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外科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有效的方法,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對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積極的意義[1]。研究表明[2],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手術環境,可避免意外風險事件的發生,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從而促進患者預后。我院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選取84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術前均經B超或MRI確診為子宮肌瘤;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或異常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32~68歲,平均(51.25±4.36)歲,病程 3~18 個月,平均(9.81±2.55)個月,學歷:小學 8例,初中 12例,高中 12例,大?;蛞陨?0例;觀察組:年齡 32~70歲,平均(52.03±4.22)歲,病程 3~16 個月,平均(9.92±2.83)個月,學歷:小學 7例,初中 10例,高中 12例,大?;蛞陨?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學歷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圍手術期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宣教,術前對患者進行備皮、皮試、陰道擦冼、灌腸,術后進行飲食、活動、治療指導,術前宣教內容為:告知患者圍手術期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護理措施,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患者心中疑慮,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實施前明確責任護士職責及分工,護士長合理安排及優化組合每個操作步驟,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術前評估階段: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就診原因、既往病史、自理能力、活動能力、聽力、視力及心理狀況等相關情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心理評估:患者術前由于對手術缺乏認知,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識,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提高患者手術配合度;術前訪視:術前1日下午由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訪視,并查閱患者病歷,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及交流,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并向患者介紹手術室情況及手術實施過程,消除患者術前不良情緒;術前談話:對于手術風險較大的患者,除了主診醫生及護理人員參與會診外,還邀請患者家屬參與會診,讓家屬了解手術難度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在家屬表示充分認可及理解后再安排手術,術前談話安排在醫患溝通辦公室,由醫方、患方、院方三方會談,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麻醉知識宣教:術前由麻醉師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麻醉方案,告知患者麻醉過程中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對麻醉的顧慮。
1.2.2 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充分配合醫生實施手術,同時可采用恒溫水毯、空氣加熱器給予患者術中保溫。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1.2.3 術后護理
1.2.3.1 導尿管護理 子宮肌瘤患者術后需要留置導尿管,因此需對患者做好相應護理同時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指導,防止導尿管扭曲、脫落。
1.2.3.2 術后康復階段 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包括: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多進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增強患者抵抗能力;運動指導:建議患者每周至少鍛煉3次,可選擇瑜伽、太極、散步等有氧運動,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情緒指導:指導患者學會控制情緒,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病情的穩定及轉歸。當心情煩躁時建議患者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以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尿管拔除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數據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率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分析 觀察組尿管拔除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分析(±s)
組 別 例數 尿管拔除時間(h)排氣時間(h)觀察組 42 12.89±1.32 18.36±2.45對照組 42 24.98±2.78 32.58±3.08 t P 24.46 0.000 23.42 0.000下床活動時時間(h)12.96±2.85 24.21±4.25 14.25 0.000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 (例,%)
2.3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身體疼痛、活動、精神健康及總體健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為了避免器械操作對患者損傷,確保手術能順利開展,術中需要護士與臨床醫生積極配合,盡可能縮短患者手術時間,降低手術并發癥,提高患者治療效果[3,4]。通過護理干預優化護理操作步驟,術前告知患者手術操作方法及醫院情況,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從而有利于患者提高配合度,促進患者康復[5]。
護理干預中規范操作流程,對患者加強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可提高患者手術配合度,從而促進患者預后[6,7]。孫欽艷[8]認為加強護患間的溝通,規范護理操作對降低患者并發癥,促進患者預后具有積極的作用。本研究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患者應用標準化護理程序,結果顯示觀察組尿管拔除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護理干預可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這可能由于護理干預術前對患者進行護理宣教,從而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得患者手術過程中及術后更好地配合治療,提高了治療效果。
〔1〕 葉丹,賴偉英.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臨床觀察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6):58-59.
〔2〕 劉美荊,黃媛彥,李海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689-1691.
〔3〕 馬琳娜.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102-103.
〔4〕 譚顯玲.院前標準化急救護理程序在昏迷患者搶救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8):2839.
〔5〕 歐秀華,溫萃莉,楊曉榮,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64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92-93.
〔6〕 楊帆,林英,羅秀珍,等.舒適護理模式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3,25(8):1266-1267.
〔7〕 夏玲華.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5):816-817.
〔8〕 孫欽艷.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4,(1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