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塤是我國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在民族音樂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代“八音”分類中塤獨占“土”類,塤無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種多樣。到20世紀80年代,民族音樂工作者對塤進行了發(fā)掘改革,使塤這一古樂重獲新生。在眾多音樂工作者的改革中出現(xiàn)了各種形狀、各種音孔數(shù)、各種指法的塤,這對擴大塤的音量、擴展塤的音域、提高塤音樂表現(xiàn)力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使得在近三十年過去的今天,人們對塤的了解日益加深,更多的人喜歡上了這一古老民族樂器并學習它。但到目前為止塤的標準體系并未確立,指法依然是各式各樣,這對于初學塤的塤友是一個巨大的困難。本文將塤的指法體系做出歸納,人們在學習塤這門樂器的時候提供些許方便。
關(guān)鍵詞:塤;指法體系;音高
一、塤的發(fā)音原理
目前人們的認識是塤同笛簫等樂器同屬邊棱氣鳴類樂器,進而把它當做管樂器研究,但由于塤的腔體內(nèi)是一個氣團,而并非管樂器的氣柱(不管是柱狀還是錐狀氣柱),所以其發(fā)聲規(guī)律與管樂器有很多不同之處。很難把它歸入管樂器的范圍,更談不上是“閉管樂器”或“半閉管樂器”了。
從理論上講塤根本不是管樂器。它的腔體內(nèi)是一個氣團,而管樂器的管子里是一根氣柱。兩者形狀不同、發(fā)聲規(guī)律也不同。在管樂器上,管子的長度決定聲音的高低。音孔位置的高低,實際上在改變著管子的長度,直接影響著音的高低,所以笛簫的音孔總是低音孔在高音孔遠離吹孔端(也有特殊情況),故而笛簫的指法相對有一個標準;在塤上,塤腔體內(nèi)的空氣團體積的大小決定音高,體積大的聲音低。開放的指孔的面積越大,氣團的體積就變得越小,聲音就越高,而音孔位置的高低卻不會影響聲音的高低。另外,管樂器可以通過調(diào)整口型及氣息的手段吹出基音的高八度或高十二度、十五度等泛音,這種手段被稱為“超吹”。而塤用超吹的辦法則只能奏出一個不規(guī)則的、基音的超八度音。
塤的音高只與所打開的音孔的面積大小有關(guān),與所打開的音孔的位置沒有關(guān)系,所以只要保證音孔面積大小相同,可以把它開在任意的位置,這也就是塤的指法可以是任意的排列的原因。
二、關(guān)于“×孔塤”的叫法
一直以來所稱的“×孔塤”有的是算吹孔和音孔數(shù)總和,有的卻只是算音孔數(shù)。在目前我所知道的幾本塤相關(guān)教材(分別為:《塤的演奏技巧與練習)(劉鳳山)、《笛·簫·塤·笙·嗩吶吹奏指南》(陸金山)、《塤演奏法》(劉寬忍)、《塤基礎(chǔ)大教本》(王鐵錘)、《塤初級教程》(周可奇))中,劉鳳山老師、陸金山老師、周可奇老師都是以吹孔和指孔數(shù)的總和來稱作“×孔塤”,而劉寬忍老師、王鐵錘老師只算音孔數(shù)來稱作“×孔塤”。看似以前一種標準的占多數(shù),但目前網(wǎng)絡(luò)上各老師塤友大多是僅算音孔的數(shù)目來稱作“×孔塤”,如有八個音孔便稱作“八孔塤”,為避免造成誤解建議在說“×孔塤”時僅算音孔數(shù)。現(xiàn)在使用最多、最常見的為八孔塤、九孔塤和十孔塤,其中又以八孔塤和十孔塤最常用。
三、目前塤的指法
塤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距今已經(jīng)過70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在各歷史時期塤的形制,音孔數(shù)各有差異,對歷史上各時期的塤的指法本人沒有查閱相關(guān)資料,在此不作介紹,僅就目前所使用一些指法做一些介紹。