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楠/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淺談如何在高職化學教學中融入環境保護理念
馬可楠/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闡述了在高職化學教學中融入環境保護理念的重要性及意義,并對融入環境保護理念實施途徑進行了探討和總結。希望通過宣講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牢記環境保護使命,團結一心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存環境。
高職;化學教學;環境保護理念
化學是以物質為研究對象的一門自然科學,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正如和很多事物一樣,化學也有它的負面影響,溫室效應、霧霾、酸雨、光化學污染等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這是全球人類都關注的問題—環境污染。那么如何保護環境、如何治理污染是人類的頭等大事。化學與環境密不可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化學知識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環境保護理念在化學教學中逐步滲透,同時將環境保護知識融入到高職化學教學中,使得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增強,學生社會行為處處體現環境保護理念,使得學生通曉環境保護常識,靈活掌握簡單的環境保護措施,在以后的的工作領域對環境污染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妥善的處理,是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容懈怠的重要工作!高職生正處于世界觀與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環境保護理念形成的重要時期,良好的環境保護理念跟隨學生一生,其正確的社會行為不僅對環境保護有促進作用,甚至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會起到重大的影響。
在進入高校前,學生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是偏向于理論化得,相對枯燥無味,死記硬背,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僅是升學考試的必需品,然而在進入高校后,情況不再相同,相對與義務教育授課內容來說更民主,更自由,也可以說是選擇性學習,對聯系實際問題更多的知識往往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的今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需將實際問題融入到課本中,尤其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以此作為化學教學的終極目標。將環境保護理念融入到化學教學中,不僅對提高理解枯燥的化學理論知識有幫助,而且還能增強對化學知識的吸收,并且在二者相互融合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培養發散思維,增強了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改善了教學氣氛,在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深感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更能自發的學習、自主的探索新知識。除了課堂講授外,還可以在實驗課上融入環境保護知識,調動參加環境保護轟動的積極性,在學生的潛意識中注入環境保護道德與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存在感與關心愛護他人的責任感,同時建立環境保護理念、綠色化學理念。
學生汲取的大部分知識是通過教師在課堂面授獲得的,所以增強化學教師的環境保護理念尤為重要。首先化學教師本身必需具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正義感、責任感。其次化學教師應具備正確的環境保護知識及環境污染應對措施,及時向學生傳達最新化學環境保護技術動態,培養教師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例如廢舊電池回收等,通過言傳身教時刻感化學生,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再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拘泥于教材,找出理論知識與環境保護的最佳關鍵點,通過自然、生動的教學方式將環境保護理念融入到教學中,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最后,以環境保護理念為主線,將其貫穿在教學及日常生活當中,教師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才能影響更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理念和責任感。
由于化學科目的特殊性,對學生實施環境保護教育及增強環境保護理念比其他課程更具有優勢,雖然高職化學教材中的拓展材料不少,但是關于環境污染、危害及其防護措施內容還是太少了,特別是環境保護理念的培養方面相對更少。因此建議在教材編寫及教學大綱中多融入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和理念,字里行間中處處體現環境保護理念,甚至建議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中也增加環境保護的理念及方法,使得學生重視環境保護,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例如:汽車尾氣、煤燃燒的產物都含有二氧化硫,有毒,是大氣污染物,工業上用用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氣與含有硫化氫氣體的有毒廢氣相互作用,反應能生成硫單質,既能回收硫又可以避免環境污染,實驗室也可以用此方法處理尾氣。
1.理論教學
現在的高職化學教材中增加了許多知識拓展內容,教師可利用關于生存危機的重大問題讓學生感知為化學與環境聯系密切,例如臭氧-人類的生命衛士,臭氧能夠消耗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使地球上的人類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科學家們認為是人類向空氣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如氟利昂等使臭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提高了人類患有皮膚癌的幾率。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使用電器綠色化,不再使用用氟利昂制冷的冰箱。同時補充氟雖然有毒,但其化合物并不都是有害物質,例如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齲齒,服用氟化鈉可以防止骨質疏松。
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借助教材上面原有的拓展材料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激發其社會責任感。教師可以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之上結合專業特質,開展專項化學知識,例如車輛工程專業的可以增加乙醇汽油等課外知識,電氣工程專業可以著重介紹金屬的性能、原電池。建筑工程專業側重大理石、水泥等方面的介紹。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了專業相關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宣揚了環境保護理念。引導學生了解“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是人們認識到傳統化學的不足而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綠色化學的遵循的原則是防止環境污染,提高原子經濟性,盡量減少化學合成中的有毒原料和產物、設計安全的化學品、開發新型的催化劑,以降低環境污染為宗旨的現場實際分析、原料的再利用,減少官能團的引入、使用安全的溶劑和助劑、產物的易降解性、提高能源經濟型以及防止生產事故的安全生產工藝等[1]。
2.實驗教學
第一,改善實驗器材。老舊的化學實驗器材會影響實驗的最終結果。所以應該與時俱進多采用既環保又節能的實驗器材,這樣不僅節約藥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實驗結果的精確度。
第二,改良實驗方法。教師應倡導綠色化學,化學是個很奇妙的世界,不同的反應物能生成相同的結果。例如銀鏡反應中檢驗醛基的存在,反應物可采用安全的葡萄糖來代替有危險的乙醛,雖然反應物變了,但實驗現象一致。這樣實驗室既可環保,又可降低危險。
第三,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非常重要。化學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有毒氣體、液體、固體。學生需要用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處置廢氣、廢液、廢渣。處理廢棄物的國際潮流是“綜合性廢物管理”,即“三R”行動:減少浪費、物盡其用和回收利用。處理實驗廢棄物一般可采用如下措施:(1)減少廢棄物產生量。(2)降低或消除廢棄物的毒性。(3)回收利用。實驗后的廢液、廢渣盡可能分類回收,若不能回收利用,則應倒在規定的地方[2]。
第四,實驗仿真化。實驗仿真化是用計算機虛擬仿真化學反應,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具有的3D動畫效果的化學實驗現象。微觀粒子很難想象,例如核裂變,變色眼鏡的秘密等都是初學者不容易消化的內容,所以實驗通過計算機虛擬仿真制作出來的動畫效果更直觀,更能清晰的解釋微粒間的聯系。
3.課外活動
夯實環境保護理念還需要展開多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牢記環境保護使命,充分利用能源,節能減排。例如通過開主題班會“水是制來的,不是自來的”向學生宣講節約用水的理念。通過專題環境保護講座,使同學們知道廢舊電池的危害性,1節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1節一號電池能使一立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進而組織回收廢舊電池的公益活動,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激發環境保護熱情,堅守環境保護理念。
新技術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應該以保護人類環境為前提。化學這門自然學科具有特別的優越條件來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理念,所以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理論結合實際,將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化學教學始終,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又能使學生掌握保護環境的基本措施,讓學生牢記從點滴做起,保護地球環境人人有責!
[1]劉堯.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
[2]劉美玲.淺談加強高職化學教學中的環保意識[J].科技信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