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案例運用誘思探究教學理論對林語堂名作《動人的 北平》進行典型教學設計并實施,效果較好。
關鍵詞:動人的北平;典型教學;誘思探究
課程分析
本文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集于篇中,把珍貴的歷史情景展現在讀者面前,富有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
設計原理
1、利用多媒體手段激起學生對老北京的好奇心。
2、采用教師示范法,學生遷移模仿,貫徹“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的誘思教學思想。
學習目標
1、整體閱讀,品味鑒賞北平的動人之處。
2、體會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3、解讀作者的人文情懷。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一)情境導入、激發情意:
【課件投影】播放《北京歡迎你》的MTV,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和絢麗的畫面中,走進現代北京;完后再播“老北京專題”配樂視頻。
【設計意圖】使用情境教學法,引領學生走入文章,激發學習興趣。
【簡要實錄】學生們專注地欣賞圖片,小聲跟唱,部分同學在交談,學習的熱情被點燃。
(二)講述體驗,激發共鳴
【課件投影】講一講你心目中的北京。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的自主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個人的生活閱歷是藝術的源泉,是個性化解讀的基礎。
【簡要實錄】
鄧曉慶(紫禁城)柳林(皇城)……
【教師激情誘導】許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精神、特點,這些可以稱作該城市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北京的符號;天橋的雜耍、胡同小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號;琉璃廠的書畫、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號。林語堂已然成了歷史的回憶,而他的作品卻凝結成了珍珠,熠熠生輝,充實我們的頭腦,豐盈我們的智慧。今天就讓我們在記憶的珠海里探珍賞奇,去欣賞《動人的北平》。
(三)篩選整合,整體感知
【課件投影】自主閱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思路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把握文章思路,歸納理解能力。
【簡要實錄】(限于篇幅,具體上課實錄刪略,下同)
教師小結:
文章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圍繞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等來寫,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二、研討文本 自主學習
【課件投影】1、你認為北平的動人之處在哪里。請有感情地朗讀你選出的段落或語句,并說出你的感受。
2、進一步賞析,從內容或語言表達包括句式修辭等方面賞析你選出的段落或語句。要求:口頭表達,條理清晰,用詞準確,有文采。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學品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簡要實錄】
第一問、楊璐:自然風光動人……
第二問、從語言上歸納特點:
楊歡: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開篇第一句,以人物寫地方,以品格寫城市特點,是非常文學化的表述,充滿詩意。
……
教師總結:詩畫般的語言創造出一種濃厚的詩意。
【課件展示】一個城市被人記住,為人稱頌,除了它的的自然風光、建筑群落之外,更在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品格。那么,就讓我們深入到北平這個城市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去,選一處為例來評析文字背后蘊涵著的北平“動人”品格和文化內涵吧。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由表及里,透過現象把我本質的能力,由對北平的感性美認識上升到理性總結。
【簡要實錄】
雷云:老成豪爽(文段以及分析過程略,下同)……
三、拓展探究、能力提升
【多媒體投影】1、為什么在當時千萬人眼中在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變得如此的美麗動人呢?
2、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發現美呢?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并且將文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引發思考,表現文學的教育、認識的作用,讓學生懂得要多觀察身邊的美,懂得有愛才有美麗。
【簡要實錄】
1、教師多媒體投影,作如下引導——師:請大家一起來了解這位散文名家的個性風格,齊讀——
(1)對我而言,順乎本真,便心與物游;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語堂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
(2)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是,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林語堂
(3)如在風雨之夕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感情,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談禪,如與名士談心,讀其文如聞其聲,聽其語如見其人。從他的散文中便活脫脫走出一位自自然然,親切閑適,學者式的林語堂來?!獙W者評點
2、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示例:略
3、教師小結:這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作家,他擁有孩童般的眼光和自由獨立的心態。林語堂一生周游了大半個世界,在北平生活過,而后來再也沒有回來過,北平成了他心中最動情、最溫暖、最留戀的地方,字里行間我們讀出的是他對故都文化的眷戀熱愛!
4、【師激情誘導】選擇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種生活;規劃一座城市,就是設計一種生活。通過學習此文,相信大家對城市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種經驗,能更好地去讀懂城市的文化。
四、我筆寫我心,能力提升
【設計意圖】當前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懶于動筆,因此應該多想辦法創設情境,在課堂熱點情境的感染下,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和意愿,促進讀寫一體,讀寫互動,實現教是為了不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多媒體投影】1、片段練習:寫寫心中的北京
2、作業:如果要你說說我們家鄉秀山的動人之處,你會想到些什么呢?請試著仿照《動人的北平》的語言表達形式來寫一寫 “動人的秀山”,下節課我們共同賞析。
五、板書設計
動人之處
老成豪爽 古木老樹 珠玉之城 國王夢境 飲食樂園
城市文化
悠閑自然 博大深厚 自由包容 質樸平和、平易近人
六、課后反思
應試教學課堂以老師的灌輸為主,認為放開學生自由談論,成了無序課堂,太浪費時間,而且對考試也沒有什么用。其實,灌輸性教學效果遠不如學生主動探究,后者更能訓練思維和能力,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這次實踐讓我有了一點體會: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改變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1]張熊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
[3]林語堂.林語堂散文精選[M].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52
作者簡介:張霖煒,陜西師范大學2012級文學院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