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幸福指數”成為我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成為一些政府部門的實踐課題。生活幸福感,愛情幸福感,婚姻幸福感等與幸福感相關的詞匯層出不窮,當然,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這是一種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一種生存的需要。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也有這種需求與需要,作為學生,他們更需要,這就需要提高課堂的藝術性,但更需要愛與被愛。
關鍵詞:藝術;愛;被愛;換位思考
走出師大已近五個月,走上三尺講臺已兩個半月有余,以兩個半月的教學經驗來談課堂教學似乎有點之稚嫩,可是我還是想說點什么,因為上課的時候面對著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純真的笑臉,求知的眼神真的很幸福,心里溢滿深深的感動,當別人走出教室喊累叫苦的時候,我的心里卻無比幸福,因為在課堂上我找回了自己,成就了自己,也提高了我的學生們,這樣一舉多得事情,我怎能不滿足,不感恩呢?
在課堂上我們多是在聊天,在探索,在交換想法,而不是所謂的“教”,那么,我究竟是怎樣組織我的課堂的呢?
首先,課前備課很重要。有句話叫做“有備無患”,無論你對課本有多么熟悉都要認真備課,因為除了備課本知識外,也要備一些課外知識,還要備學生,帶一個班還好說了,畢竟一個班的氛圍、特性等都是固定的,但如果帶兩個班的話就一定要好好備課了,因為每個班的氛圍和特性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備學生這一塊一定要多下功夫,如果學生比較活躍的話,多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來回答以提高他們的上課成就感,如果學生比較悶的話,就不要設置太多問題了,這樣會使他們一節課都在提心吊膽,這樣不僅不會提高上課效率,有可能還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備課完了肯定就是上課了,上課的時候其實學生最討厭的就是滿堂灌了,我們都做過學生,碰到這樣的老師我們真的很無奈,與其選擇滿堂灌還不如自己看書學習,所以這就涉及到了上課的藝術性,把一節課上的讓學生感覺到是在欣賞、在審美,這樣就不難抓住他們的眼球和心了。那么怎么使課堂藝術起來呢?
一、導入新穎,有創意
導入就如同一部電影的序幕或者是一部話劇的海報,新穎、形象、有創意,才會吸引眾多的觀眾。課堂的導入對這節課的成敗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導入才會把學生從心里吸引到這節課上來,作為語文課,我一般導入會選取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學生從一上課開始就投入強烈的學習興趣,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也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說,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課堂導入工作。
二、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藝術的課堂也來源于生活的積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很多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傳道受業解惑,這倒是沒有什么錯誤,只是在傳道業解惑的同時,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試想所學的東西與實際沒有一點聯系學之又有何用?所以在講授的時候一定要與生活聯系,舉一些學生感興趣并能理解的例子,使課堂生活化,其實也是藝術化。
三、把自己的每一項長項展示在課堂上
這個可能聽起來有點抽象,但我發現卻十分的受用。在課堂上盡量避免自己的弱項,而把自己的長項要盡量展示出來。比如語文課堂上,有一些詩文需要朗誦,有一些老師圖方便,就下載一些錄音帶或者讓學生自己朗讀,其實如果你擅長朗誦的話為什么不自己來呢?老師出色的朗誦會引起同學們的共鳴,而學生自己讀的時候有可能受生字詞的影響或者是感情把握不到位根本就沒什么效果,所以一定要把勁使在刀刃上。如果說你擅長歌唱,為什么不用歌唱的形式來演繹《詩經》呢?如果你擅長表演,為什么不自己表演來表達《雷雨》所要體現的感情呢?自己的長項如果有所用,那它才會更有價值。
其次,在課堂上我們要學著去愛。用心去理解和教誨學生,用愛去感染學生,每天送學生一張笑臉,讓學生在繁忙緊張的學習之余有一點心靈上的慰藉,學生會犯錯誤,要用愛去教導感化他們,而不是變相的辱罵和體罰,碰到一些問題的時候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或許學生時代的你連他們都不如,學生作業沒做完督促他們做完就是了,學生抽煙了,告訴他們抽煙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壞處,學生早戀了,太正常了,青春期的心理導致這個現象太正常不過了,正確引導就是了,干嘛搞得人盡皆知,沸沸揚揚,真沒什么可宣揚的。如果你這么做了你收獲的將是被尊重、被愛。
最后就是換位思考。其實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在這里我還是想在詳細的說一下,因為在我身邊有很多代課老師或者是班主任他們過得并不快樂,從教室回到辦公室最后的就是埋怨、叫苦、發怒、郁悶等等,上完課表現出非常開心的人倒不多,我覺得主要原因在于老師的期望值和現實差距過大,把學生想象的太過理想化,所以總覺得自己的付出收效甚微,其實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他們只是孩子,只是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們已經很成熟的話他們不會在學校這個地方,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與教育,一味的埋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徒增自己的煩惱而已。所以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和自己都快樂起來吧!
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說“幸福感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的、堅定的心理狀態,并非短暫的情緒體驗。”所以我暫時的快樂可能還總結不出很深奧的東西,但我衷心的希望在我的教師生涯中,我的學生和我都會長久的有這種感受,所有的老師也能擁有!并且為之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教育是心靈的藝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于漪.教育魅力--青年教師成長鑰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馬新妮陜西師范大學2012級文學院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