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沛然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天津 300120)
因時制宜學說是具有中醫特色的時間規律理念,是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依據人與天地相應的自然觀、生命觀、健康觀,從不同層次和視角進行自然、生命、病疴規律的觀察和分析。頸椎病屬于中醫“項痹”、“痹證”范疇,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1],年逾四旬,肝腎始虧,正氣不足,每遇天氣變化癥狀多有顯現及加重。《黃帝內經》在“天人相應”的觀念指導下,提出“機體必須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氣候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辨證護理調養。我科針對項痹患者在不同時節所多發的證型因時制宜采用相應的辨證施護,在提高療效的同時,真正做到“防勝于治”。
本組50例患者,符合項痹(頸椎病)診斷標準,年齡30~70歲。住院期間采用針灸、骨傷推拿治療,并給予中醫辨證護理,共觀察14天,其中2例患者因個人原因中途退出治療,共觀察48例患者。
根據患者入院時的癥狀辨證分型,并記錄其發病時節(表1),用以觀察統計臨床各個季節的多發證型。

表1 各季節發病例數和證型(n)
根據患者入院時的中醫證型,在不同時節運用相應的心理調護、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進行辨證施護[2],并進行功能鍛煉指導達到理氣活血、舒筋活絡的功用[3],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3.1 風寒痹阻證 頸、肩部疼痛伴上肢竄痛,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以秋、冬最易發病。
3.1.1 心理調護 秋季患者急躁易怒,要予以情緒疏導,描述如沐春風的場景,每日聽《春江花月夜》1次,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冬季患者易產生抑郁、煩悶的心理,放松心情,減少患者焦慮度,每日聽《高山流水》1次。
3.1.2 飲食調護 秋季飲食宜清淡,多吃冬瓜、薏仁、西芹等食物,少吃煎炸肥膩之品,隔日給予葛根五加粥(葛根、薏米仁、梗米各50 g、刺五加15 g)藥膳1次,具有祛風除濕止痛功用。冬季宜溫熱,多吃枸杞子等滋補之品,每3日給予千斤拔枸杞煲豬尾(千斤拔20 g、杜仲15 g、豬尾1條、生姜2~3片)藥膳1次,具有舒筋活絡、強筋健骨的功用。
3.1.3 中醫護理技術 用方藥羌活勝濕湯加減中藥,將藥袋口封閉加熱沸騰,取出藥袋放于篦子上淋出藥液,取出1~2個藥袋放在外邊,使之降到略高于手背溫度把藥袋放于患者肩井部位,每次治療30~40 min,1天2次。治療后選風池、肩井進行穴位拔罐,每日1次,留罐8~10 min。秋季點按風門穴30次/日,以疏散風寒、冬季點按風池穴30次/日以宣痹通絡。
3.1.4 功能鍛煉 頸部伸展訓練20分鐘/日;前屈后伸法鍛煉20分鐘/日。
3.2 血瘀氣滯證 頸肩及上肢刺痛,痛有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質暗,以春、夏最易發病。
3.2.1 心理調護[4]春季患者易焦慮,多表現為精神萎頓,鼓勵、引導患者,每日聽輕快的音樂《喜洋洋》1次,保持樂觀的心態;夏季患者往往產生煩悶、消極的情緒,指導并掌握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輔以舒暢的音樂,每日聽《平湖秋月》1次。
3.2.2 飲食調護 春季給予清淡的食品,如苦瓜、萵筍等,戒煙酒,佐以橙子、桃仁等,隔日予以薏米赤豆湯(薏米30 g、赤小豆30 g、紅棗5枚,紅糖10 g)的藥膳1次,具有活血化瘀,補中益氣的功用。夏季忌食生冷、肥膩之品,佐以佛手、核桃等食物,隔日給予枸杞紅棗老鴨湯(老鴨1 000 g、大棗20枚、枸杞子15 g)的藥膳,具有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的功用。
