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志杰
淺析私營企業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文/王志杰
近些年來,私營企業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在慢慢地進入到了國際市場,參與到了更高層次的競爭,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機遇的增加,各種風險也在不斷地出現。這就要求私營企業必須建立起必要的管理制度,尤其建立健全內控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直接決定了私營企業是否具備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本文有針對性的對于目前私營企業在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和改進辦法,從六個不同的方面來幫助企業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形成企業的自我提升。
私營企業;管理制度;內部控制
我國已經將改革開放深入進行多年,國內的企業已經逐漸適應了面對國際市場,并且中國的企業已經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同樣,我國的私營企業也在面對著大好的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其中,能夠在國際經營的鏈條上占據關鍵的一環。
內控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項,其存在的現實意義是一個企業在形成既定的組織架構時要將內部控制作為企業架構的約束進行考慮,對于相關的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過程要確保其能夠形成企業管理權限的互相約束,管理職能間的相互制衡,這樣才能體現出內控的作用,才能使其充分發揮抵御風險的能力。企業實行了內控,能夠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加大企業內部反腐的力度,降低企業形成管理漏洞的幾率,再出現問題前,向企業進行預警,確保企業能夠健康生存和發展。
(一)增強對人、財、物的管理
一個企業是由人、財、物這幾個重要的因素組成的這是企業管理的關鍵部分,這三個要素相輔相成不可缺少,哪一個要素出現問題對企業而言都將成為企業毀滅的開端。我們討論的內控就是要針對這三大要素進行管理,通過形成一定的管理機制來促使企業加大管理的力度和能力,提高企業彌補漏洞的能力,降低企業各種風險出現的幾率。
(二)促進企業架構的優化
企業的健康運營有賴于企業能夠形成良好的組織架構,企業架構合理與否能夠為企業內控所影響,合理的架構設計,能夠幫助企業形成理想的內控的結論,企業架構設計優化也會合理的促進企業內控的效果。
(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一般的私營企業,由于其體制的原因,在發展初期會經常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企業管理問題,企業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形成的不合理的決策,管理人員舞弊等等高風險的管理問題和管理風險,上述問題往往會直接導致企業的管理者無法對企業按照預定的管理辦法進行正常的管理。企業只有通過內控制度的施行來防范上述問題,將內控制度作為企業管理中相互制衡的關鍵環節設置于企業管理的基本流程中,這樣就會使得管理者減輕管理壓力,降低管理風險。
私營企業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已經在競爭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可是這與其應該具備的內控管理管理水平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一)缺乏長期規劃,不懂得建立基本的企業管理制度
很多企業管理者靠著白手起家,艱難的擴大企業規模,因此沒有依靠制度化的管理也能將企業做大,因此管理者不重視企業的制度建設,更談及不上建立企業長期的制度建設,企業經營的唯一目的就是擴大經營規模,增加企業利潤。沒有能力估算企業經營風險,一旦受到風險威脅,只能束手就擒,甚至企業垮掉。
(二)在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中的制衡機制不健全,內控薄弱
一些企業從表面上看十分重視管理,企業的管理制度數量很多,其問題就是現有的制度無法與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相適應,企業相關的部門人員無法利用相關的制度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和干預,無法形成有機的合力,更無法形成相互制衡的管理狀態,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內部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企業經營風險。
(三)內控制度受到企業內部的阻力而無法實施
雖然企業管理者重視內控制度,由于企業內部內耗嚴重,各種派別相互爭斗,矛盾突出,利益沖突嚴重,這種客觀條件下使得內控制度無法順利的執行,執行過程中的干擾因素過于復雜,使得內控制度處于非健康狀態。
隨著國際化的趨勢加深,企業間的差距在減少,競爭也變得愈加激烈,部分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多處于下風,企業的轉型不成功,沒能依靠管理來實現企業的飛躍,甚至一些企業的管理者還存在著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還沒能形成必要的風險意識。
由于私營企業的規模管理方式等都存在較大區別,往往只有簡單的企業結構,形成了脆弱了企業管理模式,使企業面對著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風險。一些企業完全采用人治的方法管理企業,管理制度只是擺設。
中國的私營企業往往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現代化的市場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這就對私營企業提出了要求,需要企業管理者要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按照市場的客觀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提高風險意識,為內控制度創造生存環境
對于企業現有的內控制度問題,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從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的層面提高企業內控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從企業的高層來推進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其二是從企業普通員工的層面促使普通員工能夠得到風險培訓,只有普通員工具備風險危機意識,才能使得企業的生存空間能夠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要求。才能使得內控制度能夠健康的存在和發展,進而使得企業內部形成了榮辱與共的生存環境和危機氛圍。
(二)合理設置企業架構、工作流程和內控環節
完善健康的組織架構是企業良好的管理制度存在的基本要求,而管理制度會促進組織架構的優化,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私營企業在進行企業組織機構的建設和企業管理流程的過程中和實際操作時,要體現出制度的制衡的內部需要。第一是將上文提及的管理制度落實到具體崗位,將其切實的要求每個員工都參與其中,并且結合崗位職責和員工職責來保證制度的完善和無死角,使得每個員工和每個部門,共同形成管理制度的點和線的結合。第二就要對企業的主要制度約束環節進行風險約束管理,做到風險防范。尤其是對于財、物等敏感問題的環節更要給與重視,通過管控來確保流程的完整性和健康性
(三)建立預算制度,充分預估風險
企業不斷受到市場的競爭力的沖擊,雖然再大的競爭環境下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但是機會中往往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一次對于私營企業而言,就要求企業在進行預算的編制工作時,既要完成可能的收益計算,還要計算風險的預估,對涉及企業投資、融資等重大事件進行風險預測,評估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措施。
(四)重視內部審計,減少內部風險
多數私營企業還處于中小企業的規模,因此往往都只具備較為簡單的企業結構,而且還無法進行明確的功能和責任劃分,缺少相應的制約機制,無法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其管理程序上容易出現工作失誤和舞弊情況而導致經營風險。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內審制度或者內審職位,通過不定期的抽查審計,排查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
(五)建立考核評估制度,實現內控效益的量化
企業不能只是單一的建立內控制度,還要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完善的企業評估機制,還要具備能夠對企業進行內控的合理評估能力和程序方法,應該能夠將內控的量化改進程度進行表述,能過看到內控的效果,使得企業的提高,完善都能夠通過制度的作用進行解釋。
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我國的私營企業只有提高風險意識,才能健康的生存和有機的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國際競爭。由于企業管理者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想要推進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實施還需要走較長的路程,需要管理者能夠認識到內控制度的價值和必要性,只有以此作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必要條件才能確保企業能夠自愿的主動的完成內控制度的建立和推進。
[1]王異.淺談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問題[J].商業經濟,2012(07).
[2]易豐良.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若干問題的思考[J].會計師,2012(04).
[3]李秀宇.淺議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5).
[4]張俊峰.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內容、程序、重點[J].中國內部審計,2011(01).
[5]呂笑.如何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J].國際商務財會.2010(09).
(作者單位: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