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初中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傾向性出發,了解初中生學生對體育的自我認知態度,依據影響體育活動傾向性五個因素(運動體驗、選擇、個人投入、人際交流、社會約束)對社會、環境、家庭和學校等進行研究分析,進而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增設相應的體育項目課程,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體育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體質發展。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體驗、人際交流等方面都表現出較強的體育活動傾向性,進而說明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態度是積極的且參加體育活動的意愿較強;然而在社會約束方面表現出自主選擇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較弱,且初中生對參加體育活動自主性較弱,受外界的影響和干預較大。
關鍵詞:初中生;體育;傾向性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衰。在初中階段,青少年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將進入發育高峰期,生理和心理出現明顯的變化;而這一時期體育鍛煉是促進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積極合理的手段。在初中生在適宜合理的體育活動中,將嘗試到鍛煉的愉快,競爭的刺激,合作的歡樂,體驗到頑強與拼搏,會切身感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對身體各個器官系統機能的促進作用,即可以促進他們的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氧運輸系統機能的提高和其它中那個其功能的完善,提高他們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而且有助于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質。為了正確引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我們必須了解初中學生體育活動的傾向性,關注和研究中學生體育傾向性是解決中學生消極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對于促進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課程的更好開展也具有實際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社會心理學普遍認為,傾向性是幫助解釋一個人渴望參與某種活動反映了參加活動的動機和對活動依戀的心理狀態,是解釋人們參加某種活動的重要心理依據。體育傾向性是指人們參與的一種渴望和準備的心理狀態,既包含主體參與體育活動的意向,同時包含主體關注體育文化現象的意向。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經開區的六所中學每個中學進行分層隨機抽取在校初中學生,其中男生274人,女生334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運用互聯網的檢索以及有關論文等資料的收集,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理論,并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概括、歸納、整理、分析。
2.問卷調查法
對合肥市經開區中學的學生隨機抽樣進行自制問卷調查,針對他們參加體育活動時的運動體驗、選擇、個人投入、人際交流、社會約束等因素進行研究,以此了解當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如何促進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3.統計分析法
將調查得到的數據采用spsss17.0數據處理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統計的原理,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影響體育活動傾向性因素
1.運動體驗
表1
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基本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
N%N%N%N%N%
進行體育活動感到高興396.49315.317628.920333.49716.0
進行體育活動感到有趣457.48914.616827.621034.59615.8
向別人描述參加體育活動感覺很開心355.88714.313722.522937.712019.7
“運動體驗”是指對體育活動經歷表現出來的心理反應,如快樂、興奮、喜歡等;“;表1所示4/5的初中生對體育活動表現出積極心理反應,這說明初中生有較良好的運動感受,能體驗到參加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2.選擇
表2
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基本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
N%N%N%N%N%
參加體育活動比其他活動更能表現自我6711.011418.820233.217829.3477.7
為了繼續進行體育活動愿意放棄其他愛好16627.322036.213422.06110.0274.4
所有與體育有關的活動你都愿意參加6410.517328.524440.1559.07211.8
選擇進行其他活動而不選擇體育活動會感到困難284.67812.823338.317929.49014.8
選擇”被定義為在參加體育活動和其它對自己最有吸引力的活動之間的抉擇;表2所示初中生對于參加體育活動與其它有吸引力的活動之間的決擇較為模糊,說明初中生對于體育活動自主選擇能力較弱,體育鍛煉意識還不夠堅定。
3.人際交流
人際交流”被定義為在體育活動中所形成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由此而產生的情緒體驗;約70%的初中生能夠在參加體育活動中獲得良好的人際交流并,這是由于初中學校體育活動良好的組織開展,使初中生形成較為固定的體育活動群體,養成良好的群體意識。
四、建議與結論
學校應多開展一些學生愿意參加、有趣味的體育活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鼓勵及幫助學生建立活動群體,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建立穩固的體育鍛煉理念,促進終身體育的形成。
五、結語
(一)初中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強的傾向性,初中生對于參加體育活動有較強的意愿有較良好的運動感受,能體驗到參加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二)從運動體驗、人際交流來看初中生對于參加體育活動的意愿較高且能獲得良好樂趣,由于初中學校體育活動良好的組織開展,使得初中生能形成較為固定的體育活動群體,養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并且在運動中能夠獲得良好的人際交流
【參考文獻】
[1]王洪娥,何昌貴.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提高中學生體育活動興趣的探討[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3(08)
[2]秦婕.影響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興趣的原因探析[J].教學教育期刊2001(02)
[3]王劍.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激發的分析與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04)
作者簡介:鄭孝梅,安徽阜陽人,合肥師范學院,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