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瑩 編輯/靖立坤
Policy 政策
離岸轉手買賣外匯管理常見問題解答
文/蘇瑩 編輯/靖立坤
Q:剛剛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如要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需要在外匯局辦理什么手續、提交什么資料?
A:該類企業需持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的《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及下列資料的有效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手續。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
(2)《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3)《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依法不需要辦理備案登記的可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臺、港、澳投資企業批準證書》。
Q:企業如以先收后支形式開展離岸轉手買賣,在何種情況下需向外匯局報備,如何報備?
A:根據相關規定,離岸轉手買賣同一合同項下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且先收后支項下收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不含)的業務,企業應當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企業應當自該離岸轉手買賣收入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報告-轉手買賣先收后支時間差報告”模塊,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對應的支出金額、預計付匯日期等信息。
Q:先收后支的離岸轉手買賣,如果延期收回貨款是否需要向外匯局提交報告?如果未能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監測系統向外匯局提交相關延期付款報告,應如何申請外匯局現場報告?對于應報告而未報告的企業有何種處罰?
A: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單筆合同項下離岸轉手買賣在先支后收項下付匯金額超過50萬美元(不含),且因延期收款導致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時,企業應當在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收款日期、收款金額等信息。
企業如未能在該期限內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應攜帶下列材料到外匯局進行現場報告:(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如離岸轉手買賣合同、貨運提單等。
對于按規定應當向外匯局報告而未報告的離岸轉手買賣收支,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外匯局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處理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Q:企業在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時,對買、賣之間產生的價差收入或支出部分應以什么項目進行外匯申報?
A:離岸轉手買賣的價差收入或離岸轉手買賣的價差支出均應以“122010離岸轉手買賣”申報在貨物貿易項下。
Q:被列入貨物貿易B類的企業,在同一筆離岸轉手買賣中,是否允許收、支使用不同的貨幣?是否允許在兩家銀行分別辦理收款和付款?
A: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第六十條規定:“B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的離岸轉手買賣外匯收支業務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辦理:……(3)B類企業轉口貿易項下外匯收入,應在其進行相應轉口貿易對外支付后方可結匯或劃轉;同一筆轉口貿易業務的收支應當在同一家銀行辦理;新簽訂的轉口貿易合同,其收入和支出的結算貨幣應當同為外匯或人民幣。”
Q:外匯局對于C類企業從事離岸轉手買賣外匯收支有何限制?
A: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第六十一條規定,C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不得辦理離岸轉手買賣外匯收支。
外匯局廣東省分局
聲明 “釋疑”與“說法”欄目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代表監管機構的立場和觀點。如有與現行法律、法規不盡一致之處,均以官方解釋為準。本刊及內容提供單位均不對此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