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健瑛
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 文/張健瑛
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制度健康運行的基礎,因此良好的財務管理是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的前提,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與社會的和諧穩定。本文分析了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策略。
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存在問題;改進策略
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障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保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由職工所在單位和職工個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繳費比例繳納的資金以及通過其他合法渠道籌措的社會保障專項資金。社會保險基金是我國社會保險體制安全運行的物質基礎和經濟支撐,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首要問題。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管理質量對保險基金的完整安全、保險制度的健康運行和社會的穩定和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99年我國頒布實施了《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標志著社會保險財務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道路。但是,隨著近年來參保人數的不斷增加和基金規模的日益擴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難度隨之增大,在財務管理中也凸顯出一定問題,對社會保險有效地發揮作用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必須積極查找問題的根源,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這對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社會保險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制度及其體系健康發展和安全運行的基礎,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穩定及人民和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實現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國家借助社會保險對經濟總量進行調控,具體的就是使社會保險基金參與經濟管理,當實行緊縮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時,社會保險政策也同步收縮,以此來抑制社會需求總量;而采取寬松金融政策時,隨之則放松社會保險政策,以刺激社會需求。通過社會保險配合宏觀經濟政策確保我國經濟總量的平衡。同時借助社會保險對國民收入總量進行調控,使個人收入差距逐漸縮小,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當人們失去勞動能力或失業時會減少收入,從而產生社會不穩定因素。而社會保險可以為上述人員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減少由此產生的恐慌和顧慮,能有效避免一系列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是社會動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是優勝劣汰,這必然會導致一些弱勢企業的倒閉破產,而社會保險能為這些弱勢企業提供幫助,從而避免由此帶來的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因此社會保險能夠減少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
社會保險提高了勞動力資源進入市場的自由度,盤活了市場經濟資源,從而使企業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使企業真正成為了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形成了健康完善的市場經濟。因此社會保險促進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 社會保險基金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迅猛,多層次的社會保險機制逐漸形成并日益完善,原來的社會保險制度和法規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保險事業。當前,社會保險的運行多依據地方性法規,并以行政手段推動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而且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條文級別較低,主要有《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失業保險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等條例,在具體實施時權威性較差,可操作性不強。
(二)社會保險費用收繳困難,漏繳、少繳、欠繳現象嚴重
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主體隨單位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差別,財政開支單位職工的社會保險大部分由國家財政負擔,職工個人只承擔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對企業而言,社會保險則由職工和企業共同承擔,其中企業承擔總額的20%,個人承擔8%。對一些經濟效益較差的企業來說則感覺會負擔過重,此時企業可能會隱瞞員工數量、修改工資總額、偽造財務報表等方式少繳或漏繳社會保險,致使社會保險缺乏足夠的積累,從而導致入不敷出,增加了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風險,長此下去會制約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
(三)挪用擠占社會保險基金現象時有發生
調查發現,在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支付和管理過程中,挪用、擠占、套取以及冒領現象時有發生。如養老金管理中仍有“死人領取工資”現象,因為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管理方式,職工離退休后居住地散而廣,增加了社保機構管理養老金的難度。雖然國家加大了養老金的管理力度,上述現象得到了明顯好轉,但瞞報、挪用擠占現象仍未杜絕,給社會保險基金帶來了安全隱患,影響了社保經辦機構的形象和廣大群眾的認同感,增加了社保基金的收繳難度。
(四)社會保險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較差
隨著社會保險險種的逐漸增多和社會保險覆蓋面的日益擴大,我國的參保人數呈逐漸增多態勢,基金繳納和支付數額也隨之增加。但社保經辦機構的財務管理人員卻沒有相應增加,增大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財務人員把大部分工作時間用在了記賬、結帳上。雖然會計電算化系統節省了記帳及自制報表的時間,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勞動強度,但是社保基金會計核算信息還需要手工錄入,尤其是社保費收繳、支付票據還需要財務人員的確認和手工計算,因此社保經辦機構的財務人員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學習相關業務知識,致使社保財務人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從而導致處理相關業務時水平不一,不能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管理作用,更談不上分析和控制基金的運行過程了。
(一)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的法律法規
為使社保基金管理更加規范,國家應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繳、支付等關鍵環節制定操作性更強的制度和政策,使社保基金管理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從而加大對社保基金的管理力度。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使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道路,才能使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每個環節置于法律的監督之下,才能增強社保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二)加強社保基金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要多渠道引進高素質人才,如從財會專業的院校招聘大學生,以充實和壯大社保基金財務人員隊伍。同時要加強對現有社保基金財務人員、審計人員和監管人員的培訓,通過組織專題培訓、到大學進修學習等方式提高社會保險機構財會人員素質,使他們熟練掌握社會保險專業知識及相關規定,熟悉會計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法規,以增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財會人員要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并能熟練運用電腦進行記帳、報表,從而打造一支思想作風正、人員素質高、社會形象好的社保基金財務管理隊伍;此外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工作考核,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創業、敬業精神。
(三) 把社保基金繳納劃入法制化管理
有些企業由于效益不佳或考慮自身利益而少繳、欠繳社會保險費用,而我國也沒有強制性措施來加以約束和督促,致使社保基金收繳不及時或產生漏繳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國家要加大社保基金的征收力度,用法律法規約束收繳行為,不斷完善征繳手段、規范繳費行為,加強對社保基金的監督和稽查,必要時通過法律手段強制征收社會保險基金,對嚴重拖欠、拒繳社保基金的單位及其負責人予以經濟處罰或法律制裁,以確保社保基金及時全額入庫。
(四)完善社保基金管理體制
完善社保基金管理體制是加強和改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使社保基金的征繳、存儲及支付更加規范,從而確保社保基金的安全運營。因此要不斷完善社保基金財務管理機制,促使社保基金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完善社會基金管理體制,便于科學管理社保基金,使社保基金的籌集、支出、使用有法可依,使社會保險事業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總之,做好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對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發揮社會保險的保障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社保基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引起足夠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通過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推動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1]謝仁杰,關于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一些思考[J].當代經濟,2010(22).
[2]于春華,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03).
[3]黃金蘭,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經界,2013(15).
(作者單位:濰坊市濰城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