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邱青祥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進一步規范,企業形式愈加多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從本質上而言,市場比拼的實質就是經濟競爭,是資金利用效率的競爭,會計工作是企業最重要的工作內容,是對資金進行的應用和管理,關系著整個企業的發展。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是保證工作高質量運行的關鍵,能夠避免出現工作漏洞,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不過在監督的具體實施中,常常會伴隨一些不規范行為,導致監管不善,監督的作用無法發揮,阻礙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和準確性,影響企業領導的正確決策。為了有效緩解這一弊端,本文就結合我國企業會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情況,簡單闡述一下目前監督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找到科學的對策予以完善,加強監督管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會計監督工作是企業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職能之一,在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會計監督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企業內部的監督,指的是企業內部會計機構和相關工作者按照真實的信息,對企業活動實施監督的工作。這就要求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不予受理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退回并要求更正、補充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二是指企業之外的監督,是相對于內部監督而言的監管。它需要企業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主動的接受國家機關的審查,給他們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會計監督,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精準性,有助于企業領導準確掌握自身的情況,將資金利用到適當的地方,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更加高效利用資金。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會計監督體系開始實施,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我國企業的會計監督職能也在逐步提高。然而,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監督能力的限制,就使得會計監督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具體而言,其存在的問題如下:
第一,缺乏健全的會計監督體系。目前, 國家有關會計監督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 正常實行會計監督的大的法律環境并沒有形成。新的《會計法》雖已頒布, 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一些違法違規的事件和人員不能依法受到懲處,市場內部混亂,秩序體系缺乏合理約束。
第二,會計監督制度混亂,工作行使的不到位。目前,一些企業受到利益的驅使,內部的管理機制不規范,制度混亂異常,只知道片面化的追求私利。甚至存在做假賬、設立小金庫的現象,監督人員與會計人員互相勾結,監督職能無法發揮得當,機構體系形同虛設。
第三,會計監督者的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會計監督者是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保證,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準直接影響著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然而,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會計監督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對會計法規知之甚少,還有一些人屬于無證上崗,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素養,無法保證監管的有效實施。
第四,政府會計監督部門職能有待加強。政府各有關部門配合協同差,各部門的檢查結論無法相互利用,會計監督部門在我國執法部門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時,對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理往往存在著不具體、不透明、不嚴厲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會計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上述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地明確了我國企業在會計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不足,企業一定要根據現行的會計法規,強化體系建設,提高監督工作的水平。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作基礎,企業會計監督工作需要監管的內容多,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因此,健全企業會計監督規章,就顯得極其重要,具體而言,企業要結合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安排好監督工作的重點,實現權力與義務的有效制約。與此同時,企業還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監督規范,明確監管的內容,懲處的辦法,保證監督工作有據可依、有法可守,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精準性。
企業的會計監督, 必須使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互配合, 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 主要是要求參與經濟業務事項的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要相互分離, 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 還必須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 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協調一致, 為會計人員創造了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實現內外監督的有機配合,從而協調兩者的發展,保證企業會計監督工作的科學落實。
企業會計監督人員 是實施會計監管的主要負責人,他們的素質水平、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是保證企業資金高效利用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素質能力和專業素養,是完善會計監督職責的關鍵。對此,企業監督者必須要掌握有關會計信息的知識內容,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底,使監督工作在法律的規范化道路上運轉。另外,監督者還要具有較好的素質涵養,樹立為企業服務,維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想。在監督過程中,一旦發現信息漏洞,能夠及時予以改進,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防護。
有句古話說“懲罰越重,越能夠給人以深刻的教訓”,違法違規者之所以違法違規,其根本目的在于獲取一定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只有不斷強化監管,嚴厲處罰違規行為,才能給違規者以警戒,減少企業的違規行為。因此,企業要明群規定自身監督的主要內容,用法律的形式規定懲處的辦法和對策,從而強化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企業負責人肩負著管理整個企業的職責,他們的職責意識,監督能力與企業的科學決策、資金的高效利用息息相關。因此, 企業要明確他們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 強化他們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意識,讓他們監督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情況,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為會計工作者順利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了保障。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形式日漸多樣,他們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會計監督工作作為監督會計行為的主要工作,直接關系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目前,企業會計監督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根據這樣的現象,我國企業會計監督人員一定要不斷完善自我,建立健全規范化的監督體系,強化職責意識,并加大對會計違規人員的懲處力度,建立企業內部會計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機制,促進企業會計行為的規范化、制度化。
[1]郭秀清.構建和諧社會加強企業會計監督[A].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2010:3.
[2]許薇.礦山企業會計監督體制構建[A].山東金屬學會.魯冀晉瓊粵川遼七省金屬(冶金)學會第十九屆礦山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管理及綜合卷)[C].山東金屬學會,2012:4.
[3]王心琳,王偉紅,劉作江.我國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