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開展,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也迎來了改革的春風,其課堂教學實效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素質普遍低下,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提高教學實效,以切實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及學生的發展。本文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針對中職學校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做了探究。
關鍵詞:中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思想政治課應圍繞學生就業的需要,發揮其教育功能,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對癥下藥,循序漸進,促使學生為滿足自己求知欲望,就業要求,主動學習,自覺學習。
(1)政治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讓學生擺脫“陰影”,重拾信心,增強自信,積極參與,倍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2)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把學法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讀的時間、講的機會、論的安排讓給學生,讓學生學有辦法,學有主動,學有進步。(3)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關。政治教師的責任在于教會學生明辨是非,揚長弊短,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思維、能力、毅力和體力。政治教師要優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科學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主動創造性,重視學生對政治理論問題的理解和探索,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二、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增加“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緯度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決拋棄了教學大綱只看重知識點,將學生當作知識倉庫的設計思想,突出了作為學習主體的人――學生和學生發展的重要地位,將是否喜歡學習的學習態度、是否熱愛學習的學習情感、是否能控制自己的學習意志、是否能夠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過程與方法,作為重要的學習目標來考察,真正體現了目中有人、以學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例如:《經濟生活》第一課《神奇的貨幣》中我們可以設計的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有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強平等意識。在了解貨幣作用的基礎上,增強努力發展生產、增強財富的情感。培養作為商品生產者為用戶著想的利他意識。增強愛護人民幣的情感和辨別假鈔的意識。憎惡制造假幣、擾亂金融秩序等違法行為,增強法治意識。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開展活動,塑造人格。政治課重視對學生品質的培養,要重視大課堂的建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如就一些關注的熱點,開展辯論賽或者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興趣。在這些活動中,學習不僅加強了思想道德的品質培養,而且在生動的教育情境中體會到了積極的精神氛圍,寓教于樂,從而使學習效率相應得到提高,達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教育目的。
三、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政治課課堂教學中,除了傳統的傳授法外,談話法、暗示法、實踐法等許多方法都可以采用。例如四川地震頗具爭議的范跑跑事例,在不同課程中加以運用。法律課中讓學生從道德與法律兩個層面出發,分兩組進行辯論;職業道德課中,臨時有同學提到地震中感人事跡,通過列舉法讓同學逐一舉例,每人都起來說了至少一個事例。法律課教學中可讓各班同學通過實踐了解各自家鄉案例,并在課堂討論或作為作業分析后上交;職業道德課程有些內容說教味較濃,可讓同學搜集、抄寫相關名人名言,既練字,又不會有抵觸情緒,并可以在抄寫中得到某些暗示。
作為政治教師應該跳出傳統教學模式,嘗試運用新思維進行教學創新: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創新。當然,教無常法。根據管理心理學的權變理論,并非說哪一種內容、方法對某位教師就是最佳選擇。教學方法、內容、手段的選擇還必須適合教師的個性、能力特點,能發揮該教師的優勢
四、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合作學習
建立和諧民主互動合作的教學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優化教學過程的基礎。首先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帶給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遞給每一位同學,把和藹的微笑灑向全體學子,用摯愛與尊重的行為,去贏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培養學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其次,成功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因,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如:提出問題、發表見解、練習作業等,應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再次,要把“激勵與競爭”帶進課堂。激勵和競爭都是促進學生好學上進,自強不息的重要手段,教師用充滿友愛、信任和期盼的藝術語言,在教與學的合作互動中“同瀕共振”,使學生始終保持勤奮向上的歡樂情緒,塑造學生完善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最后,教學過程始終貫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根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主人,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是教學過程的主旨。根據中職思想政治課接近生活,接近社會的特點,設計授課思路和方案,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示例設疑——討論解疑 ——歸納明理——運用導航”的方式,在課堂上時而閱讀,時而思索,時而討論,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合作共享中,滿足彼此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五、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展示學生個性
(一)重視實踐,提高能力。在政治課教學中要大膽嘗試滲透社會實踐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和實踐環境,適合學生不同能力發展的需求,讓每位學生都有所學,學有所得,且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位學生,使每位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在中職政治課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政治課的最大優勢,對學生加強學習社會實踐意識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道德法律與就業觀教育。為增強說服力、感染力,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創造和諧的環境,滲透社會實踐,這樣教學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自我約束、獨立處事和社會實踐的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理念賦予政治教學新時代的人文底蘊。
(二)創新方法,提高能力。增強政治課的課堂效果不能只是采用傳統的教法,要不斷地創新方法,敢于推陳出新,大膽在教學模式、教學思維、教學手段上進行創新,提高政治課堂教學藝術。職高班和中職班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有所差別,職高班的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稍微薄弱一些,因此,面對不同的班級或者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師要重視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下載資料、制作課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為政治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三)挖掘潛力,體驗成功。通過新課改教學下的新型模式實踐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政治課的內在潛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都能在快樂中自主學習。因此,把政治教學融入社會實踐中,是在因材施教、區別化教學的基礎上賦予了新課改、新理念的新時代內涵。把對學生差異的剖析、教材難易的化解和社會實踐有機地靈活整合,從而使學生彌補不足,張揚個性,發揮特長,最終讓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中做,做中學”,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面向社會的最佳實效,使每位學生不僅參與探究學習與實踐,成為真正自主學習的人,拋掉“我不行”的帽子,而且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這與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理念“讓每個孩子抬起頭來”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