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向 丹
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及其應對策略
◎ 文/向 丹
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是否導致了全球經濟危機,甚至使危機越演越烈,一直都是相關從業人員至為關心的話題之一。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導致國內經濟也出現了一點影響。雖然在金融學和經濟學中,關于順周期效應的研究不少,但是在會計學中,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的研究卻是不多。本文有鑒于此,給合當前的經濟情況,在論述什么是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的基礎上,分別分析了該效應的傳到機制和應對策略。
公允價值會計;應對策略;順周期效應
自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如何緩解公允會計的順周期效應就成了業界至為關注的一個探討話題。我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一波危機的沖擊,因此公允會計的順周期效應得到了我國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順/逆周期效應”是描述經濟波動和經濟數量之間關系的專業術語。宏觀經濟層面上,順周期效應不單單反映了經濟數量和經濟波動之間的正比關系,而且還加強與順應了經濟周期的波動。另外,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順周期效應還意味著公允價值量的確認損益和資產負債對經濟波動是否有正向反饋效應和公允價值量的確認損益和資產負債是否被經濟數波正向影響。因此,研究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及其應對策略有助于更好地緩解順周期效應。
為了更好地研究公允價值會計周期效應是如何地產生的,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當前會計準則下銀行不同賬戶計量要求與目標。目前,銀行主要運行銀行賬戶和交易賬戶。在經濟環境較為穩定時,對個別銀行來說,雖然當前的會計準則會對其賬戶的計量目標和確立會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也要與銀行當前的商業經營模式保持一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銀行運行的的賬戶與市價變化的關系是否密切。交易賬戶是銀行為了獲得短期效應,或保持保證負債或金融資金的流動性而開設的,顯然易見,其與市價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而銀行賬戶是銀行為了長期持有金融資產或獲得長遠利益而開設的,因而其與市價變化無密切關系。
會計標準下的,上述設計方式也有一定的缺陷,甚至會導致銀行運行的兩類賬戶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順周期效應。另外,資本管理、心理反應和風險管理也傳導了這種效應。
(一)資本監管傳導機制
資本監管對順周期效應的傳導,即由于銀行運作過程中,相關的公眾利益密切關聯著金融穩定性,因此受到相關從業人員的高度關注。監管部門監管資本主要通過約束銀行的商業行為來保證銀行的償還能力及避免可能出現的機會主義行為和道德風險。監管部門計算銀行資本的充足率時,主要是通過銀行所提供的會計數字,并進行少量的剔除來確認銀行的資本。一般情況下,會計處理的規定性是要比資本監管的要低,但由于確定資本時要依賴會計處理,因而才有了公允價值會計這種說法的出現。特別是,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會順著經濟變得不景氣而變得明顯。
(二)心理反應傳導機制
個體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活動時,由于得不到充分且對稱的信息,從而很難對市場走勢預判準確,故只能通過捕捉周圍投資者的行為間接獲取信息。在這種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信息會越來越趨同,甚至是得到強化,故個體投資者很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從而做出隨波逐流的行為。當所有的投資者對市場的的未來走勢形成了高度一致的預期,很容易會出現同步買賣證券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系統性風險不斷地積聚。當投資者對市場未來趨勢的判斷出現分歧時,積聚的風險將會激烈地釋放出來,引發市場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甚至使市場崩盤。
(三)風險管理傳導機制
銀行的某些風險管理習慣無意中也傳導了公允價值會計的周期效應。例如,銀行在對信貸風險管理時,常使用“貸款對資產價值比率”來控制和規避信貸風險。當其他條件不變時,該比率越大,風險越高,反之越低。當經濟景氣時,資產的公允價值上漲,該比率下降,從而使銀行增大了發放抵押貸款的比例,從而形成市場泡沫。而當經濟不景氣時,資產的公允價值便為下降,該比率會上升,從而使銀行收縮發放抵押貸款的比例,本來就不景氣的經濟會更加地不景氣。
(一)市場價格動態化計量
提出公允價值的初衷是為了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資產或負債情況,從而有助于投資者進行投資理財。交易市場的穩定性與市場的經濟情況有關,當市場過于繁榮或者蕭條時,都會影響市場的穩定性。另外,為了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資產公開報價。當市場不穩定時,公允價值資產或者一些負債當前的實際價格就會出現頻繁變化。當公允價值出現較大的波動幅度時,很容易造成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從而增大了投資風險,到其時將不會再公允出當時的公允價值,從而增強了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
為了緩解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將要增強公允價值資產的公允性。這樣一來,就不能單純地應用日計量的方法計量市場價格,而是應該引入動態HAUNT的方式計量市場價格。持續動態化計量價格,意味著在每個月的月末都進行一次計量,計量的依據是期價的平均值。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需要先調整資產或負債的賬面上的實際價值,經過這樣一系列的處理后,投資收益將包括賬面價值和處理后的價格間的差值。
(二)實行動態撥備會計處理方法
隨著市場經濟變得景氣,銀行的貸款和利潤都會增加得很多。在銀行的日常運營中,通常是根據以往的經營狀況來推斷未來的貸款情況及相關的經濟形勢。但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我們應該建立完善的動態撥備機制,從而能一定程度上緩沖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損失,防止經營狀況出現進一步的惡化。例如,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銀行很容易會有不良貸款的出現,這時銀行就可以憑借動態撥備機制積累的儲備資金覆蓋不良貸款,從而避免了經濟運行因為不良貸款的拖累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從而使公允價值的周期效應降低,進而使經濟周期平滑。
(三)變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會計處理
在處理金融中具有交易性的負債或資產等的公允價值變動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可供出售的金融處理模式,即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代替原來公允價值變動的損益,同時記錄負債或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接著,需要重新計算與之相對應的資本公積中的金額,并將計算出來的數據轉換成公允價值的投資收益或變動損益。最后,將上述數據記錄到利潤表里。采用這種處理方式的好處是,不會過大地影響企業的利潤,因為“資本公積”不同于之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其是所有者權益的項目。雖然使有“資本公積”有這么明顯的益處,但是由于這種會計處理并不能正確反映企業具體的盈虧情況,因此還需要對相關的具體問題進行額外的具體分析。
當然不僅僅只有以上的應對策略,還有更多的策略有待后來者探討。
自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以來,金融機構就進行了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應對機制。同時,金融監管部門也汲取了從危機中得來的教訓,出臺了一系列包羅萬象的應對策略,這些策略都是以緩解公允價值會計周期效應為主要目的。
面對日益變化的市場,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正在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部門也相應地出臺適宜的政策支持經濟體制的運行。得益于良好的市場環境,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變得更加廣,運用效果也越來越好。因此,我們不應該滿足已有的成績,不思進取,固步自封。而是進一步地研究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并結合實際的經濟情況,開拓思維,大膽創新,創設和采取更有針對性、效果更好的措施,從而活躍市場經濟,盡可能地規避風險,使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下去。
[1]時更生,梁文惠,王燕南.“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發展應用[J].內蒙古統計,2007(03).
[2]曲婧.公允價值會計若干問題研究[J].經濟論壇,2007(08).
[3]劉思淼.公允價值計量的發展與監管啟示[J].會計研究,2009(08).
[4]于永生.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09(09).
(作者單位:廣東省有色地質環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