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意味著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已作為一個“要素”融入到學科課程這一系統之中,與學科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以及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建設等合為一體,互為滲透,互為優化,從而使學科課程的教學呈現出整體最優化發展的態勢,進而達到新課程所要求的改變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變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改革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方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課程的整合,有助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課程的整合,能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有助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其迅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在營造理想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課程的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多媒體教學提高了課堂的時間利用率和教學容量,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進行學法指導。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宏觀、微觀的形象再現功能,能夠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地理信息,讓學生充分感知,加強學生對地理演變知識的理解,降低理解地理知識的難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三)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形象性和時代性的特點與地理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將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組織編制成交互性、時效性強的課件,同時將教材內容與網上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四)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優化了地理教學進程。現代教學媒體,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選擇地理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學習的進度和策略,可以通過編制或下載教學軟件,通過人機對話、人機討論拓展學生思路,使學生的潛力得到發揮,為開拓地理創新教學提供廣闊前景,優化了地理教學進程,有利于地理教學。
(五)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能使學生在課前和課后都可以上網自主學習,并可以通過網絡與他人交流溝通。通過教師有效的組織與引導,使學生高效的理解和記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和主動思維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另外,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可以彌補傳統教學媒體的不足,在廣泛的研討中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利用閉路電視系統可以全面觀察地理教師教學過程,分析地理教學情景,研究學生行為表現,改進教學活動和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又有利于加強教學研究。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是一種很好的現代化教育技術,運用得好,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廣大教師應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要結合傳統教學的優勢,認真地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運用聲音、圖像、圖片、文本等多種技術手段,直觀、具體、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眼、耳、手等器官綜合參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不能“以輔代主”。是課件輔助教師,而不是教師輔助課件,教師仍應起到教學的主導作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能成為教師“機灌”的工具,不能將多媒體教學單純作為減輕勞動強度的手段,僅僅將放映課件代替板書,用教材或講稿直接投影。要防止整節課的教學過程僅是一個大型課件的演示、播放過程,使教學缺乏開放性,缺少師生之間交流信息的機會。
(三)不能盲目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用多媒體手段而用多媒體手段”,要結合實際選用課件。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聲、光、電等多種信號刺激,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若盲目的使用,課件不是圍繞教學內容服務,課件過于花俏,無效信息過濫,造成喧賓奪主,反而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沖淡教學內容的主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方式
(一)地理教學資源的獲取、加工與管理。信息技術既是工具,又是載體。地理信息化教學資源包括試題,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媒體素材,常見問題解答,還有反映地理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成果的資源。這些資源的獲取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從互聯網獲取。教學資源的加工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文字、圖片的編輯,音頻、視頻的插入和動畫的制作。同時對所收集到的資源進行管理----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資源庫。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資源庫著重在地理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入庫﹑管理﹑檢索系統上,要求地理教師必須完成制作課件﹑教案﹑試題以及研究型課題﹑教學實踐﹑學習評價等全套內容。地理信息資源庫作為巨大信息庫應盡可能通過多種信息渠道收集各種各樣地理資源,以保證資源覆蓋的廣泛性﹑有效性﹑深度性和代表性。
(二)在傳統的教授式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講解、演示的工具。在教師向學生傳授系統性的地理知識,如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常見的天氣系統,氣候類型,地殼運動等內容時應用信息技術,比如運用課件(動畫)演示,而且講授演示相結合進行,能使地理學中許多概念等形式出現,且課本上沒有答案,需教師在討論小結后加以補充,
(三)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資源庫。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資源庫是我們目前地理教育現代化的重心和難點,而且必須圍繞學校教與學的原則,以多媒體為核心,提供一些有特色﹑反映地理教育教學內容,又反映地理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成果的資源。建立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資源庫著重在地理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入庫﹑管理﹑檢索系統上,而且要求地理教師必須完成制作課件﹑教案﹑試題以及研究型課題﹑教學實踐﹑學習評價等全套內容。地理信息資源庫作為巨大信息庫應盡可能通過多種信息渠道收集各種各樣地理資源,以保證資源覆蓋的廣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代表性。它包括地理教科書以及教學所需的掛圖﹑模型﹑標本﹑實驗器材﹑圖片資料電教器材,教學實驗場所等教學校內資源;還包括社會環境所擁有的各種媒體﹑圖書館﹑專家學者﹑互聯網等校外資源。
總之,整合可以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技術的信息化和學生學習的自主化合作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得到全面深刻的改善,從而使素質教育的學科教學和課程建設得到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林培英.中學地理信息技術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
[2]隋艷.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05)
[3]李云海.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