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歐這個社會福利制度最完善的地方,其設計體現出了均富思想、社會民主思想,同時也體現出了大眾化,平民化,功能化三個特點。北歐的設計是最讓人尋味,他們的設計滲透在整個斯堪迪納維亞,為社會進步和保持人與自然間的平衡關系服務著。北歐的自然觀也是極其突出的,能夠把傳統手工藝、自然材料和現代用途結合的很好。
筆者在讀書報告的闡述中,較為全面地對王受之老師編著的《白夜北歐-行走斯堪的納維亞》做了一個解讀,對北歐的設計進行了剖析,同時也體現出筆者與王受之老師對北歐設計贊揚所產生的共鳴。
關鍵詞:均富思想;社會民主思想;大眾化;平民化;功能化
一直對世界各地的設計都很感興趣,今天有幸拜讀了王受之老師的《白夜北歐》。讀這本書就感覺自己行走在了斯堪迪納維亞,一起和王受之老師呼吸著北歐的每一片新鮮的空氣。《白夜北歐》是王受之先生對北歐設計的一個解讀,是對世界設計焦點--北歐文化的剖析。從它的家具,設計學院,機場設計,富豪汽車,一直到它的性解放,都透露著北歐以人為中心的均富思想,民主設計,讓讀到這本書的人,為北歐的文化所贊嘆。
一、北歐的設計作品
(一)令設計師大方光彩的家具設計
提起家具最讓我敬仰的是把優雅的中國家具特點發揮的淋漓精致的丹麥家具大師華格納。丹麥的家具大師華格納在設計阿胡斯市政廳的家具的時候,提出的設計原則“剝去原來傳統家具的外表,保留純粹的結構核心”。他的設計原則的可貴之處在于能夠保留傳統的結構,而不是推翻傳統的形式和結構。而作為一名中國人,卻不能夠把中國的這種傳統結構保留并繼續探索自己民族的現代產品,的確感到慚愧。由此我也聯想到自己平常在做一些作業的時候,每次要結合一些傳統元素的時候都不能找準想要結合傳統元素的內核來聯系到自己的作品中,導致作品的空洞,我想這點對于我今后對傳統元素的運用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芬蘭的家具大師庫卡波羅,在設計中特別強調人的重要性。我很喜歡令庫卡波羅成名的“兜”。這個“兜”是運用人體工程學來設計的一種好像一個兜一樣的塑料座椅,這把椅子是適合人體形式,是美的形式的展示。現代的設計越來越強調人的重要性,我想這點對自己以后無論是作品的研究方面還是在自己生活需求方面都會有一定積極的影響。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設計只注重了奢華的外表,忽視了設計本身最重要的實用性,北歐的設計卻追求精簡,沒有畫蛇添足,突出設計本身的功能性,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二)令人心馳神往的機場設計
說起北歐令受之老師大為贊賞的還有北歐的機場。受之老師在書中提及了赫爾辛基機場,斯德哥爾摩機場,還有哥本哈根機場。讀完對這些機場的描述我可以感受到北歐的機場的設計突出了它的舒適性以及增加客流速度,機場的功能性得到很大體現的同時,美觀也得到完美的呈現。斯德哥爾摩機場這個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標準機場,超大規模的鋼結構,優美的建筑,以及非常精湛的工藝都顯示出這個老牌工業國家的氣度。而哥本哈根機場這個全世界第一批民用機場,無論是座椅還是疏導設計都是一流的,把人的方便性和舒適性放在了第一位,讓我們更加體會到北歐的設計是為人人的設計。赫爾辛基的機場比另外兩個機場要小一些,但是它的設計卻一點也不遜色。機場把芬蘭文化展現的令人叫絕,使人一進機場就對芬蘭的歷史文化所深深吸引。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國家的機場所要向北歐學習的地方。
(三)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著名建筑
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建筑很好的詮釋了現代化與民族化相結合的理念。它采用的是傳統的紅磚,還有設計了具有強烈民族特色和具有雕塑氣勢的中央大樓。在這里有很多建筑上有浮雕和雕塑,具有很濃郁的瑞典民族藝術感。同時,這個建筑也很好的將現代結構得以體現。建筑將現代結合和民族建筑結合起來使得這座學院別具一番風格。讀這部分的時候我回想起燕大第一人校長司徒登提出的建筑原則---“要創造一個中國式的教學環境,同時適應國際性的要求”。一個建筑如果既能適應本國的文化環境,還能與時俱進就能稱之為一棟成功的建筑。
二、北歐的聰明才智
北歐的自然觀是及其突出的,引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這里的設計師沒有那種高速成長造成的浮躁,能夠比較從容地考慮設計問題,使民族的、自然的元素比較好的和現代產品結合起來。
芬蘭這個資源并不豐富的國家,卻擁有著世界上最好的設計師。除了阿爾瓦·阿圖和他的妻子艾諾·阿圖,還有庫卡波羅外,還有設計Asko椅子艾羅·阿尼奧,玻璃器皿大師戈蘭·霍格爾等等,在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芬蘭的聰明才智細細數來真是如數家珍。這些聰明才智使得芬蘭擁有一流的設計,和良好的條件。
瑞典最著名雕塑家卡爾·米勒斯也是瑞典一位重要的聰明才智。米勒斯這樣一個生活在過渡期的雕塑家,有羅丹的影響,也有斯堪迪納維的民俗文化,傳說的影響,使他的作品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并為大眾所接收。雖然未能身臨其境的去露天博物館去參觀,但看完文字描述后感覺自己也站在海邊呼吸著米勒斯帶給我們的藝術造詣,被這種浪漫情懷所感染,所震撼。
三、北歐的設計思想
在受之老師的書中我解讀到赫爾辛基這個大眾化,平民化,全民族設計水準的高水平化的地域,這里的設計是最讓人尋味,最彌足珍貴的。好的設計必定圍繞著功能至上,美惠眾生,這個設計中心滲透在整個斯堪迪納維亞,成為了他們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北歐這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自然設計學校也是有自己出眾的地方。芬蘭的頂級設計學院叫“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它是北歐有機現代主義設計思想的搖籃,是典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歐洲型公立教育機構。它從沒有標準,沒有質量可言的設計教育中脫穎而出,其教育方法---啟發教育、解決問題、提煉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品位也使得學校教育質量頗具反響。在中國的學校教育中,就缺乏對學生文化素養和品位的提升,使得學生只注重應試教育,而忽略了對文化乃至設計的一個探索與追求。
北歐有種特殊的韻味??赐赀@本書后使得受之老師對北歐設計的贊嘆也轉化成了今后我對北歐設計的借鑒。在贊嘆的同時,對他們的為人人的設計這個理念也大為吸收與贊賞。希望自己有機會也能到北歐,與北歐的設計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