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杰
(商務部政研室)
在持續近6個月“斷崖式”下跌之后,國際油價從2015年1月底開始緩慢回升。1月29日至3月3日,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原油價格從43.58美元/桶升至50.5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從48.65美元/桶升至61.02美元/桶,漲幅分別達到15.9%和25.4%。從趨勢性因素看,本輪油價回調空間有限、支撐動力不足,油價低位徘徊將持續較長時間。作為世界石油進口大國,油價大幅波動牽涉我經濟利益面甚廣,必須充分評估油價變化的各種效應,統籌應對、防范風險。
進入2月份以來,國際油價出現短暫回調,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美國頁巖油開采投資出現縮減。2015年以來,美國石油鉆井減少了400多口,現有鉆井1140口,處于三年來最低水平。二是歐洲等國家地區競相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加速貨幣貶值,推動油價回升。三是一些投機資本意圖抄底。在過去4個月中,國際投資者購入了40多億美元的原油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其中1月份就買入20億美元,創六年來新高。
盡管油價短期內出現反彈,但市場普遍預期年內油價仍將低位徘徊,難以重返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制約油價回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全球需求增長緩慢。日前IMF發布報告,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5%,較2014年僅微增0.1%。經濟低迷導致國際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矛盾加重,目前全球原油市場剩余供應量約為日均150萬桶。二是美國石油儲備充足,已達到4.18億桶,美元又處于升值周期當中,兩者對油價都有壓制作用;同時,低油價也符合美國對內刺激消費、對外打壓俄羅斯等戰略利益。三是主要產油國未能就限產保價達成共識,國際投行看空油價,市場預期短期內難有改觀。
低油價對全球經濟復蘇有利有弊。油價下跌總體有利于世界經濟增長,世界銀行預測如果油價下跌30%將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5%。低油價為能源進口國發展經濟騰出空間,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可在減少燃油補貼、不推高通脹的情況下,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帶動經濟增長。低油價也有助于遏制部分國家將糧食加工轉化生物能源,為全球糧食安全和穩定供應創造條件。
但也要看到,低油價帶來的風險和矛盾正在累積,突出表現在:
一是加大通縮壓力,催生金融市場振蕩。2015年1月,歐元區CPI僅為-0.6%,核心通脹水平0.6%,較上月回落0.1%,日本CPI也從去年9月份開始逐月下滑。歐洲和日本因擔憂經濟低迷與油價下滑造成通縮風險上升,先后實施超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政策,引發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
二是造成產油國財政狀況惡化,可能觸發社會問題。今年海灣國家因低油價預計將損失收入3000億美元,石油收入減少、經濟放緩將引發當地社會福利水平下降、失業率上升等社會問題,對穩定中東地區局勢產生不利影響。
三是導致部分國家經濟面臨困境,被迫調整發展策略。受低油價和西方制裁影響,俄經濟已陷入衰退,IMF預計2015年和2016年俄羅斯經濟將增長-3%、-1%。為扭轉不利局面,俄羅斯正加快實施東進戰略,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地區的能源合作,同時調降石油出口稅率,以擴大原油出口增加收入、穩定經濟。
從總體看,低油價對我國的正面效應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增長效應。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預測,如果年均油價下跌10%,我國實際GDP增速可提高0.12個百分點。二是儲備效應。據法興銀行預測2015年上半年全球原油庫存將增加3億桶,我國可在其中謀求更大份額。三是收入效應。2014年我國進口原油同比價格下降40美元/噸,減少外匯支出約135億美元。低油價也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帶動汽車、船舶等相關行業發展。四是出口效應。低油價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提升競爭力。有國外媒體估算如油價降至40美元左右,中國出口美國貨物的運費將減少1/4。五是合作效應。此次油價大幅下跌有利于推動OPEC、俄羅斯等產油國更加重視與我加強合作。
但油價震蕩走低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視,當前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加大通縮壓力。低油價形成了輸入性通縮壓力,2015年1月我國CPI同比上漲0.8%,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創下5年來最低水平,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降幅分別比上月擴大7.1個百分點和7.3個百分點,導致CPI漲幅回落0.07個百分點。
二是加大產業下行壓力。在通縮作用下可能出現企業在油價相對較高時購進油料,在油價走低時生產銷售產品,造成虧損并抑制投資。如2014年7月以來,與油價變化關聯度較大的采礦業、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著回落,2014年12月上述三個行業投資增速較7月份分別回落了3.1、1.1和2.8個百分點。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利潤連續4個月出現同比11%~13%的負增長,制造業利潤增速從去年7月份的15.6%回落至12月的6.5%。
三是可能對財政收入帶來不利影響。2014年石化行業企業上繳利稅占到中央財政收入7%以上。據穆迪報告顯示,如布倫特原油價格降到55美元/桶,每桶原油的現金利潤將由2013年65~73美元降至32~39美元。低油價使國內石油開采和煉化企業虧損問題加重,直接影響中央和地方財稅收入。
四是加重貿易平衡壓力。2015年1月份,我國進口原油單價同比下降41.5%,進口額同比下降41.8%,因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大幅下滑造成我國單月進口貿易額同比下降近20%。我國與俄羅斯、巴西等能源資源大國的雙邊貿易增速也有所放緩。同時,原油價格下跌削弱了企業赴海外投資并購能源礦產的積極性,國內發展非常規能源、綠色能源和新能源也受到一定影響。
一是加快國家能源儲備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石油商業儲備制度,協調原油貿易、金融、投資與能源安全政策,推動跨境能源安全通道建設,在確保環保和安全嚴格規范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符合條件的民營倉儲企業承擔部分國家原油儲備任務。
二是加大定向寬松貨幣政策力度。全球低通脹、低利率為我國實行更加主動、靈活的貨幣政策調控提供了空間。我國應適時強化定向寬松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實施更大力度的降準、降息,盡快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同時,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擴大國內流動性,緩解輸入性通縮壓力。
三是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在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開展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建立健全更加開放的石油市場體系。引導我國企業“走出去”擴大能源資源投資,建立健全海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保險制度。繼續深化國內能源體制改革,推進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價格改革,促進煉油行業淘汰落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四是推進國際能源治理合作。加強與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全方位合作,加強與歐佩克組織的溝通交流,推動全球石油貿易體系改革,共同應對國際油價的劇烈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