塤在近幾十年的發(fā)展改革中,逐漸形成幾種不同的指法體系,其中使用較多的有陰氏、馮氏以及眾多西安制塤老師所使用的指法,包括現(xiàn)在的空谷塤、藝魂塤在內(nèi)都同屬一類指法體系,以下稱之為“西安塤指法”;劉寬忍教材上提供的張榮華老師制塤使用的指法,以下稱之為“榮華塤指法”,目前使用這種指法體系的還有七星塤;其他一些塤的指法,包括趙良山老師的良山塤指法(八孔塤)、劉鳳山老師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塤)、王鐵錘老師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塤)、周可奇老師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塤)、陸金山老師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塤)……雖然塤的指法體系繁多,但眾多的差別大多是音程關(guān)系和指序上,八孔塤作為目前最常見的塤,其指法有按民族五聲音階開孔的,即,有按七聲音階開孔的,即,自然前一種音階排列比后一種音域?qū)捯粋€小三度,指序有從左到右開的,有從右到左開的。九孔十孔塤也就是在八孔的基礎(chǔ)上增加一到兩個孔而成(也有重新安排指法的)。塤發(fā)展到目前為止已具備順利轉(zhuǎn)調(diào)的能力,以下均對其基本指法(本調(diào)指法)做出介紹,其他轉(zhuǎn)調(diào)指法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一)八孔塤指法
八孔塤是最先發(fā)展成熟,也是目前使用較多的一種塤,多為梨形,也有筆筒形和其他一些形狀,大多制塤者均有制作。
1.西安塤指法,其指法圖為:
此種指法為從左到右開孔,當然現(xiàn)在也有制作從右到左開孔的,實現(xiàn)了用較少的音孔獲得了較寬的音域。
2.榮華塤指法,其指法圖為:
此種塤指法為從右至左開孔,適應大多數(shù)管樂吹奏者的習慣,吹奏七聲音階中沒有交叉指法,在初學手指不靈活的情況下能更快地掌握,演奏中也更流暢,缺點是音域不及西安塤指法的寬。
(二)十孔塤指法
為了擴展音域,但塤又不能通過超吹來實現(xiàn),指孔的增加成為其主要途徑,十孔塤也就應運而生了。為了克服傳統(tǒng)梨形塤高音難吹的困難,塤研制者改變了傳統(tǒng)形狀做成筆筒形、牛頭形、葫蘆形等并通過在塤腔體內(nèi)增加隔板使之隔為兩個乃至三個腔體,解決了高音難吹的困難。筆筒形,牛頭形、葫蘆形以及大魚形等便成了目前十孔塤的主要形狀,其中筆筒形又最為常見,使用最多。
1.西安塤指法,其指法圖為:
此種指法為在八孔塤基礎(chǔ)上的前六孔的上部增加兩個音孔用左右食指按孔,從而改變了原來各指按孔的位置,雖增加兩個指孔,但音域卻僅增加一個大二度,每開一個音孔為小二度音程。如一直按畢兩個食指孔,指法和八孔塤是一樣的,僅就按孔的手指發(fā)生了變化。
2.榮華塤指法,其指法圖為:
此種塤在原八孔塤基礎(chǔ)上所增開的兩個指孔在前六孔的下部,用原先并不按孔的兩個小指開閉,因此并未改變原有手指的按孔位置,所增加的兩個孔為一個大二度加一個小三度,雖增加兩孔,但音域較原八孔擴展不少。如一直打開兩小拇指孔,原有指序保持不變。
(三)九孔塤指法
九孔塤的指法有的是在原有八孔塤上增加一音孔而成,也有的是九孔從新排律而成的,各教材上的九孔塤指法大都不盡相同,但由于目前九孔塤貌似并不常見,故而僅對榮華塤指法的九孔指法和七星塤的九孔指法做一介紹。
1.榮華塤指法,其指法圖為:
其指法為增加一右手小指控,從筒音作1開始從新排律得到,與原有八孔塤在指法上有一定差異。
2.七星塤指法,其指法圖為:
此種指法所增開的右手小拇指孔為小三度音程,如一直打開右手小拇指孔對原有八孔指法一點也沒有改變,在演奏《賽馬》等曲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其他類塤指法
目前塤的指法種類繁多,除上面所介紹到的還有很多,這些指法大多是普通塤愛好者接觸使用不到的,因篇幅所限,不一一例舉,將個種指法所對應的演奏家例舉如下,有興趣的可以通過演奏家去認識這些各異的指法。劉鳳山,十孔塤指法;趙良山、趙亮父子,八孔塤指法;陸金山,九孔塤指法;王鐵錘,九孔塤指法;周可奇,九孔塤指法。除以上介紹的一些八孔、九孔和十孔塤外,尚還有其它種類的塤,包括王其書老師的十一孔雙八度葫蘆塤、高明老師的高音C調(diào)三十音玉塤、空谷塤的兩個八度加一個小三度的塤……當然也就還有更多的指法體系,在此就不做一一介紹了。
