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芃/大連工業大學
由移民歷史看大連民俗文化
肖 芃/大連工業大學
大連是由移民組成的城市,移民的歷史之長、規模之大都是在我國各地區的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大連民俗文化是由山東民俗、旗人民俗、東北民俗等各種文化融合而成,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點。
大連;移民;民俗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的最南端,是溝通東北腹地白山黑水和中原大地的海上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研究大連的古代歷史,會發現一種現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大連地區屢遭“滅頂之災”,在歷次的戰亂中經常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等到新政權建立以后,統治階級就會采取多種措施移民大連,生產力重新發展。然后再遭遇新的一輪戰亂,百姓又要流離失所,大連地區再被重新毀滅掉。然后再在新政權穩定后,重新移民,繼續發展。可以這樣說,大連地區移民的規模之大、移民歷史之長,在中國各地區的文化中是獨具特色的。
老大連人的祖先基本都來自于山東,大連文化受山東文化影響明顯,尤其是魯東沿海文化對大連文化影響尤甚。目前大連地區山東移民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末的戰亂是大連歷史上遭受到的又一輪毀滅性打擊,人口減額嚴重。后來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穩定,大連地區的人口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人是山東、河北、江浙一帶的移民,尤其以山東人居多。這就是所謂的“闖關東”現象。由海上進入遼東的人們首先經過的地域就是大連,所以大連成為了許多山東人的新家園。山東的風俗文化自然流傳到了大連地區。
其實對于山東本身來說,山東也存在著移民現象。如明初,朝廷推行“移民寬鄉”的政策,從明洪武二年到永樂年間大批移民由山西遷至山東濱州、德州、濟寧、聊城、菏澤、泰安一帶,其中一部分又先后東遷。所以山西移民幾乎遍布山東各地,山西風俗影響到整個山東。再如明初移民到山東的四川人,多集中在萊州地區,形成了萊州獨特的風俗。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地區的人們移民山東,所以山東各地民俗也各不相同。
山東的移民們由于生活所迫,遠離祖輩生活的故土家園,來到人生地疏的大連。移民們以無比勇敢的豪氣,克服重重困難,在大連地區扎下了根。而隔海相望的家鄉又是每一個山東人難以忘記的心靈家園,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山東移民及其他們的后裔便把膠東大地上的民風民俗頑強的保留了下來,以極其堅強的意志力代代相傳,把山東各地的民俗民風大量融入到了大連地區風俗文化之中。比如舊時在春節前,小年結束,祭完灶神,威海等地就會選一天蒸餑餑。餑餑分為插棗的“棗餑餑”和沒有插棗的“光頭餑餑”兩種。還有的人家要蒸一些“圣蟲”和“葫蘆”,分別放在面缸和窗臺上,稱為“壓面缸”、“壓窗臺”,待到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再拿出來吃。這種風俗在老大連人的家里是一直保留的。再如山東、中原等地流行的祭灶神,也是大連百姓必做的節日風俗。還有山西人寒食節期間不生火做飯的民俗也早就由山西移民帶到了山東,而此遺風在大連地區也可見到。
大連的移民當中還有一些人是旗人的后代。八旗文化是滿清統治時期所特有的一種文化。清政府派了大量的八旗將士駐扎于現在的遼寧地區,當然也包括大連。八旗兵有從北京來的,也有從黑龍江等地來的。駐扎在大連的“八旗”士兵分為滿八旗、蒙古巴爾虎旗和漢三旗總計十二旗的兵丁將士。金州以南地區主要由漢軍正黃、鑲黃和正白三旗駐防。當時編入旗籍的人稱為“旗人”,沒有編入旗籍的人稱為“民人”。大連的老住戶中,有相當的一些人是清朝八旗的后人(準確的說,其中很多人應該屬于漢軍旗人),因此滿洲八旗的習俗文化也融入進了大連的本土文化當中。大連地區文化自清以來就有明顯的滿漢文化共存的現象。如春節除夕夜,滿族人家院中常常要立有索羅桿子,高數丈,桿子頂部安裝一個淺方形的錫斗,錫斗內裝有豬的五臟供烏鴉、喜鵲去吃。相傳這是因為烏鴉、喜鵲曾救過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命,為報答烏鴉、喜鵲救命之恩,所以滿族就形成了這樣的習俗。這一習俗在大連農村至今還能看到。再如滿族的住房習俗是以西房為尊貴,家中長輩一般是住在最西端的房間,以表示對長輩的尊重,這一點在大連農村部分地方至今保留。當然從這些文化習俗中也能看出明顯的滿漢文化融合痕跡。比如漢軍旗人及其后代,在住房的安排方面,西房為大的習俗就不是十分明顯,有時會保留漢族以東為大的習慣。而且在節日祭祖進行供奉的時候,滿族人一般要在西房和西墻供奉祖宗板,而漢軍旗人供奉的是具有鮮明漢族特點的家譜,地點也往往在中廳。這和滿族習俗都有所區別。
清末洋務派開發旅順口,當時圍繞著大連地區的海防建設進行了一次移民,這是大連歷史上帶有選擇性的、素質較高的一次移民。當時清政府從山東和天津等地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由政府發給工資,這些人可算是中國第一代的產業工人。后來在俄國和日本統治大連時期,殖民統治當局也從山東、河北等地以及江浙一帶招募了大批的勞工。可以這樣說,大連的老住戶基本上都是祖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移民到大連地區的。
大連位于東北三省的最南端,對于東北腹地和內蒙古地區的文化發展向來是有著重大影響的。同樣道理東北的黑土地文化也對大連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大連城市的發展,大連對于東北地區的整個發展起到了窗口示范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士聚集到了大連,其中尤其是以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的人為多。新的城市移民,也為大連的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移民文化。黑土地和內蒙古大草原的民俗文化逐漸影響到了濱城大連。走在大連的街頭巷尾,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看到富有東北地區飲食文化特點的東北菜館和具有內蒙古大草原飲食習慣的火鍋城。
大連是由移民組成的城市,移民文化鑄造了大連的本土文化,大連民俗文化是膠東文化、滿族文化、八旗文化、蒙古草原文化、東北文化、海洋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等融合在一起經過長期的磨合而最終形成的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化的具有鮮明地方特點的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