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取得多個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的證書,將就業的能力落到實處。
(二)教學過程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
為了培養學生以工作能力為核心,要求課程的設置體系與崗位群相匹配,實現教學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統一,為學生提供能夠參與整個工作過程的的學習機會和工作角色的轉變,因此,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簡單的理論知識通過學生的提前預習來完成,重難點由老師講解來完成,學生最后完成個項目報告,來模擬整個工作的過程。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如下:講課前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課程課件、教學的任務書、與實踐相關的案例。授課開始后,教師布置工作任務單,學生完成角色的分配,在給定的案例中,掌握預習的基本知識,在模擬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討論后沒有結果的,由教師統一講解,形成知識連線,每個工作步驟都有相應的工作成果來進行展示,通過評價表來進行評價,由教師給出評論和總結,最終以項目報告的形式完成一個工作過程。課后教師給出與本次課程相類似的案例,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不是一味的依賴教師,讓學生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自己的時間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來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
(三)建立能夠體現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考核標準,建立分模塊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要實行模塊式課程計劃和安排,每個課程模塊即考核學生所學的知識,也考核學生掌握的技能及學習態度。通過設計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和階梯式的講授方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過程,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不能僅僅采用板書和多媒體的教學形式,而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方式,如: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就是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比式教學方法,就是對于同一個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案例引入式教學方法,就是通過案例的引入,讓學生更直觀、更深刻的去理解所學到的知識。
加強師資建設亦是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提高教學必須重視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必須采取有效的作法來改變目前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邵海軍(1971-)男,吉林舒蘭市人,北華大學師范分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