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小亞/蚌埠汽車士官學校
對士官教育院校課程教學的思考
鞏小亞/蚌埠汽車士官學校
戰爭年代,軍事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戰爭實踐;和平時期,軍事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軍隊院校。如果說戰時敵對雙方的對抗主要表現在戰場,那么,和平時期這種角逐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院校。從某種意義上說,軍隊院校在培養軍事人才方面能否有所作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戰場上敵對雙方搏斗的結局。作為士官教育院校,如何把握人才培養特點,緊貼形勢任務要求,努力培養和鍛造出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士官隊伍,是應該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士官教育院校;課程教學
(一)解析特點
士官院校教學有許多不同于其他院校教學的特點規律,主要表現在:
1.目的性。士官處于未來戰爭的第一線,是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生成戰斗力的關鍵因素,士官進入院校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作戰能力。作戰能力既有專項能力又有綜合能力,既有個體能力又有整體配合能力。因此,士官院校的教學既要注重專項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既要注重個體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整體協作能力的培養,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單兵作戰能力,繼而提高部隊整體作戰能力。
2.實踐性。士官大都處在基層一線崗位,從事具體的管理和操作,這就決定了士官院校除了必要的理論教學,更多的應該突出實踐能力訓練,比如實裝、實兵、實彈、實投、實爆等操作和演練。只有從實際出發,從實戰需要出發,教“真本事”,練“硬功夫”,抓落實、講實效,真打實練、真訓實考,院校培養最終才能經得起戰爭實踐檢驗。
3.層次性。即分清層次、由簡到繁。士官院校的教學對象來自不同單位,部門不同、崗位不同、職級不同,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情況,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因人施教。
4.靈活性。士官院校教學一方面要嚴格依法施訓、按綱施訓。另一方面,要突出靈活性,根據教學對象、內容、形式、環境的不同,靈活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手段,把練技術、練戰術、練思想、練作風有機統一起來,教得活、學得活、練得活、用得活。
(二)辨析規律
1.士官教育體現了作戰與訓練的本質聯系
訓戰一直是軍事訓練和教學一個永恒的法則。士官院校的課程設置要求實踐課要達到一定的比例,就是強調在教學中要從實戰需要出發,是“仗怎么打,兵怎么練”的邏輯起點。士官院校教學中既要看到訓戰一致絕對性的一面,即訓練和作戰是一致的,必須按照實戰的要求來進行訓練。還要看到它相對性的一面,即訓練是和作戰有差異的,訓練不可能完全跟作戰相同。
2.士官教育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士官教育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一項活動。從教學的形式上講,有理論講授與操作練習,有室內作業與野外練習,有模擬訓練還有實裝訓練;從具體方法上講,是“講”、“做”、“研”、“練”的有機結合,它反映的是理論和實踐的一種本質聯系。
3.士官教育體現了個體與整體的內在要求
士官教育集中反映了戰斗力生成的內在規律。戰斗力生成模式無論如何轉變,不管是自上而下的逐級聯合,還是自下而上的逐級合成,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單兵,即從單個人員到分隊、再到師旅團整體。從教學上來看,也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分到合。士官院校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
(三)剖析問題
士官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教學的整體水平和形成與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不相適應。主要是:重方法輕內容、重過程輕設計、重技術輕戰術、重要求輕心理、重形式輕效益。重方法輕內容就是教學為體現方法而體現方法,內容主線并不突出,內容顯得比較淺、比較舊。重過程輕設計就是在整體設計當中缺少新意,細節設計不夠、比較粗。重技術輕戰術就是目前技能型課目好于戰術型課目。重要求輕心理就是學習不是身心放松,而是身心緊張,在緊張的氣氛下學習。重形式輕效益就是教員自身專業技能弱,教學過于形式化,只為了完成任務,不注重學員的實際掌握情況,效益低甚至無效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學觀念和時代發展不相適應,教學模式和信息系統運用的要求不相適應,師資力量和整體隊伍素質要求不相適應。
軍隊需要知識豐富、精通技術的專家,更需要眾多的武器裝備操作員。部隊對士官的需求也是一樣,基層既需要眾多的熟悉操作、管理的初、中級士官,也需要少量的技師型高級士官。因此,教學中要改變傳統觀念,增強針對性,進而推進教學質量水平整體提升。
(一)按需制定教學目標
可以嘗試根據專業技術水平和文化知識要求分成若干等級,達到的等級越高,要求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越高,從事本專業的能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士官學員在校期間,根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習不同的文化和專業知識,畢業時取得不同的技術等級認證資格證書,而不是只分合格、不合格的畢業證書,部隊在使用時,可以結合學員不同的專業技術等級安排相應的崗位。
(二)靈活確定教學進程
初級士官和士兵一般只從事設備的操作使用和簡單維護,不必掌握特別多的原理性理論知識,只有少數技師型高級士官需要掌握較多地原理和基礎理論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按照先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設備的原理理論,然后強化實戰條件下的設備使用和對抗能力,有能力的再學習設備的維修和深度維護。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前一項內容合格后,進行下一項內容的學習,逐步深入。當學員的知識基礎或接受能力不能完成該內容時,則不再繼續學習下一內容,按照已經學習掌握的專業技術水平發放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這樣,隨著專業難度的不斷深入,每個人都能學到自己所能掌握的專業知識,做到好的不浪費時間,差的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各得其所。
(三)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士官培訓特點,要使學員的培訓從傳授知識到培養技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在教學設計時,就要以內容為主線、方法為輔助、手段為支撐,既要有模塊式的內容結構、組合式的教學講義、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主導式的課堂精講、互動式的研討交流,促進學員對理論部分的學習,也要有技能訓練課,增加專業訓練、管理、使用、維修技術等課時量,在教學中給學員提供自己演練的機會,提高士官學員的感性認識,增加動手機會。要將全期士官教育理論性教學內容以外的實踐性教學內容部分納入整體的教學計劃體系,使其內容和時間法規化,完善各專業實驗室、模擬訓練和多媒體仿真訓練設施,為學員提供最實際的實踐環境,使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得到綜合性訓練,從而使專業技術訓練融入整個學習過程,促進理論知識轉化為實作能力。
(四)豐富教學手段
要根據士官學員文化水平總體不高,接受能力偏弱的實際,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文字教材中聯系實踐的內容,反映某些規律的內容進行實景實錄和模擬錄像,或利用動畫技術,將所要表達的觀點和內容表達出來,形成視頻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從而增加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效益,要充分發揮“軍事訓練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的作用,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及視頻教材的作用。
(五)展現教學魅力
教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在教學中要體會創作的樂趣,要能綜合運用文學、語言、美學等,體現出藝術的魅力。要力求把復雜的、深奧的、枯燥的內容表現成形象的、直觀的內容,給教學對象一種美學上的認同,讓學員有一種享受,甚至是震撼。打仗需要激情,教學需要有激情,作為一名軍校教員,應該把全部的忠誠、熱愛、責任和心血匯聚成一種激情,通過語態、體態等各種因素展現教學風格,它可以轉化為一種無形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讓對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