四、幾點建議
塤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在幾近失傳的情況下經(jīng)過近幾十年的發(fā)展和改革已重獲新生,在世界各大舞臺綻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如今了解愛好并學習它的人日益增多,為普及推廣塤這一古老樂器,規(guī)范化已顯得日益必要,本人就此作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關(guān)于“×孔塤”的叫法應該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以避免各種教學及學術(shù)交流中造成誤會,不管算不算吹孔,這都是可以統(tǒng)一的,本人建議不算吹孔在內(nèi),僅以音孔的數(shù)目來稱之。
(二)為了適應大多數(shù)管樂吹奏者的習慣,塤的指法順序應從右到左開孔,當然也要制作左手的塤以便習慣左手的吹奏者吹奏,猶如低音大笛的開孔。
(三)對于指法的排律應盡可能接近其它民族吹管樂器,如笛、簫、葫蘆絲等,讓其他民族管樂吹奏者能較快適應并演奏塤。
(四)塤指法排律應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盡管塤的改革發(fā)展任在繼續(xù),但已有的可用于普及推廣的塤必須建立起一個標準來,以減少初學者的疑惑。對于八孔塤而言,本人更認同榮華塤指法體系,雖然音域較窄,但卻能讓初學者較快的掌握,建議將此作為一種普及推廣塤的標準。自然八孔塤指法可以用西安塤指法以獲得更寬的音域,這也可以確立為一種標準作為對塤有較深入學習者使用,對于九孔,十孔等均可以建立起一套標準體系來規(guī)范它。猶如竹笛一樣,盡管有各式各樣改革的笛子,七孔笛、八孔笛、九孔笛、十孔笛、十一孔笛乃至加建的更多孔的竹笛,但六孔竹笛卻是有統(tǒng)一標準,被廣泛應用的竹笛。
五、結(jié)論
任何一樣樂器要想被更多的認識了解并學習,都得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塤也不例外。盡管塤還有更大的改革發(fā)展空間,但作為一種可用于普及推廣的塤的標準必須盡快建立起來,以使學塤的塤友(特別是初學塤的塤友)能進行相互交流溝通而不致引起混亂從而給塤友帶來更多的困惑。自然塤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希望更多大專家老師投入到塤的改革中來。在目前塤的指法體系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情況下,塤友學習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手上所拿的塤該是哪一種指法,切不可見著指法表就盲目練習。
【參考文獻】
[1]屠式璠.古樂器塤的現(xiàn)狀[J],音樂時空,2013年07期
[2]趙亮.塤的發(fā)展與運用—對塤指法的探究[J].樂器,2002年,04期
[3]陸金山.笛·簫·塤·笙·嗩吶吹奏指南.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8
[4]劉寬忍.塤演奏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4
[5]劉鳳山.塤的演奏技巧與練習.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4
[6]周可奇.塤初級教程.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1
[7]王鐵錘.塤基礎(chǔ)大教本.長春:吉林電子出版社,2010.7
作者簡介:銀樂,(1990-)男,漢族,湖南邵陽,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理論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