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好的教育永遠只能由家庭提供,家庭是最好的學校,家是最好的教育現場。美育更重視的不是知識傳授而在于心性養育、習慣養成。《紫羅蘭》一書中,作者嘗試通過兩位女主人公的生活,為我們揭露當下日本甚至亞洲圈年輕人的生活現狀,文章所透出的美育思想讓讀者在感慨雷米命途多舛的同時,對自己所受的教育亦或是教育他人的方法上進行反思。
關鍵詞:青山七惠;美育;審美;尼特族
一、《紫羅蘭》所折射出的“尼特族”現象
(一)“NEET”的現狀
“NEET”這個概念,日本厚生勞動省對其的定義為:年齡在15-34歲、畢業為未婚的人士,既不插手家務,亦沒有參與任何的職業訓練。①在中國有一個與之相似的概念——“啃老族”。大多數NEET沒有工作的原因在于,他們對自己工作不滿意導致失業;或認為工作太累、太緊張,所以干脆辭職回家過輕松生活。乍看之下可能會被認為是由于當今年輕人過于懶惰,自我中心主義膨脹等問題造成的,但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又在哪里?日本曾有一名男性在家十多年一直閉門不出在家中創作一部小說,最后小說也成功出版,但來自社會上的輿論壓力也愈發劇烈。按照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來說,子女成年完成學業以后,是應該走向工作崗位的。而大部分的子女也會這樣去做,一方面是為了讓父母減少一些生活上的負擔;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這樣的年紀再向父母伸手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而一些年輕人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父母把他們生下來,就應該一直對他們負責,伸手要錢是無可厚非的事,因此就會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的結果不同,究其根本還是教育(重點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二)“雷米”現象問題所在
雷米是《紫羅蘭》中的一位女主人公,她寄宿在另一位正在上高三的女主人公藍子家里,她的年紀和藍子父母的年紀一般大。大學時代的她和藍子父母關系要好,畢業以后經歷一些變故以后,由于精神上的問題不得不寄宿在藍子家里,不外出,不工作最終成為了一個家里蹲。而透過雷米,書中折射的便是日本嚴重的“NEET”一族急劇增加的社會現實。日本經濟發展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而經濟地飛速發展時常會帶來一些精神上的沖擊:人們一味信仰實用主義的話,靈魂層面的東西或許就會被遺忘。
二、書中的美育觀念
(一)雷米所具有的美育思維
雷米雖作為家里蹲,但是在作者筆下依舊保持沒有被世俗污染的心靈,應該說這一點是與其他“NEET”相區別開來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延期償付”,這是美國精神病學家埃里克森在提到自我同一性時提出的。關于青少年在各種選擇中的思想斗爭過程,埃里克森用了“延期償付”來描述,表示青少年延遲做出個人生活或職業的選擇和承諾。他認為在一個復雜社會,在“延期償付”階段,青少年勢必會經歷自我同一性危機,對大多數人來說,自我同一性的達成是一個逐漸緩慢的探索過程,而不是外在的急劇變化。而藍子和雷米兩個人正處在這個階段的開頭和結末兩點之上。
藍子在雷米身上學到了好多東西——雷米引導她寫作,教她要保護好自己的天賦不要被無聊的事情所糟蹋;雷米還曾教她,最簡單的就是最美好的。她認為,年輕人身上有一種“泠泠作響”的東西,即便藍子身上現在沒有響,將來可能會響,也說不定會被一些無聊的事情給破壞掉。這是一種美的教育,或者說是培養一種對美的感受。現在許多家庭都不重視對孩子“藝術審美”這方面的養成,就算把孩子送到舞蹈繪畫班,也是想以后如何考級,孩子在學校為了考試而學習,去興趣班依舊是為考試而學習,這樣對心智還沒有完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精神壓力。他們無法找到放松的方式,不知道考試之外自我的價值,到最后也只會淪為考試的工具甚至犧牲品。但藍子是幸運的,在她忙著備考焦頭爛額的時候,她擁有這樣一個能讓她快樂的姐姐。美育的確不是一種實用性的教育,但它對一個人心智和三觀的發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美育”的思維對雷米及藍子的影響
雷米在藍子家那段時間,任性、孤僻,給家庭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煩;需要幫助的時候,就連最親近的人也背叛了她,這是雷米在進行“自我同一性”塑造的時候產生的問題。很多年輕人從大學走向社會時,也經常不知自己處在社會一個什么樣的立場里。“延期償付”的“延期”指的就是年輕人剛進入社會時還很懵懂,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個“新”社會,他們具有肩負起為社會出力的擔子,但他們可以稍微地“延期”再來接任這個擔子。但雷米逃避了,是因為自己寫的小說結果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先期望值,還沒有得到足夠的家庭關愛,故或多或少對那個未知的社會產生了恐懼。
在書中有一句話這樣寫到:“長大成人,化為碎片。”碎片化的人處于碎片化的世界,人一旦得不到自我認同便會迷失于這個世界,找不到歸宿。藍子的家庭是千萬日本甚至亞洲普通家庭的一個縮影,但又是特別的:他們有嚴厲的父母,也有如同調劑品一般存在的雷米。藍子也因有這兩面的共同培育,才能全面地成長。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我也在教育我的愛彌兒該怎樣生活,我也教育他要喜愛自己接觸到的人。除此之外,我還教育他如何自食其力。然而,這一切也還不夠。為了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他還必須要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②雷米缺失學會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藍子缺少喜愛別人的感情,但她們通過共同生活,互相彌補不足,從而逐漸完善內心讓自己變得完整而強大。
“美”是無形的,“美育”則像一股春風,當你感受到它的時候,它已經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你的周圍。藍子最終被塑造成了一個成功的形象,她能夠寫自己喜歡的小說,和相愛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沒有雷米關照,她是做不到這些的。青山七惠拋出了一個疑問:美與愛能否拯救“NEET”?也許這個問題依舊有待更多的人去證實它,但通過《紫羅蘭》一文,我們可以看到青山七惠對美的喜愛和對浪漫的追求,同時也不忘反思當下青年所存在的問題,她希望藍子能夠給予迷茫的年輕人一些解答與安慰,希望千萬的“雷米”能重新昂首挺胸地步入社會。人不僅是自然人還是社會人,我們無法擺脫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正因為此,人才應該去學會感恩學會愛,在這個物質泛濫的社會找到一個精神的寄托,去感受世間的美。
【注釋】
①湯禎兆:《日本中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1版
②盧梭:《愛彌兒》.商務印書館,1978-6
【參考文獻】
[1][日]青山七惠.紫羅蘭[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07)
[2]湯禎兆.日本中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0)
[3]親近母語研究院.兒童的藝術教育[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2(09)
[4][法]盧梭.愛彌兒[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