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中韓雙方完成中韓自貿協定(FTA)全部文本的草簽,對協定內容進行了確認。至此,中韓自貿區談判全部完成。
商務部網站的介紹顯示,據中韓自貿區談判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
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后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并基于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標。
而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中韓自貿協定預計將有助于兩國雙邊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較2012年的2151億美元增長39.5%。與韓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地區合計GDP占全球GDP比重將由目前的61%升至73%。
中韓自貿區談判于2012年5月啟動。2014年11月,中韓兩國元首在北京共同宣布結束實質性談判。商務部稱,這是中國迄今為止領域范圍最為全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后,雙方超過90%的產品經過過渡期后都將是零關稅。
有預測指出,中韓自貿區預計對中國GDP增長將貢獻1-2個百分點,而韓國GDP將增加2%-3%,屆時,中韓之間所形成的將是一個人口高達13.5億、GDP高達11萬億美元的共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