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工筆花鳥畫作品呈現出新穎的題材,精良的制作,巧妙的構思和多樣的風格,在繪畫語言表達形式上進行著新的探索與拓展,從而豐富了工筆花鳥畫形式語言,在發展上具有更廣闊自由的表現空間。
關鍵詞:花鳥畫;形式;特征
一、當代花鳥畫形式語言
(一)當代花鳥畫題材多樣化
傳統工筆花鳥畫在題材表現上大多局限于珍禽鳥獸與花鳥草蟲等范圍,因此制約了當代畫家們的創作思路。隨著時代背景、審美標準、創作主體在發生變化,現代工筆花鳥畫在選取題材上的范圍更加廣泛,種類多樣化,體現了時代性與活性,其中小部分在題材上選用傳統富貴疏野,但傳統的寓意和比興手法在現代花鳥畫中已不再受到重視。傳統題材中牡丹被喻為“花之于牡丹,必使之富貴”當代畫家對前人已經表現過的題材,采用換角度巧立意改變形式的方法,使得傳統題材勃發新意。現代畫家大多生活于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在擺脫了傳統繪畫思想中比興寓意的束縛后,畫家的視野更加開闊,凡是能夠抒發情感表情達意,適用繪之于畫都可以被用作為創作的題材。
(二)當代花鳥畫構圖新變化
傳統宋畫花鳥畫的構圖在經過歷史沉淀形成固有的一套法則,其講究布局的虛實對比,畫面上注重“起、承、轉、合”,并強調“空白”與“勢”上的處理,經營畫面構圖運用特有的“散點透視法”,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與之相比當代工筆花鳥畫則在為吸引觀者的注意力上,追求視覺效果。構圖特點為盈滿、大、方,化簡為繁,強調“主觀”因素所起到的作用,由此促使當代畫家們進入一個新的創造空間。當代畫家在延續應用散點透視法的同時,更多的是物象間比例與透視關系及焦點透視的運用,使繪畫構圖在空間處理上更為靈動多變化。然而隨著這些當代構圖理念在打破傳統構圖觀念樣式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中一些作品過于講究形式構圖,注重純形式上的表現,而這種注重形式的表現最終導致與內容的分離,使作品顯得過于空洞與單薄。
(三)當代花鳥畫造型多樣性
傳統“骨法用筆”以線造型是兩宋繪畫造型特點之一。以線造型不僅能正確反映形體線的透視關系,并且其變化也具造型的表現力、獨特的審美價值。然而隨著當代畫家對自然疏遠,造型概念化,逐漸在現代作品中淡化了用線的表現力,線也只是起到了一個輪廓界定的作用。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影響下,當代工筆畫家考慮的不再是單純用線的構成與完全獨立的線,而是將傳統工筆畫的線與西畫中的面相互結合成一體,把傳統線條融入到西畫體積塑造當中,讓作品即不失中國畫東方以線造型的審美特質,又能具有西畫的寫實功效。宋畫作品給人的是一種真實感,在于對細節真實的追求。宋畫的寫實性不是像照片一樣的再現,它是一種對于自然的理解與感悟上的記錄,是畫家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及其生活感受表達所描繪物象的神韻。
(四)當代花鳥畫新色彩觀念
宋畫的雅致色調直至今日仍被無數崇拜者所吸引。朝代的交替,風格的轉變,工筆花鳥畫色彩問題是復雜的。其涉及到傳統哲學、繪畫思想的變遷、繪畫材料以及工筆花鳥畫自身的特點。現代花鳥畫在色彩上既吸收借鑒宋畫設色,又具鮮明的時代特色。當代花鳥畫家極其注重色彩在構思所起的作用。試圖在傳統設色規律上,避免色彩的單一和程式化。畫家突破傳統“隨類賦彩”繪畫原則,選擇性的吸收西方繪畫在處理色彩上語言的表現,設色注重主觀性,不再是局限于物象色彩的真實性,而是根據畫家主觀感受來設置畫面色彩,可以將物象色彩夸張化、感情化。
(五)當代花鳥畫材料技法呈多元化
與宋畫相比現代花鳥畫家在創作上減弱了文人畫的特征,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每一次更新都伴隨著繪畫思想與技法上的變革,繪畫觀念上的變革,導致了繪畫技法與材料的改變。媒介與材質方面的擴大,進而增強了畫家對繪畫新材與料技法中潛在美質的探索研究,從而打破原有相對單一、視覺語言相對貧弱的傳統表現手法狀況。傳統繪畫方法通過勾、填、染色、而成,而現代花鳥畫家則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探索出如揉皺紙法、積色積水法、撞水撞色法、擦洗法和撒鹽等多種多樣的畫面表現方式與處理方法。這些技法和特殊效果在畫面上被綜合運用,是現代花鳥畫家相對于傳統繪畫技法上的重要創新。在材料的使用上宋畫主要使用表面紋理細膩輕巧的熟絹與熟宣,其顏色處理方式是不能進行反復制作與渲染的。現代花鳥畫家除了延續絹和宣紙的使用外,各種不同質地的紙張廣泛應用,這些紙張由于滲水效果與質地不同,顏料在創作時畫面上會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肌理作為補充與彌補筆墨無法表現的視覺效果而產生。這是現代工筆花鳥畫創新之處,處理得當有利于畫家在創作觀念和技法上的突破,從而可以進一步豐富繪畫作品的精神意蘊。
二、結語
現代工筆花鳥畫家由于在繪畫創作增加了一些制作手法,因此在使用傳統毛筆以外,還添加運用了噴槍、拓印、撒色粉等工具,使畫面語言更加豐富多彩。然而,新事物產生與發展都具有雙重意義,如果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過于迷戀各種材料技法制作的肌理效果,會帶來一些弊端,必定會弱化傳統筆墨的表現性與其獨有的氣韻精神。
【參考文獻】
[1]傅小英.當代中國花鳥畫發展趨向的構想[J].景德鎮陶瓷,1998(04)
[2]張泠.五代宋元花鳥名畫[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3]鄭名川,盧輔圣.中國畫歷代名家技法圖典:花鳥編(上中下)[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4]盛天曄.歷代經典繪畫解析:宋代花鳥[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