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緒
(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 300060)
顱咽管瘤是指發生于顱咽管殘余上皮細胞的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 2.5%~4.0%,年發病率為(1.5~2.0)/百萬人[1],顱咽管瘤因其毗鄰下丘腦、垂體柄等重要結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病情重、變化快,使得顱咽管瘤圍手術期護理極具挑戰性。而在顱咽管瘤術后并發癥中,發生癲癇患者預后差、癲癇難以控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26例顱咽管瘤患者,其中1例術后發生癲癇。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女,34歲,主因1年前出現頭痛伴視物模糊,為陣發性脹痛,無嘔吐,就診于我院,行相關檢查示顱咽管瘤,為進一步治療收入我科。患者3年前確診顱咽管瘤,于我院行Omaya置入術,術后好轉出院。否認其他病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入院查體:神志清楚,對答正確,四肢肌力V級,體溫36.5℃,心率 75次/分,呼吸 19次/分,血壓 120/60 mmHg(1 mmHg=0.133 kPa)。完善各項檢查后于全麻下行開顱腫瘤切除術,術中順利,術畢返回我科監護室,術后生命體征平穩,于術后第3天突發癲癇大發作,四肢強直抽搐伴意識不清,持續約數十秒,遵囑予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及丙戊酸鈉靜脈泵入后癥狀緩解,神志清楚,隨后癲癇小發作1次,雙眼斜視伴右側肢體抽動,繼續予丙戊酸鈉對癥治療后好轉,神志淺昏迷。第4天再次癲癇小發作1次,癥狀同前,繼續丙戊酸鈉治療并加強安全防護,發作后神志淺昏迷,四肢肌張力高。后未再見癲癇發作。
2.1 水電解質紊亂 顱咽管瘤解剖位置特殊,腫瘤的壓迫或手術均會不同程度損傷下丘腦和垂體,導致激素分泌紊亂,進而導致鈉代謝紊亂,可為高鈉血癥或低鈉血癥。而顱咽管瘤術后血鈉紊亂者癲癇可能性大,其中以交替性血鈉異常者最易發生癲癇。顱咽管瘤術后血鈉偏低時是癲癇的易發期,如此時有突然的血鈉波動,尤其是血鈉下降(下降幅度>10 mmol/L)則更易出現癲癇發作。該患者術后連續監測血電解質bid,1周中血鈉值為第1天148 mmol/L,153 mmol/L;第2天145 mmol/L,143 mmol/L;第 3 天 130 mmol/L,131 mmol/L;第 4天 143 mmol/L,151 mmol/L;第 5 天 140 mmol/L,146 mmol/L;第 6 天148 mmol/L,140 mmol/L;第7天 152 mmol/L,147 mmol/L。隨后改為qd檢測,血鈉波動于128~146 mmol/L。患者首次癲癇發作為術后第3天,復查CT未見遲發性出血及梗塞,考慮為血鈉驟降所致,立即給予抗癲癇藥物及生理鹽水 500 mL+10%NaCl 50 mL靜脈輸入。同時鼓勵患者飲鹽開水以補充丟失的鉀、鈉和水分,以防低鈉性腦水腫。患者第2次癲癇后意識轉為淺昏迷。第4天血鈉升高,遵囑給予靜脈滴注低張糖液及經胃管滴注蒸餾水或溫開水[2],利于鈉離子的排出,并限制鈉的攝入。
2.2 高熱 顱咽管瘤術后高熱,早期(1~3天)多為中樞性高熱,晚期(3~10天)多為顱內感染。高熱亦可誘發癲癇發作,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高熱發生的原因可能是顱咽管瘤切除術中下丘腦受損,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所致,體溫最高時可達41℃[3]。患者術后第6天,體溫升高至38.7℃,考慮癲癇發作與高熱無關。經對癥給藥及物理降溫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3.1 搶救配合
3.1.1 病情觀察 患者突發癲癇大發作,雙眼上翻。四肢抽搐,意識不清,立即通知醫生,加大吸氧濃度至4 L/min,備好搶救箱(包括口咽通氣、氣管插管、喉鏡、舌鉗、空針、壓舌板、紗布、膠布),將壓舌板墊于患者上、下臼齒之間,以防患者咬舌和舌后墜堵塞呼吸道;解開患者的衣領;大發作時呼吸道分泌物較多,讓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對患者抽搐肢體不能用暴力按壓,以免骨折、脫臼等。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癲癇狀態,生命體征,記錄發作時間。
3.1.2 搶救用藥 立即遵醫囑給予苯巴比妥鈉0.2 g肌肉注射,隨后生理鹽水50 mL+丙戊酸鈉400 mg以4 mL/h持續泵入,患者抽搐緩解。約15 min后,患者小發作,雙眼斜視,右側肢體抽動,給予丙戊酸鈉慢推,約10 s后緩解,神志轉為淺昏迷。第4天患者再次小發作,癥狀同前,約5 s,未予特殊處理。3天后將靜脈丙戊酸鈉改為口服,0.5 g bid,未見癲癇再發作。
3.2 用藥護理 該患者所用抗癲癇藥為苯巴比妥鈉,靜脈丙戊酸鈉及口服丙戊酸鈉。用藥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變化,防止過度鎮靜引起的意識改變,如出現意識變化,及時通知醫生,分析因用藥引起或因癲癇造成,及時對癥處理。靜脈給藥時,雙人核對計量及給藥速度,調節好泵速后雙人簽字,并囑家屬勿擅自調節速度。口服給藥時,護士一定要服藥到口,不能漏服,不能改量,嚴格遵醫囑。
3.3 安全防護 患者病情穩定轉出監護室后,安置于距護士站較近的單間病房,環境安靜,護士觀察便利,病房內備好急救箱,處于備用狀態,每日檢查,床頭備氧氣,床單位配床檔并加床檔棉套,防止患者癲癇發作時墜床及碰傷,囑患者用藥期間減少下床,獨自時床頭高度不可超過45°。
3.4 心理護理 患者為年輕女性,孩子較小,兼顧事業與家庭,此次為顱咽管瘤復發的二次手術,心理壓力較大,加之術后癲癇發作,影響肌力活動,生活難以自理,產生焦慮及抑郁的心情,這些負面情緒極有可能再次誘發癲癇,加重病情,護理時積極與家屬及患者進行溝通,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及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及家屬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通過分析1例顱咽管瘤患者術后癲癇發作相關危險因素以及護理,體會到對于此類患者除應及時開顱手術切除腫瘤外,術后良好的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關系手術的成敗。及時判斷患者病情變化的動態過程,嚴格遵醫囑執行各項化驗檢查,為臨床合理及時的治療提供客觀依據,及時準確用藥,癲癇發作時搶救的配合及后期的心理支持,有利于減少術后癲癇的發生,提高手術的效果。
〔1〕 黎會,譚源福.顱咽管瘤手術入路的現狀[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2):257-259.
〔2〕 夏俊.主動脈全弓置換加象鼻支架術后并發高鈉血癥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22):30-31.
〔3〕 童孜蓉,任興珍,葉桂華.顱咽管瘤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3):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