3.2.3 中醫護理技術 用方藥為桃紅四物湯加減藥袋加涼水浸泡40 min;以高火加熱沸騰后文火煎40 min;保留藥液,放置于熏蒸床熏蒸槽內,調節指示開關,使之溫度達到40℃左右,將患者置于熏蒸艙內30 min,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頸部,熏蒸后,稍作休息選肩中腧拔罐,每日1次,留罐8~10 min,以防心火過旺,燥熱傷身。春季點按血海穴30次/日以活血化瘀;夏季點按地機穴30次/日以理氣通絡。
3.2.4 功能鍛煉 春季練習“施氏十二字養生功”;夏季練習雙手抱枕動作,20分鐘/日。
3.3 痰濕阻絡證 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納呆。舌暗紅,苔厚膩,四季皆易發病。
3.3.1 心理調護 春季采用移情易性護理法,關心體貼患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避免情緒波動,每日聽《好日子》1次,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長夏患者易煩躁不安,多與患者溝通,每日聽《月光下的鳳尾竹》1次;秋季患者易怒,予以言語開導,疏導情緒,每日聽《高山流水》1次;冬季患者精神萎靡,給予歡快的音樂,每日聽《江南好》1次。
3.3.2 飲食調護 春季飲食以素食為主,適宜大棗、山藥等食品,隔日輔以予以防風蔥白粥(大米100 g、蔥白20 g、防風10 g)1次,具有祛除風寒濕邪的功效。長夏忌食葷腥油膩之品,宜吃蓮子、白蘿卜等食物,以免助濕生痰,每日輔以百合蓮子銀耳粥(百合 15 g、蓮子心 10 g、銀耳 30 g、冰糖 80 g)的藥膳 1次,具有養陰潤肺、除濕通絡的功效。秋季忌吃辛辣之品,宜吃枸杞、蘑菇,每3日輔以山丹核桃粥(核桃仁25 g、生姜5 g、梗米50 g),具有溫經通絡的功效。冬季宜吃溫熱食物,宜食紅棗,隔日輔以山藥蓮藕豬骨湯(豬骨200 g、山藥100 g、蓮藕200 g)1次,具有祛濕健骨的功效。
3.3.3 中醫護理技術 用方藥為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的中藥熱包,將藥袋口封閉以高火加熱沸騰,取出藥袋放于篦子上淋出藥液,取出1~2個藥袋放在外邊,使之降到略高于手背溫度(不燙手程度50~70℃)把藥袋放于患者肩井部位,每次治療30~40 min,1天2次。穴位拔罐選用大椎、肩井拔罐,每日1次,留罐8~10 min,保養體內陽氣,保持“陰平陽秘”。春季、長夏點按陰陵泉穴30次/日以化痰利濕;秋季、冬季點按豐隆穴30次/日以健脾通絡。
3.3.4 功能鍛煉 春季、長夏指導患者佩戴頸圍做拔伸牽引鍛煉,每天2次,每個動作20次;秋季、冬季進行仰首觀天鍛練,每天3次,每次15 min。
3.4 肝腎不足證 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舌紅少苔,秋、冬易發病。
3.4.1 心理調護 春季患者常伴有恐懼緊張心理,疏導患者情緒,每日聽《梁祝》1次;秋季患者常感到焦躁,教會掌握情緒自我調節的方法,每日聽《寒鴉戲水》1次;冬季患者常有抑郁情緒的困擾,多了解患者的需求,解除情緒波動,每日聽《梅花三弄》1次。
3.4.2 飲食調護 春季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忌肥厚油膩生冷類食物,選用滋補肝腎類食品,如甲魚、木耳,2~3天給予田七煲雞湯(瘦光雞500 g、田七15 g、紅棗10枚)的藥膳1次,具有補中益氣,添髓補精的功效。秋季飲食以補為主,宜吃薏仁、枸杞,隔日給予枸杞二皮豬骨湯(豬骨500 g、枸杞15 g、桑白皮15 g、陳皮15 g)的藥膳1次,具有食骨補骨,補精生髓的功效。冬季忌食肥甘厚味之品,多吃蔬菜水果,每2~3日給予羊肉歸芪湯(羊肉500 g、黨參25 g、黃芪25 g)的藥膳1次。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
