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緣起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政府部門認識到公園綠地對城市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公園綠地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支持,這對園林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政府投入財政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必然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否則難以保證資金的合法、合理運用。各地方政府主管公園綠地投資的主體部門有所不同,因而管理流程也不盡相同。以南京近年的情況為例,從產生項目意向到最終實施完成,投資主體通常要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工程決算三個環節上進行審查、控制與監督。有時隨著項目的特殊情況,前兩個步驟可能會簡化而成為一步審批即實施方案審批,這時的實施方案審批不僅要擔負可行性研究的任務,同時還要擔負部分類似于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算審批任務。按照相關的資質管理規定,可研報告與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必須由具備一定資質的咨詢公司承擔,園林設計單位通常在此時只起輔助作用,而可研報告與實施方案的評審工作則由具備一定資質的咨詢公司及其專家團隊共同承擔。
二、審批流程的“合法性”與設計流程的錯位
首先從建設審批的流程說起。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階段,政府投資主體要求解決項目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并同時確定投資規模。實際操作中,在可行性與必要性的問題上少有爭議,而投資規模與投資內容以及與此相關的投資估算編制深度往往成為討論主題并經常阻礙著可研報告或實施方案審批的順利進行。
園林工程與其它工程如市政、水利等相比較,有很多特點。園林藝術在美學方面有很強的訴求,每個園林設計師都希望在達到實用功能的前提下,將自己的美學觀念完美地表達在設計作品中,對于同樣的功能需求,設計師們可能會有多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反映在資金方面,則表現為投資可浮動的幅度較大、硬性限制較少,缺乏公認的投資估算指標。已完成的園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雖可作為投資估算的參照,但通常也并不具有完全可靠的參考意義。因此工程咨詢單位在編制與審批園林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時候,往往苦于園林工程的投資估算缺乏公認有力的指標性依據。對于同一個園林項目,不同的設計師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并因而形成大相徑庭的設計方案,其間的資金需求可能會有極大的差別,無論于情于理,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審批單位及其專家團隊對投資估算編制深度提出的要求,簡單說來就是要有“可評性”,就是說在給定的條件下,某分項單位造價應能夠著落在一個較小的區間之內,并具有可比性。與建筑工程類比,在基本條件與結構形式確定的情況下,一座建筑物的土建工程單平米造價的浮動范圍較小,因此按照投資估算指標來計算造價是完全可行的。與此相反,對于一片綠地來說,其造價的浮動范圍可以高至數百元,低至幾十元,其間差別以十倍計。因而在投資估算表中,如果以綠地作為造價的基本編制單元,其浮動區間過大,很難說具有“可評性”。但是如果要更進一步,那就只能細化到具體的苗木,按苗木品種、規格來編制了,但是在可研階段,設計方案尚處于襁褓之中,卻要求投資估算細化到苗木品種與規格,這顯然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庭園工程也存在與此類似的問題,只是程度稍輕而已。
上述問題簡化說來,就是由于園林工程的特殊性,在可研報告編制階段,就需要設計單位按初步設計的深度提出工程量清單,而園林工程的藝術性與多變性,又使得設計單位無法在早期提出明確的工程量,于是造成了工作流程上的一個巨大矛盾。
三、資金投入的“合理性”與園林設計的對位
從流程的問題上更進一步,再來研究一下工程設計內容與工程量的問題。按可研報告或實施方案的評審要求,編制單位與設計單位共同提出了具體的工程量,評審單位就要針對具體建設內容及其工程量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在這個階段中,存在著很多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園林設計師與投資評審者之間,經常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觀點,究其原因,主要是雙方所處立場不同而導致的。
對于政府投資主體及其委托的評審單位來說,政府投入公共建設事業的一個基本準則是:只在必須的基礎建設方面投入。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財政資金,堅持這個原則顯然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具體到園林綠地的建設工作上,往往引發很多不同的解釋,園林綠地建設中哪些元素算得上是“基礎建設”?園林綠地中要栽種植物、要建設園路、要有灌溉設施、要有基本的照明設施,說這些內容是基礎設施沒有人會表示反對。容易引發不同觀點的內容有:土方工程尤其是塑造微地形所需的土方工程,較大規格的或單價較高的苗木,花架或其它景觀構筑物,園林小品及類似的藝術作品,以及為完善園林綠地游憩功能的服務設施。
我們的經濟水平確實在不斷提高,但我們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建設的領域也非常多,因此政府對利用財政收入為納稅人所做的各種建設進行嚴格的審批和控制是必須的,因此對園林綠地的各種要素進行分析,辨明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還有哪些是目前不必要但未來難以補充建設的,并以此為依據判別園林工程投資的合理與否、指導和規范園林綠地的建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辨明這些內容往往需要從園林的基本要素談起。對于園林基本要素進行分析,本應是園林設計師的基本功,但或許是因為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原因,園林設計師經常在設計中忽視了分析的重要性。
四、體會與建議
我國社會經濟多年來一直處于高速發展中,近年來的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每個工程項目都會有其特殊的要求,無論體現在時效性與工期上,還是體現在建設內容上,固有的管理模式與流程經常與工程項目的個性產生沖突,對此我們應當積極地予以應對。對于前文所述的流程合法性問題,筆者認為需要項目所有參與方對管理流程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這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們在園林綠地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水漲船高。建設完美的公園綠地,需要投資者、管理者、評審者、設計者、施工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與默契配合。目前我們仍缺乏一套園林綠地工程的設計、建設與測評方面的規范體系及配套的投資估算指標性規范,如果各相關政府部門與工程咨詢、設計單位能夠共同推出這樣的一套標準,本文所述的各種問題或許相對容易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