3.4.3 中醫護理技術 用方藥為腎氣丸加減的中藥混合加入白酒置于鍋中,用文火炒至60~70℃裝入無紡布藥袋,患者大椎穴、心、肺、脾腎腧涂凡士林,將中藥包在相應的穴位上來回推熨和回旋運轉,以局部皮膚稍起紅暈即止,時間15~20 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治療2 h后,選罐腎俞、關元穴位拔罐,每日1次,留罐8~10 min,達到保精益氣、強筋健體的目的。春季點按三陰交30次/日以補益肝腎;秋冬季點按腎俞30次/日以通經活絡。
3.4.4 功能鍛煉 春季進行聳肩、滾肩鍛煉,每日2次,每次15 min;秋冬季做“米字操”等頸項部鍛煉,此時氣溫低,韌帶彈性和關節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故鍛煉前做適當熱身運動。
3.5 氣血虧虛證 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春冬最易發病。
3.5.1 心理調護 春季患者精神萎靡,予以鼓勵,每日聽《步步高》1次,會減少焦慮、煩惱等不良刺激;冬季患者精神萎頓,引導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每日聽《百鳥朝鳳》1次。
3.5.2 飲食護理 春季給予高營養、高維生素、高鈣的食物,予以甲魚、母雞、蛋類等滋補類食物,每2~3日輔以葛根赤小豆粥(葛根15 g、赤小豆20 g、梗米30 g)的藥膳1次,具有補血益氣,防病治病的功用。冬季飲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油膩之品,多食山藥、桃仁等食物,每周予以伸筋草鯉魚湯(伸筋草15 g、板栗5顆,鯉魚1條)的藥膳1次。
3.5.3 中醫護理技術 用方藥為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的中藥藥物煮沸后,倒入浴缸內,浴缸以適合患部為宜,藥液溫度約40℃,以患者自覺舒適為主,浸泡時間一般為20 min,隔日1次或每周2次。藥浴后休息2 h后,選用大椎、肺腧、心腧穴位拔罐,每日1次,留罐8~10 min,以祛寒氣、強壯身體。春季點按氣海30次/日以益氣養血;冬季點按膏肓30次/日以補虛培元。
3.5.4 功能鍛煉 春季進行側耳貼肩功能鍛煉,每日2次,每次15 min;冬季人陽氣虛弱,盡量在室內進行鍛煉,采用前屈后伸法,緩慢而勻速進行,每次間隔2 s,重復20次。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5發布實施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的頸椎病的療效評價標準并配合科室特色的頸椎病評分表進行評估。本組患者痊愈13例,顯效23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67%。
目前臨床對于項痹(頸椎病)的中醫對癥治療及辨證施護已基本達成共識,但該病在不同時節所多發的證型各有不同,我科在因時制宜的理論基礎之上,結合項痹的發病規律、臨床護理機制的整合等方面,對該病的護理模式進行深入性干預研究,制定因時制宜的項痹辨證施護體系,包括情志護理、飲食護理、中醫護理技術及指導功能鍛煉等,進一步完善項痹的護理及宣教模式,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縮短病程,防止疾病發作,效果顯著,達到“已病防變”之目的。
〔1〕 郭繼祥.牽引治療頸性眩暈的觀察及護理[J].天津護理,2001,9(2):68.
〔2〕 陳穎.頸椎功能鍛煉操治療4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1,19(5):282.
〔3〕 苑沛然.活血通絡法藥物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2,20(5):335-336.
〔4〕 張莉.護理干預對頸椎病保守治療效果的影響[J].天津護理,2006,1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